文/曲琳
同为天使投资人,李治国这样评价风和投资董事长吴炯:投资成功几率很高,他的经验是别人学不来的,因为人脉广、运气好,阿里内部称他为“福星”。
今年 9 月阿里巴巴在美国纽交所 IPO,吴炯是阿里巴巴的天使投资人;几个月之前同样是在纽交所,吴炯 2010 年投资的聚美优品成功上市。除了阿里巴巴与聚美优品,他的个人投资列表中还包括上市的汉庭(上市主体为华住酒店集团)、聚光科技,刚刚宣布获得腾讯一亿美元投资的挂号网,酷我音乐盒,等等。
吴炯不仅投资生涯很是顺利,连投资之前的道路也很让人羡慕:在美国以工程师的身份出道,被雅虎从甲骨文挖走;马云、季琦都是他的朋友,轻描淡写之间,就能串起几位超级大咖的故事。
在一次对创业者的演讲中,吴炯提到了一个词:走运。他是个运气很好的人,也偏爱运气好的创业者,而走运者的共性是乐观、敏锐、执著。
这话从他口中说出,显得很有说服力。
运气来了,能不能抓住?
机遇稍纵即逝,那些能够抓住它的人,人们称之为“好运”。
吴炯经常说自己是个绝对乐观、容易被“忽悠”的人。去年他遇到一位当年在旧金山湾区的老朋友,朋友对于吴炯 2000 年回国加入阿里巴巴很是感慨──现在来看,这显然是个聪明的决定。
而这位朋友也在 2000 年的斯坦福大学里听过马云的演讲。“他当时认为马云不是疯子就是骗子,我听完就一直笑,”吴炯说,“然后我告诉他一句话:你知道我和你最大的区别是什么吗?我这个人比较好骗。太精明的人往往会错过机遇,你必须傻一点,给梦想一个机会。”
吴炯回想到被马云“忽悠”的过程:1999 年的马云正在计划创业,他希望公司成为网上的香港、全球进出口贸易的网上虚拟集散地,通过“雁过拔毛”一样的佣金收取方式在各种进出口交易中获取收益。这幅场景可以被描绘成: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开着一条简陋的破船,趁着中外老板们还在云里雾里的时候在海上“抢钱”。
吴炯不仅投资了阿里巴巴几十万美元,而且在 2000 年 5 月直接进入阿里巴巴任 CTO,直到 2008 年离开。只有乐观的人才会把好运当做好运来对待,而当年被马云忽悠的人,如今都有所收获:随着阿里巴巴的上市,孙正义成为亚洲新首富,早期加入的“十八罗汉”也都身家过亿,吴炯则凭借阿里巴巴 B2B 在香港的上市获得了继续做天使投资的资本。
在感性乐观与理性判断的协调上,孙正义是吴炯的偶像。
2003 年阿里内部讨论,马云提出效仿 eBay 做一个“电商拍卖网站”。大部分的高管却反对:这项业务和原本的 B2B 进出口业务没有直接的协同效应,而且老业务还远远没有做透。
三个星期后,孙正义来到杭州与马云会面,当机立断决定成立一家新公司来做针对消费者的电子商务服务,他自掏 5000 万美元,阿里巴巴与自己各占股份的 50%,相当于阿里巴巴的团队没有出一分钱就参与创办了一家市值 1 亿美元的新公司。这个决定直接促成了淘宝网的诞生。
“这就是孙正义的勇气、魄力,推了这么一把,起到了最关键的作用。”吴炯说。
乐观加上理性判断,吴炯甚至会支持很多“反常识”的决定。
例如,阿里 2003 年立项的诚信通,2004 年的支付宝,在阿里巴巴内部都曾招来质疑: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事情应当是政府推动的,而不是区区一家创业企业能够承担的。这两个又都是反常识的决定,却成为阿里巴巴日后的重要竞争力。后来吴炯想:没准越反常的决定越会是英明的决定,不能妄下判断。
2011 年,吴炯投资的挂号网已经攻克了上海大部分公立医院,为它们构建了网络与电话挂号系统。为了进入全国市场,创始人廖杰远提出,与其与各地服务医院的小公司竞争,不如去将它们挨个收购进来。这又是一个反常识的决定——自己是创业公司,业务还没有理顺,甚至还在亏钱,就要狮子大开口地谈收购了。
但是,吴炯成了这个决定的拥护者与执行者,挂号网在北京、武汉、广州各地都收购了当地优秀的挂号服务公司。吴炯随后还进入挂号网任执行董事长,负责收购之后各种琐碎的整合事项。时光仿佛又回到了几年前,当年也是他主导了阿里巴巴与老东家雅虎的后台整合。
后来他领悟了投资的最佳状态:“天使投资是投自己的钱,可以不用太瞻前顾后、畏首畏尾,很潇洒,这样做投资才可以一直做到老。”
人缘好,所以运气好
1985 年吴炯考入上海交通大学,他的室友季琦来自江苏农村,初入学校时人生地不熟,吴炯作为东道主带季琦去宿舍登记、去食堂买饭,让季琦心生感激。
甚至在吴炯于大三那年去密歇根大学读书的那段时间,两人也保持着跨国写信的沟通方式,谈的都是关于创业的话题。
如果幸运能够被概括为一种因果关系,吴炯承认自己的性格起到了重要的因素。他是个随和的人,不仅是个好的讲述者,也是个好的倾听者。“我对每个人都很尊重。不会说谁位高权重,或者说我有求于谁才去尊重。”
在甲骨文工作时,吴炯认识了同样来自上海的梁建章,吴炯进入雅虎之后两人仍然保持着联络。梁建章回国工作后偶然一次来到美国,当时吴炯也第一次在美国买了豪宅,邀请梁建章来做客。后者有些羡慕地说,看来自己也应该像吴炯一样加入一家互联网公司,没想到互联网公司会发展这么好。很快梁建章与季琦联手创办了携程。
而季琦在 2005 年创办汉庭时也特意邀请吴炯入股。他希望自己的好友可以在董事会里面帮忙出谋划策。
吴炯的好几次投资都是投给自己的朋友,或者朋友的朋友,而且是先成为朋友再谈到投资,所以吴炯称自己是个守株待兔的投资人。聚美优品、聚光科技、酷我音乐等项目都是如此。
但是在 2010 年,吴炯改变了投资策略。这一年,他感到电商行业的投资黄金期即将过去,而且,以朋友介绍来带动投资,会发现可以投的“主题”越发狭窄。
接着,吴炯开始关注所有行业的趋势,在《Business Week》、《Time》上找灵感,计划寻找一些大的、新的商业机会。当然,他仍然是一个不善于到处撒网的投资人,不会到处参加各种社交聚会,但他找到了一个将“守株待兔”与“顺势而为”相结合的方式:做好功课,一旦确定看中某个行业就告诉身边的朋友,大家看到相关项目自然会推荐给他。
现在,吴炯会说,自己的微信朋友圈有大概 300 位朋友,如果加上朋友的朋友,做个乘法便是 9 万人,其中有一些重叠,但去掉重叠依然有几万人。“几万人的圈子,我觉得就够大了。”
2006 年,吴炯投资了挂号网的前身,当年廖杰远在经营一个与呼叫中心相关的业务。2012 年和 2013 年,吴炯两次投资挂号网。他认为在线医疗是一个未被完全开垦的金矿。
他将互联网行业的机会比作一棵结满果实的大树:最低的果子被门户网站摘走;中间的果子需要克服技术壁垒和行业困境才能够摘到,阿里巴巴、百度等公司就是案例;在线医疗将是最高处的果子,因为医疗从业者的相对保守,这个市场环境在很多年中都没有任何颠覆性变化。这颗果子不仅十分诱人,而且具有巨大的社会公益性。
追加投资之后的一年半时间,吴炯将大部分精力花在了挂号网上面。他认为,预测一个大的趋势,甚至将一个大趋势解剖为几个小的趋势,并不难,真正的难题是对时间的判断:你不知道自己比趋势到来究竟快了几步。最保险的办法是一不做二不休,早早进场,深度耕耘,等待行业的大势起来。
实际上,吴炯还曾经把赌注下在互联网与房地产的结合上,投资了类似于美国 Zillow 的房价网。当年他称房价网是“自认为最有意思的一个项目”,亲自任董事长为公司掌舵。Zillow 一路飘红,但房价网则不温不火,吴炯认为房价网没有打好与其他房产网站的阵地战,而且品牌推广一直没有打开局面。
能猜中开头,却未必能猜中结尾——这是互联网投资的定律。在一些并没有大火的投资案例中,吴炯领悟到的是企业经营的诀窍。挂号网最近在杭州主办了一次“2014 中国健康大会”,邀请了很多医院高层来参与,有点模仿阿里巴巴西湖论剑的意思。他希望挂号网不要忽略品牌推广这个元素。
最完美的投资
接受《创业邦》采访当天是“双十一”狂欢节,大家不可避免地聊到阿里巴巴。已经拥有很多成功案例的吴炯从不缺少项目来源,除了朋友介绍之外,也有很多人拿着一张纸的商业计划书就来找他。他们也许渴望形成一种效应:寄望于成为阿里巴巴这样的伟大公司,便找到了阿里巴巴的天使投资人。
今天的吴炯进入了“投自己的钱,没有牵绊,很潇洒”的状态。投资阿里巴巴的钱来自雅虎的期权收益,而 2008 年阿里巴巴 B2B 上市,又为他提供了新的资本。“我真的很幸运。如果有上帝,我要谢谢他。”吴炯说。
投资聚美优品时,陈欧要做商业模式转型,特别需要战略方向上的认同和更多的资金支持,吴炯与他在星巴克喝了个咖啡,45 分钟谈妥。廖杰远后来转型做挂号网的时候,等业务稍有起色时才又来找他,恰好吴炯也开始对在线医疗极感兴趣,二人随即“握手”。这两个案例,吴炯自认为是水到渠成的投资状态。
吴炯平均每年只投资2?3 个项目, 因为不少项目他都会深入介入、帮助创业者,所以数量不会太多。当然也时有不顺利的项目,但也就郁闷一下子就过去了。
2010 年的春夏之交他看中了唯品会。谈好价格之后,两家 VC 机构突然进来,比他谈到的价格高了一倍半。“我当时也可以挤进去,但是这不符合我的性格,而且我没能力和那些机构去叫价。”
“我特别不喜欢凑热闹,比如这个项目很热,大家都在抢,我就不要非得挤进去。我觉得投资最好是雪中送炭。你需要我的钱,我来帮忙。如果你已经很红了,拿谁的钱其实没有太大区别。”吴炯说,“我甚至希望碰到一个冷门领域,别人都看不懂,我及时投资进去,会特别有价值感。”
投资这个市场的供求双方的关系处于变化之中。缺钱时创业者急需投资人抛来橄榄枝;得到投资意向之后,创业者也开始挑选投资方。吴炯不喜欢被挑选的那种感觉。
他创办的风和投资现在是一家多元投资机构,有两位合伙人在新加坡,业务有风险投资也有二级市场股票基金。现在公司也在管理别人的钱,吴炯说多少会感觉到压力。
但提到天使投资,他认为这件事并不适合专业的金融投资者来做。美国的投资行业演进多年,天使投资仍然是个人行为,甚至是某些行业专家来进行投资,他们是最能判断一个领域新趋势的人。天使投资圈需要有一些自己坚持的东西,包括对领域的判断力,对投资不强求回报,甚至有些慈善性的态度。
编辑元素:
吴炯记忆中,马云的几次“反常识”决策
1997 年创办阿里巴巴
常识意见:当时马云正在做外经贸部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 EDI 项目,是通过旧的通讯方式来完成商业信息的传输。
马云的反常识意见:EDI 是无法标准化并形成规模效应的,要选择在当时最具前瞻性的手段——互联网进行信息沟通,并且要脱离政府体制独立创业,提高效率,心无旁骛。
2002 年创办诚信通
常识意见:诚信档案这种事情,应该由政府或大型企业来推动,小公司人少钱少。
马云的反常识意见:不需要一步到位做全社会的信用档案,只要做到能够让网上的交易运转起来即可,逢山开路,遇水架桥。
2003 年创办淘宝网
常识意见:B2B 业务尚未理顺,电商拍卖和 B2B 没有协同效应,太不专注。而且电商拍卖有“一家独大”的特点,eBay 如果是第一,阿里即使是第二也没有活路。
马云的反常识意见:美国、日本的电商拍卖网站都有很高的利润,从市场的角度来看,电商非常有前途,值得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