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傅昊
今年 4 月份,一款名为“秘密”的熟人匿名社交产品由于主打朋友圈匿名爆料而在短时间里一飞冲天。但后面发生的波折却是无秘创始人林承仁始料未及的:由于平台对负面 UGC 内容把控不足,“秘密”在 5 月 8 日遭苹果商店下架;5 月 20 日,“秘密”改名“无秘”在苹果商店重新上架,随后又因为产品机制的原因被下架。在产品第二次被下架之后,无秘选择了通过与“友秘”合作而再次出现在了苹果商店。无秘最初的产品形态和美国的“秘密 Secret”非常相似,无秘也因此背负了 Copy 的名声和指责。
在经历了火箭式的爆红和随之而来的挫折后,无秘团队选择了闭关反思如何调整自己的产品定位。在本周刚刚推出的无秘 3.0 版本中,无秘的 UI 形态和产品功能分布发生了大幅的变动。用林承仁自己的话说,“这次增加的好几个新功能都是我们自己独创的。”在 3.0 版本中,无秘在“附近的人”、“发现秘密”区块上都增加了新的功能;推出了“匿名信”功能,首次尝试“半匿名”沟通机制。
在结束数月的闭关后,无秘 CEO 林承仁近日接受了网易科技的独家专访。卧薪尝胆的无秘是否可以凤凰涅槃?
网易科技:林总先谈一下你之前的职业经历吧?
林承仁:我研究生毕业于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方向为人工智能。在美国亚马逊负责搜索引擎方面的技术工作。2009 年回国创业,做的 2B(面向企业用户)的个性化推荐服务。后来我们看到移动互联网的势头起来了,就做了移动的无觅阅读器。但我们转型转得相对慢一点,到了后面这块市场的空间也不大了。从 2009 年到 2013 年底,起起伏伏经历了不少事情。到了 2014 年初,我们决定转型来做匿名社交。
网易科技:是什么机缘让咱们的团队从之前的方向转到匿名社交方向上来的呢?
林承仁:转型是在创业过程中很难避免的情况,因为你需要融资才能让整个团队继续一起走下去。2013 年的时候阅读产品做得不够理想,融资方面不是特别顺利。我们团队就在探讨哪些方向是可以做的。
我们这次的转型做的是比较彻底的。我们后来也总结了之前转型不够顺利的原因,我们发现前面几次转型不够成功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我们没有舍弃前期的一些积累,但这些积累实际上成为了转型过程中的包袱。
所以我们改变了以往的思路,决定抛弃过往的产品和代码资源。我们整体的逻辑转为了从用户需求出发来做产品。
网易科技:能否谈一下团队的情况?
林承仁:我们团队的背景是很强的,八九成都是从 BAT 级别的公司来的。另外,我们团队很特别的一点是内部没有任何的头衔。我虽然对外是 CEO,但在内部干活的时候和大家都是一样的。我们目前在各个岗位上都需要更多的高质量人才。所有的骨干成员都是有股份的。
网易科技:能否谈一下融资的情况?
林承仁:我们比较低调,没有对外透露过融资情况。可以透露的是我们的资金是非常充裕的。
网易科技:请问无秘的产品定位是怎样的?我们希望无秘最终形成一种什么样的社交网络?
林承仁:你在微信朋友圈看到的是你的朋友想让你看到的那一面,在无秘上看到的是他内心的另一面。因为他内心更想发表的对人、对事的一些看法你是没法在微信上看到的,你可以在无秘和他们进行很安全的互动。
我们做的是熟人之间的匿名社交应用,陌生人之间的匿名社交我们兴趣不是很大。这两种定位做出来的产品形态是很不一样的。
网易科技:我们看到无秘目前 2.4.1 版本的产品形态有四个选项:展示(微博式的热门 feed,分为全部、朋友圈、热门);发布;提醒;消息(IM 形态,添加了群聊);右上角的小点(添加朋友、反馈、设置)。请问我们这么安排产品结构的原因是什么?(注:采访时无秘尚未升级到 3.0 版本,目前无秘的 UI 架构已经发生变化)
林承仁:无秘的用户关系是基于通讯录的,我们希望用户在平台上可以不去考虑身份负担发表自己的观点。一种是微信朋友圈的做法,我们是匿名朋友圈,这是一种异步的互动。另一种是实时的一对一或者群里面的聊天。
在无秘升级之后,我们会让用户和他的朋友进行更加方便的匿名互动,这会采用 IM 的形态。后面要增加的几个新功能都是我们自己独创的。
网易科技:我们是否会考虑加入变声语音的信息载体形式?
林承仁:我们觉得信息载体的形式有很多种,关键在于你把它放在什么样的产品形式里。目前我们并没有感觉到有在信息流里面加入语音功能的需求。用户目前还是更多的对于文字需求比较强烈,我们觉得使用变声语音的用户不会很多。
网易科技:咱们谈一下无秘在用户获取方面的策略和效果?无秘是今年 4 月初上线的,当时我们是如何解决冷启动问题的?
林承仁:我们的做法比较激进一点。我们最开始的产品定位就是爆料,这个定位导致当时有很多内幕类型的消息在这个平台上爆发出来。所以,当时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吸引了大量的人群进入了平台,冷启动的过程就完成了。这是我们最早期的一个策略。
到了后期我们就未必要做爆料的事情了,用户通过私密话题来互动、进行交流都是可以的。
目前我们获取新用户的策略基本都是口碑传播了。我们在熟人匿名社交领域是最大也是知名度最高的,我们在这个领域具备了明显的先发优势,其他人是很难追上我们的。当然,我们也会做一些其他的渠道推广,这些是比较次要的。我们现在单个新用户的获取成本只有几毛钱。
网易科技:新用户从注册到形成匿名关系网络的典型过程是怎样的?
林承仁:新用户会通过手机号注册,我们会匹配他和通讯录里朋友的关系。他就会很自然的看到匿名朋友发布的消息,然后就可以进行互动、IM 私聊。可以理解为一块是异步的交流,一块是 IM 实时交流。
网易科技:能否谈一下目前的注册用户数?
林承仁:具体数字不方便透露,但可以说是在千万级的。
网易科技:无秘从 4 月份开始确实是经历了一段火爆的过程。我们想了解一下从一开始到目前无秘用户活跃度的变动趋势。无秘是怎么处理相关问题的?
林承仁:我们的历史过程会稍微曲折一点。我们曾经经历过几次下架的风波,用户数起来之后又被下架。这是一个起起跌跌的过程,但我们的曲线总体而言还是很好看的。从后台数据整体传递的信息来看,我们对无秘产品的未来还是很有信心的。无秘并不是一款忽生忽灭的现象级产品。
网易科技:我们来谈一下用户留存的问题吧。匿名社交网络是很难形成强关系的,在这个前提下无秘希望如何长期有效的留住用户?
林承仁:我的看法是,匿名的语境下我们不需要额外的再去建立任何的强关系。因为用户的底层通讯录本身就是强关系的网络。我们更多的是把用户现成的关系直接拿来用,我们并不需要帮用户建立其他的关系链。
我们的初衷是让用户在已有的关系链上和他们的朋友实现匿名的互动,这是我们想要满足的需求。无秘的主要目的并不是帮助用户找到新的朋友。我们不做关系链,我们利用关系链。我们会在用户已有的关系链基础上开发满足用户需求的场景。
网易科技:外界也有声音表示熟人匿名社交会牵涉到一些道德、伦理方面的影响。也有些用户玩一段时间之后会感觉正能量太少而选择离开。无秘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
林承仁:我的看法其实很简单,我们今天发明了一把刀,你可以用它来切菜也可以用来伤人。其实工具只是一个工具而已,作为一个工具,它肯定会有正面和负面的形态。作为创业者,我们考虑的是如何让这个产品更好的长期的走下去。我们觉得只是盯着一个事物的负面是一种有失偏颇的态度。
我们在这个过程里也在不断的防范负面的东西出来。比如说,有很明确的一些东西我们是不鼓励出现的。我们禁止讨论政治、色情、广告、点名恶意中伤他人的内容我们都不要,这些是我们的底线。
以点名中伤他人的处理方式为例,我们会通过大数据发掘来提取有人名的信息,提取出来的信息会经过人工审核。我们还设置了严格的禁言惩罚制度。我们会通过技术和人工机制共同引导用户的行为。
网易科技:无秘的关键用户体验有哪些?我们如何识别?如何解决相关问题?
林承仁:我们觉得最核心的还是在于用户需求而不是用户体验。第一,用户的需求场景是否打到用户的痛点;第二,需求是否是长期的。这是我们判断整个产品最核心的两个点。
其他的像用户体验、UI 设计、交互体验等等虽然也很重要,但相对来说是没有这么核心的。综合而言,需求点抓的准不准会决定整个产品的成败。
网易科技:那你觉得无秘抓住用户最强的痛点是什么呢?
林承仁:我认为应该是用户想要了解他朋友比较私密的那一面。这是一个很强的需求点。讲得直白一点,人们都有对八卦信息的消费欲。你到便利店去的时候通常会看到结账的地方摆着八卦的杂志。为什么会这样?这个背后是有相应的商业和心理需求驱动的,这种心态是人性的一部分。
网易科技:无秘在商业模式上有哪些预期呢?
林承仁:我们想了很多的模式,未来还是需要不断的迭代和验证才能确定是否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