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冬的国产手机界丝毫未有“冬藏”的冷清。昨日,酷派高管独立“出走”成立新品牌,并大呼“我们要利润”。微软、诺基亚、爱立信等厂家或将把小米、魅族等国产“新秀”告上公堂;联想、小米、华为等厂商业绩大增的同时,国产手机却传来“大盘”暴降的噩耗。风起云涌间,一场国产智能手机的激烈“淘汰赛”已经开幕。
国产手机抢下七成份额
“在网上看到您发的消息,您那有一台全新小米 4 手机?原价回收,现金交易,我现在就能去取。”挂掉电话,许先生开车上路,准备去“收货”。他在南三环经营着一家手机回收专营店。第一时间从个人、公司处回收作为礼品的手机,再加价卖出是他的一个重要收入来源。
原价回收,那转卖还能挣什么钱?
“小米 4 加价 400 元现在都有人买,不愁。”许先生不经意地答道。做了 1 年国产手机回收的他早已轻车熟路。过去,每年苹果新款手机上市,被哄抢加价的消息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最近一年,这种情况开始发生在国产手机身上。从事手机回收 5 年多,突然在去年开始“转行”倒腾国产手机的许先生就是个活生生的例子。
“楼主华为 Mate 7 手机哪儿买的,我抢了好几次都没抢到啊!托一个在华为上班的亲戚都买不到。”“今天在地铁上拿出小米 4 看新闻,身边好几个陌生人问我手机多少钱买的,都说难买,问得我感觉倍儿有面子。”在微博上、手机论坛上,这样的消息随处可见。
“国产手机也有今天,总算给咱中国人长脸了。不是只有苹果、三星才有人愿意加价买啊。”一位运营商人士兴奋地对记者说。
今年 1 至 8 月,三星、苹果这两大外资巨头在国内市场份额出现下滑,国产手机阵营的提升趋势则较为明显。在国内手机份额排名前五强中,除三星外,其它四家均为国产手机厂商,包括酷派、联想、华为和 VIVO,所有国产手机市场占有率达 70%。
一面是国产手机“扬眉吐气”的一机难求、攻城略地,另一面,一个颇为“打脸”的数据却给了国产手机市场意外一击。工信部电信研究院最新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今年 1 月至 10 月,国产品牌手机出货量共 2.86 亿部,同比去年下降 25.4%。
过度营销伤元气
昨日,国产手机品牌酷派宣布成立新品牌 ivvi,由酷派、酷派两位高管和渠道商三方出资近 10 亿元,原酷派高管将以独立创业的形式正式运营这一定位为“年轻、时尚”的新手机品牌。销售渠道、财务管理均独立于母公司酷派。
酷派的动作在同行中并非特立独行。此前,联想成立以互联网模式运营的子公司、中兴也成立了新品牌 Nubia。
“我们不打价格战,我们要赚取更多的利润!”酷派副总裁、ivvi 品牌负责人张光强在当天的发布会上喊出了一句响亮的口号。
正是这句话,直截了当地道出了以酷派为代表,国产手机近两年来争相“产子”的目标——从低价、低端的固有印象中“破壳”解放出来,在争得市场份额的同时也争得相应的利润。
根据今年三星、苹果二季度的财报显示,尽管市场份额被国产手机厂商蚕食了不少,这两家公司的季度净利润却分别高达 60.95 亿美元和 77.48 亿美元,比大多数国产厂商手机业务全年的营收还多。
除了利润之殇,过度营销也成为迅速扩张的国产手机厂商必须正视的问题。“现在还有不用加价就能直接预约成功购买的国产旗舰机吗?”电子消费爱好者林克无奈感叹。
接近多名手机厂家生产线的业内人士透露,为了拼人气、拼性价比,一些国产厂商在旗舰机发布时往往公布一个相对较低的价格,但却在刚刚推出时很难买到现货。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逐渐学会打营销牌的国产厂商掀起了用户火爆的热情,却也难免给他们带来失望和伤害。上市 3 个月后,就不得不失意宣布降价一千余元的锤子手机就是一个例证。
“专利”恐成内伤
赢了销量,输了利润。为获翻身,国产厂商纷纷出狠招。小米公司日前 18 亿元投资爱奇艺、购买优酷千万美元股票,试图在内容资源上武装自己,以构建内容、硬件“闭环”,增加用户黏性。
魅族则开始与阿里云 OS 合作,并计划通过与更多互联网厂商合作,扩大渠道影响力。19 日的魅族新品发布会上,魅族还推出了全球首款正面按压式指纹识别的安卓手机,并与支付宝、腾讯等合作。
“在整个手机行业从规模化生产,转向精细化、个性化、定制化、多元化的转型升级过程中,一定会引来洗牌狂潮。”科技评论人士康斯坦丁如是说。
“小品牌都死了!”对于国产智能手机中小米、华为、联想厂商业绩喜人,而整个国产智能手机市场却出现下滑的原因,赛诺副总裁孙琦直言道。随着全球智能手机日渐饱和、4G 新技术代际的更替,那些缺乏品牌影响力、创新研发能力不足、核心专利储备不够、产业链议价权不高的低端厂商难免在“淘汰赛”中出局。
然而,即便对于小米、魅族等已经成了一番气候的国产手机厂商来说,这场智能手机“淘汰赛”也必然是场辛苦的硬仗。据科技资讯网站 Android Headlines 最新消息,微软、诺基亚和爱立信等厂商或将状告中国手机厂商小米、魅族等侵犯专利权。通信业起家的华为、中兴此前已经做了大量专利布局,而小米、魅族则可能面临棘手的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