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位思考”,女性做得更好?_最新动态_新闻资讯_程序员俱乐部

中国优秀的程序员网站程序员频道CXYCLUB技术地图
热搜:
更多>>
 
您所在的位置: 程序员俱乐部 > 新闻资讯 > 最新动态 > “换位思考”,女性做得更好?

“换位思考”,女性做得更好?

 2014/11/20 22:41:13    程序员俱乐部  我要评论(0)
  • 摘要:“换位思考”,来自哪里?(郭筝/译)我们通常说的“女人的换位思考更好”这个共情优势,真的存在吗?以往很多研究显示,在和异性陌生人交流或异性恋人交往中,女性这种“更能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的优势并不明显,甚至在新婚或结婚已久的伴侣间也是如此。即使女性两两或多人相处,与男性以同样方式交流相比,也没有明显差异。在德克萨斯、北卡罗来纳或是新泽西也是如此。难道这只是一种错误的文化迷思?抑或是正等待科学揭穿的虚构传说?&ldquo
  • 标签:换位思考 更好

  换位思考”,来自哪里?

  (郭筝/译)我们通常说的“女人的换位思考更好”这个共情优势,真的存在吗?

  以往很多研究显示,在和异性陌生人交流或异性恋人交往中,女性这种“更能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的优势并不明显,甚至在新婚或结婚已久的伴侣间也是如此。即使女性两两或多人相处,与男性以同样方式交流相比,也没有明显差异。在德克萨斯、北卡罗来纳或是新泽西也是如此。难道这只是一种错误的文化迷思?抑或是正等待科学揭穿的虚构传说?

  “令人困惑”的事发生了。在共情专家、德克萨斯大学教授威廉·伊克斯(William Ickes)的团队首次共情准确性测试完成 4 年之后,他们又相继进行了 3 组实验,这次的确发现了性别差异。研究人员很快注意到,被试观看录像时所用的表格有点不一样。在新表中,除了要填写自己对录像里的内容猜测的想法或情感外,还要自己评价一下“猜测的准确度”。使用新表时,女人的直觉就开始“存在”了;使用旧表就没有。

  为什么?伊克斯认为,这个微小的变化提醒女性她们的共情能力“应该”更高,从而调动了她们完成任务的积极性。他从实验室研究中得出结论:

  即“一般来说,男女的共情能力相当,但有证据表明,当环境中的暗示提醒女人,她们的共情能力应该更好时,她们的积极性受到激发,从而展现出较高的准确性”。 如果是这样,那么改变实验环境使其能够激发男性的积极性,他们的共情能力应该也会有所提高。

  调动男人共情性,金钱社交齐出力


如果”花钱买理解“,男人的共情能力能提高。

  克里斯蒂·克莱因(Kristi Klein)和萨拉·霍金斯(Sara Hodges)进行了测试,要求参与者先看一段录像,录像是一个女生说自己因为考试分数不够高,进不了理想的研究生院。在这个测试开始前,如果先问被试对这个女性的同情度,来强化女性特质,那么女性被试的成绩会明显高于男性。第二组参与者的流程几乎都一样,只有一个重要差别:表现好的可以获得金钱奖励。具体就是,每答对一题就可以拿到 2 美元。有了金钱激励,男女的表现就不相上下了,这表明,如果“有人花钱买理解”,男人能神奇地轻而易举战胜迟钝。

  如果让男人们意识到共情能力具有很高的社交价值,也能改善他们的表现。卡迪夫大学心理学家让大学男生阅读一篇题为“女人的需求”的文章。文章引用虚构的参考文献,提出,与一般观点相反,女性认为“具备阴柔气质的非传统型男人”更性感有趣,要是在酒吧或者俱乐部遇到这种类型的男人,她们是更愿意跟他们一起离开。读过这篇文章的男性在共情准确性测试中的表现优于对照组,也比那些以为实验是要调查所谓不准确的男人直觉的人更好。

  社会期望和刻板印象,也将影响“认知共情”?

  显然,认知共情测试的成绩取决于积极性和能力的共同作用。如果社会期望使得男女的积极程度不同,那么这种期望是不是也造成了能力差异呢?

  在另一个名为“人际知觉测试”(Interpersonal Perception Task)的社交敏感性研究中,女性的平均成绩依然高于男性。测试中,参与者要观看他人自然交流的情景,并通过语言和非语言类行为,推测他们的不同关系。比如,要从两个成年男人和一个孩子的场景中推测谁是孩子的父亲。

  最近,心理学家安妮·凯尼格(Anne Koenig)和艾丽斯·伊格利(Alice Eagly)通过这项测试研究了下述观点:也许正是“女性社交能力较强”的刻板印象赋予了她们这一优势,尽管并不公平。

  研究人员向一组参与者介绍说,这个测试能准确衡量社交敏感性,换句话说,就是“准确理解别人的交流的能力,或在日常对话中使用微妙的非语言暗示的能力”。测试开始前,研究人员不经意地提到:“已经有几组人进行过测试了,共有 15 个问题,不出意料,男性的成绩要低于女性。”这一组的男人表现真的略逊于女人。而向另一组参与者介绍时,研究人员则不带任何性别倾向。他们说,测试目的是衡量对复杂信息的处理能力,换句话说就是“人能不能准确处理不同的信息”。这一组的男女表现相当。

  这些研究传达的关键信息是,我们不能抛开社会环境讨论人的共情能力和积极性。社会文化对不同性别的共情能力有明显不同的预期,而男女思维又会分别与这种预期相互作用。如果我们让女性暂时觉得自己是男性,会有什么结果呢?有观点认为,当人们以第一人称“我”假扮他人时,对方刻板印象中的特征就会渗入“我”的自我概念。这种身份融合能够跨越性别。(编辑:Jerrusalem)

  文章题图:hackerearth.com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