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原文:Silicon valley: start-up founders under pressure
腾讯科技讯,周一到周五每天早上5:30 分,莱恩·胡弗(Ryan Hoover)从旧金山家中的床上起来,开始忧思。他的初创企业 Product Hunt,现在是硅谷的香饽饽,公司成立还不到一年时间,就已经进行了两轮风投融资。Product Hunt 的网站和 iPhone 应用每天都会为用户挖掘出色的新科技产品和应用程序。胡弗每天要在 7 点半左右将最佳产品的邮件发送出去。
“我睡觉的时候也有很多人在使用 Product Hunt,这让我有点怕,因为我完全不知道这期间会发生什么。”胡弗说道。他今年 27 岁,顶着一头蓬松的棕色头发,嗓音很轻,12 岁那年他创建了自己的第一家企业,一个笑话集群网站,最终盈利约 10 美元。
去年,胡弗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向朋友们宣布推出 Product Hunt。今年 5 月,Product Hunt 公司正式成立,该公司第二轮融资募集资金 610 万美元,公司价值或超过 2000 万美元,近 20 名著名科技界名人均是该公司投资人。不过,随着新投资的到来,问题也随之产生。
胡弗拿出自己的 iPhone,打开应用来检查网站的流量。“我或许不应该如此频繁地检查网站流量,”他表示。他看着手机屏幕说道,“看到没?这让我压力巨大,因为从上周起我们的流量下降了 10%。”目前,Product Hunt 网站拥有超过 1.5 万名访问用户。胡弗在想,在即将到来的圣诞假期里,如果网站流量会再次下滑,他应该采取何种措施应对。理论上,他知道,他不应为此担忧,但就是没办法。而现在,随着资本的流入,“保持网站流量增长变得更加重要了。”
全球科技产业都在不断蓬勃发展,旧金山和硅谷更是如此。不论是旧金山湾区的各个开放式办公场所,还是郊区的企业园,工程师和企业高管们正在发明未来。他们中很多人正在铸造价值数十亿美元的财富。但是,还有更多的人最终以入不敷出收场。
“这就是淘金热。”软件编程师帕特西·普莱斯(Patsy Price)表示。科技产业正在吸引各界人士投身其中。在哈佛商学院,毕业后投身金融服务业的研究生比例从 2006 年的 42% 降至 2013 年的 27%,而在此期间,投身科技产业的毕业生比例却翻倍,从7% 增至 18%。
其他顶级名校的毕业生就业领域也出现了类似的趋势变化,其中最知名的莫过于斯坦福,该校一直被视为硅谷的“直属学校”。去年,高盛集团鼓励年轻的银行家们周末的时候多休息,这在华尔街算是一件新鲜事。高盛希望能够借此留住年轻的生力军,因为很多人都准备转行投向美国西部。
但是硅谷并非一直闪闪发光。旧金山湾区的大多数初创企业最终都可能以失败告终。很多企业最终的利润率将远低于投资者所期望的。哈佛商学院教授史克尔·高施(Shikhar Ghosh)预计,近 40% 的初创企业将以资产变现宣告终结,近 80% 的初创企业将无法实现他们的预计投资回报。企业想要像谷歌和 Facebook 等成功创业的几率微乎其微,对于谷歌和 Facebook 这样创业成功的科技企业,风险投资人将这种投资称为“独角兽”。
著名初创企业投资人保罗·格雷厄姆(Paul Graham)表示,即便是那些创业成功的企业,通常也会经历“痛苦的低谷期”。在这期间,创业的兴奋感被放缓的增长和对风险可行性强烈的怀疑感所取代。软件分发给客户的模式也出现变化,现在可以立刻从云端下载,而不再使用 CD,这些变化也意味着,相较于上一次科技热潮,如今的科技产业发展步伐更快,也更加繁重。
两年前,多克·科鲁兹(Toke Kruse)和他的联合创始人带着自己的行李箱,从丹麦来到旧金山,并建立了会计软件初创企业 Billy’s Billing。科鲁兹在自己租住的公寓里工作,这座公寓所在大楼就位于初创企业云集的旧金山 SoMa 地区。他的公寓装修简陋,除了一张玻璃咖啡桌,还有就是沙发上那只巨大的泰迪熊。他没有薪资,靠着存款和一些其它项目的收益生活。他表示,在旧金山这两年没有任何成功保障的生活,“对于一个像我这样外向的人来说,压力尤其大。”
Billy’s Billing 并不是科鲁兹的第一家初创企业。他在丹麦的时候就已经有过几次经验,虽然有成功的例子,但大部分还是以失败告终。比如,2005 年,他创立了一架图片分享企业,他表示,失败是因为时间不凑巧,因为当时智能手机并不普遍。
科技企业创始人们表示,这就是基准。初创企业孵化器 The Monkey Inferno 的 CEO 沙安·普利(Shaan Puri)表示,“事实上,有一个缩写(寓意创业失败)。那就是 WFIO,我们玩完了,结束了(we’re f***ed, it’s over)。那个时候,团队里的每个成员才是真正以诚相待,你不能敷衍你自己、你的团队或者你的投资者,你必须真正认识到发生了什么。”
普利在大学选修了一门名为“变得富有”的课程之后,便决定投身硅谷。他表示,该课程的教授让企业家向他们讲述了商业领域的真实经验。普利原本计划进入医学院深造,但是这门课却让他放弃了之前为了考取医学院而付出的诸多努力,放弃成为了一名医生,转而决心成为一名企业家。The Monkey Inferno 由英国企业家家迈克尔·波奇(Michael Birch)和西奥琪·波奇(Xochi Birch)资助。2008 年,此二人将社交网站 Bebo 出售给 AOL,并借此获益数亿美元。
在普利的领导下,这家初创企业孵化器企业拥有一个豪华的办公室,配有厨师、按摩师和酒吧,六周的新产品研发计划表,在一个半月时间里将想法变为原型机。其中大部分产品失败,还有一些,用他的话来说是“小胜利”。但是,The Monkey Inferno 只想要一次重大胜利,而其他只是让其分身的东西。他们希望自己下一个产品,即,全新的 Bebo 趣味性信息应用程序,将能够让重大胜利变为现实。
他表示,The Monkey Inferno 是围绕少数几个能够开发出热门产品的想法所建立的。其团队的所有成员都是雇员而且由波奇全权资助,所以,他们能够聚在一起,内部学习经验教训,而不是让团队分不到其他新的产品研发上。
这个不同寻常的安排也表示,相较于其他由风投自主的初创企业人,普利面对的压力更小,获得的支持也更大。梅格·赫施博格(Meg Hirshberg)在考夫曼基金会(Kauffman Foundation)教授创业课程,她表示,大多数企业家发现,当错误发生时,他们是唯一的“先遣对象”。“企业家们感觉,他们完全无法让自己从公司抽离。现实情况是,根本就没有真正的工作和生活平衡。”
赫施博格表示,在一个男性占多的行业里,创业者不愿意去探讨自己所面临的那些压力,这并不是大男子主义。企业家们有理由担心,员工、投资者及客户会因为感觉到公司可能出现问题而选择会离开。
初创企业孵化器 Y Combinator 总裁萨姆·阿尔特曼(Sam Altman)最近就撰写了一篇博文,名为“创业者的沮丧(Founder Depression)”。该文被广泛阅读,阿尔特曼在文中鼓励与 Y Combinator 一起工作的创业者谈谈他们所遇到的问题,而不是独自承受。在 Y Combinator 的相关在线论坛 Hacker News 上,该文获得了上千条评论,超过一千次的转发。阿尔特曼写道,“不论你怎么想,你不是一个人。你不应该感到羞愧。”
除了阿尔特曼之外,营销软件公司 Moz 的创始人兰德·费什金(Rand Fishkin)也发表了一片博文,文中讲述了最近一次产品发布到他辞任公司 CEO 一职期间所经历的沮丧心情。信用卡欠账 50 万美元,金融危机等这些都不是让他动摇的原因,相反,“差劲的”新产品研发和公司需要一种他无法带去的变化,这些责任和想法让他动摇了。
费什金的博文发表在了 Hacker News 上,并得到了大量回复。他表示,“我收到的大部分邮件内容都是,‘之前我也有这种感觉,我也很纠结。’”费什金表示,虽然他的投资者和董事会比其他大部分更加“善解人意”,但伴随着风投同时而来的压力就是他所面临挑战的一部分。
获得风投通常都被视作成功,但是其还意味着,企业将要背负成功的压力,而且要是一场漂亮的胜利,还要取得前所未有的增长。“增长不止是期望,而是必须做到,超高增长才是期望。”费什金说道。
Moz 出售了 17% 的股权换得了 1800 万美元的风投。标准投资者希望能够看到最多 10 倍的投资回报。费什金表示,“这就意味着,我们必须在短短几年内找出方法,让公司实现上亿美元市值,这些简直就是天文数字。”
达那·塞维尔森(Dana Severson)因众酬初创企业 Wahooly 失败而以泪洗面整整一周。他从明尼苏达来到旧金山,想要碰碰运气,通过一个由前谷歌员工所创立的初创企业孵化器来推出 Wahooly,但是,直到产品发布的一个月之前,其才找到一名开发人员,结果导致他的计划流产。
不过,这些泪也不是白流的。这之后,塞维尔森创立了 Startups Anonymous,并取得了不错反响,他表示,Startups Anonymous 现在成为了热门网站,供创业者们匿名哭诉、发泄和提各种蠢题。从今年 1 月起,该网站已经收集到了超过 700 封告解、问题及故事。塞维尔森表示,该网站由他自己的一个盈利项目提供资金运营。
自从 Startups Anonymous 推出,塞维尔森意识到,并非只有他一人承受了很大压力却无人倾诉,也不是只有他自己连一些理应知道的事情都不清楚,比如一家失败的初创企业所承担的债务等。“这之上附加着很多负担症候群问题。这讲得通,现在有很多年轻的创业者,这可能是他们第一次在专业领域一展拳脚。他们没有招聘经验、没有管理经验,他们要先学会走才能会跑,当然,在你真的做到这些之前,你必须假装自己全都会。”
印第安纳大学商学院教授迪恩·谢菲尔德(Dean Shepherd)表示,当风险出现,工作所带来的身份协同会加剧创业者们的悲观思想。大型企业的高管同样也会压力过大,不过,他们的压力并非长期存在,他们可能会被解雇,但是他们没有用自己的老本去创建公司,而且他们的公司也不会整个完全消失。
谢菲尔德表示,企业家经常将自己逼得太紧。“如果你只去研究那些成功的企业家,你就会经常陷入一种他们过于乐观,过于自信,然后他们更有可能成功的思想中,你没有看到的是那些创业失败丢掉老本的企业家经验。”
创业者们表示,到目前为止,这个想法不会在硅谷引起共鸣。在硅谷有一句大家都耳熟能详的格言,“快速失败”,也就是说,迅速承认自己失败,然后重新开始。那些扛过了各种挫折的固执的高管们一直都奉信这条格言。失败,或许是初创企业的默认设置,但是没人希望这个设置存在于自己的初创企业内。(喻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