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信的十个瞬间" />
王冠 10 月 26 日报道
从电报到电话再到手机,过去 20 年我们的沟通方式一直在演进。当我们回顾这个时代的时候,很多镜头和故事都可以作为记忆的注脚。
作为中国通信产业过去 15 年里的潮头人物,王建宙先后执掌中国联通和中国移动,几乎经历了这个移动通信时代的所有大事。最近,退休两年的王建宙推出自传式作品《移动时代生存》,从他的视角讲述了中国通信事业的浪潮与往事。
1、装一部电话要等上好几年
“90 年代初,我在杭州市电信局担任局长。由于供应短缺,有的用户需要等待几年的时间才能装上电话。每天受理的初装用户数量有限额,有的人在前一天的晚上就来排队等候……”
“为避免影响交通,电信局一度在拱墅体育馆受理电话初装,每天有几千个人排队……装电话难的现象,一直到 90 年代中期才得到解决……”
评述:那时装电话不仅等待时间长,而且还很贵。但排起长队的人民用热情告诉了中国通信产业里的有心人们——这个市场的需求是多么的巨大,用户的渴望是多么的强烈。
2、“大哥大”开启了中国移动通信时代
“移动电话刚进入市场的时候,价格昂贵,一部移动电话加上入网费高达 2 万多元,通话费也很高,只有少数人用得起……被看作是身份、地位和财富的象征”
“1993 年《大学生》杂志评选年度十大流行语,大哥大与下海、申办奥运、第二职业、发烧友等一起入选……”
评述:今天的手机越来越薄,越来越轻……人们对于时尚的认知和追求,也在改变。
3、90 年代的“靓号”拍卖
“1992 年我曾参加过一次电话号码拍卖会,看着价格一次次上升,在场的人都感到惊讶。我记得那场拍卖会上,移动电话号码 901688 以 12.9 万元成交,因为 901688 的谐音是“90(年代)一路发发……”
“这还不算最高的。1994 年 4 月 20 日,在深圳首次移动电话号码拍卖会上,一位竞买者以人民币 65.5 万元高价,买走大哥大电话吉祥号码——9088888……”
评述:“靓号”今天依然是运营商的一门生意。但手机号码已经从 6 位升级到了 11 位。
4、联通在互联网泡沫期上市
“摩根士丹利亚洲总裁阿莱桑得里·莫里森对我讲了这样一段话——当年淘金热的时候,许多人去淘金,有人成功了,但大部分人一无所获。但是淘金浪潮带动了生产淘金工具的行业,不管多少人淘金成功,生产淘金工具的人总能获利……”
“200 年中国联通启动上市计划,那时已经开始出现质疑互联网泡沫的声音……在互联网的大潮中,电信运营商的角色,就像淘金浪潮中生产淘金工具的人……”
评述:将运营商比作生产淘金工具的人,这与后来的“管道说”有相似之处。尽管运营商很多时候都在避免做一个“纯粹的管道”,但不可否认,管道定位是运营商最基础的根本。
5、建网 CDMA,代表中国企业与高通谈判
“2000 年联通获得建设 CDMA 网络的许可,但高通公司是 CDMA 专利的主要拥有者……中国联通被授权代表国内所有制造厂商,与高通开展 CDMA 知识产权谈判……”
“高通表示,他们刚与韩国厂商达成 CDMA 知识产权协议,必须要一视同仁……僵持了一段时间后,最终,高通做出了让步……”
评述:与高通关于 CDMA 的谈判,也许是中国运营商第一次接受关于专利的洗礼。并对后来中国通信产业和公司对专利研究的重视,起到了一次启蒙作用。
6、说服分析师,把移动网络铺向农村
“2004 年 11 月 1 日,我离开中国联通,到中国移动任职……当我们开始实施其农村网络发展计划时,大部分国际投行分析师给予了负面评价。他们认为农村平均收入低,会拉低中国移动的每用户平均收入指标……我们告诉他们,在人均营业收入较低情况下,只要能控制成本,就可以赢利……”
“欧洲有的运营商每用户每月收入高达 40 欧元,但仍然亏损;印度运营商每用户每月收入只有 4 欧元,照样赢利……”
“2005 年冬天,我去湖南郴州一个偏僻农村,那里刚开通了移动电话。当越野车在崎岖小道上摇摇晃晃地行走时,从车窗内往外看,只见路边一间简陋的农屋旁,一个农民模样的人正拿着手机很投入地在打电话……我记忆中的农村,从来没有这样的场面。这幅画面至今仍深深地印在我的脑中……”
评述:中国移动的每用户平均收入,确实在下降。从 1998 年的 366 元,降至了 2012 年的 68 元。但进入农村带来的庞大用户增量,让中国移动在国内三家运营商的竞争中继续保持领先——并推动了整个产业的发展。
7、投行和翻译
“媒体喜欢把投资银行的白领说成身穿乔治·阿玛尼西装,成天出入于高档写字楼的形象……其实,我接触的那些投行人士,大多都不太注重穿着……一位投行的董事总经理曾对我说,他的多数衣服都是利用等候飞机的时间在机场内的商场买的,平时实在没时间出去……”
“去欧美路演时,经常要去基金公司开一对一会议,投行会派业务能力最强且擅长双语的人做翻译……由于每次会议上基金经理们提出的问题都差不多,翻译人员也熟悉答案了……有时公司的人回答不妥当,翻译就顺便纠正了,有时说得不全面,翻译也主动补充了……”
评述:在中国通信产业乃至其他科技公司走向全球化的过程中,常常是很多细节和小事,让我们学到更多。
8、马云刺激了我
“2011 年 8 月,中国移动召开各省总经理的研讨会,邀请马云到会演讲。会前马云问我讲什么好,我说,放开讲,怎么想就怎么讲……”
“在会上,马云果然放开讲,他说,互联网企业正在大举进军电信市场……我喜欢在别人的地盘打架。至于你们想搞互联网,恐怕你们的机制不行,你们的年龄也不行了……同事们听了马云的话,觉得很受刺激……”
评述:运营商这些年一直在努力尝试进入互联网领域和开发新业务,但总是力差一筹。
9、所有人的难题
“我问过 AT&T的首席执行官兰德尔·斯蒂芬森先生,苹果的应用商店那么受欢迎,AT&T为什么不搞自己的应用商店?他说,也试过,但效果不好……”
“2011 年 2 月巴塞罗那全球移动通信大会上,我参加了一个论坛……论坛最后,主持人问每人一个问题,给我的问题是——请问有什么办法可以使运营商不做哑管道?”
“事实上,我们碰到的问题,别的运营商也都碰到了。”
评述:这不是一家两家运营商的困难,而是两个时代交汇处的高高台阶。
10、技术公司比电信公司更赚钱
“2009 年,美国最大的电信公司 AT&T的利润为 125 亿美元,同期苹果公司的利润是 57 亿美元。到了 2012 年,AT&T的利润为 72 亿美元,而苹果公司的利润达 417 亿美元。苹果公司的市值也远远超 AT&T……”
“中国互联网公司在进入移动互联网阶段以后收益也在快速增长,增幅远超电信运营商……从 2009 年到 2013 年末,三大电信运营商的市值基本上没有大的变化,但是,互联网公司腾讯和百度的市值都增长了 9 倍以上……”
评述:美国媒体喜欢用“XXX 不再是科技公司了”对业绩增长迟缓甚至下滑的公司下定义——例如 IBM,惠普等等。如果按照这个严格的定义,运营商输给一波又一波的“科技公司”,并不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