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 年前,一声惊雷,让新中国挺直了腰杆。那是一个理想飞扬、奉献至上的年代。为了不让新中国被核威胁和核讹诈,为了让炎黄子孙扬眉吐气,他们艰苦奋斗,克难攻坚,无私奉献,敢为人先。
他们实现的不正是“中国梦”吗?他们践行的不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吗?
1964 年 10 月 16 日下午 3 点,东方一声巨响,震惊整个世界。
在新疆罗布泊的上空,中国第一次将原子核裂变的巨大火球和蘑菇云升上了戈壁荒漠,首颗原子弹爆炸获得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 5 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
美联社记者芬克当日在新德里获悉此事撰文称:共产党中国的第一次核试验在全亚洲的稻田和茅屋都将有巨大的心理影响。在亚洲,核力量不论多么粗糙都是一种国际地位的象征,是科学技术和军事力量的象征,它既是动人的,也是吓人的。
随着星期五的消息报道爆炸了一颗原子弹,共产党中国龙在世界这部分地区数亿人的心目中长得更高大了。
“您有这样的祖国,以后不会有人再找您的麻烦!”
1964 年 10 月 16 日,平地一声春雷,令亿万中国人欢欣鼓舞。当天晚上,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连续播放了我国第一次原子弹爆炸成功的《新闻公报》。无数群众拥上街头,如同庆祝盛大的节日。
上千万居住在海外的炎黄子孙,也感受到了这一天周围的人投来的尊敬目光以及心中腾起的无限自豪。
寓居美国的李宗仁便向来访者介绍,西方人终于将我们视为一个智慧的民族。他也就是由此下定了回归的决心。
一位在西欧开饭馆的华侨也有过这样的经历:此前邻居经常将垃圾扫到他的门前,以示对黄种人的轻蔑。
中国爆炸原子弹的消息传来后,他的门前再没有人堆来垃圾,警察也向他道贺说:“您有这样的祖国,以后不会有人再找您的麻烦!”
历程:1958 年,毛泽东正式表态研制原子弹
时光飞逝 50 年,翻阅历史,会发现中国原子弹的横空出世,既是“时势造英雄”,也是“英雄造时势”。
1945 年 8 月 13 日美国人在广岛投下了原子弹。几天后,毛泽东在延安的一次干部会议上说:“原子弹能不能解决战争?不能!原子弹不能使日本投降,只有原子弹而没有人民的斗争,原子弹只是空的。”
1946 年 8 月 6 日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在延安采访了毛泽东,毛泽东说出了流传于世的一句话:“原子弹是美国反动派用来吓人的一只纸老虎,看样子可怕,实际上并不可怕。”
1951 年下半年法国科学院院长、世界著名科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约里奥·居里(居里夫人的女婿,法国共产党员)让人传话,“请转告毛泽东同志,你们要反对核武器,自己就应该先拥有核武器”。
1956 年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说:“我们还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1958 年他正式表态:“那么好吧,搞一点原子弹、氢弹,我看有十年工夫完全可能。”
1957 年中国与苏联经过多次谈判协商,10 月份,两国正式签订了国防新技术协定。该协定明文规定,苏联向中国提供原子弹的教学模型和图纸资料,并派专家来中国帮助研制。
协议只执行了一年多的时间,中苏两党出现重大政治分歧。1960 年 7 月 16 日,赫鲁晓夫翻脸不认账,单方面撕毁协议。8 月 23 日,在核工业部系统工作的 200 多名苏联专家全部撤回国,图纸资料全部带走,原来应该供应的设备也不再供应了。
在此严峻形势的压力下,核工业战线的广大职工顶住压力,奋发图强,自强不息,不断攻克难关。
1963 年 3 月完成第一颗原子弹的理论设计方案;11 月 29 日,铀工厂生产出第一批合格产品;12 月 24 日,同步聚焦爆轰产生中子试验成功。
1964 年 1 月 14 日我国生产出第一批合格的浓缩铀,即铀-235;4 月加工出第一套原子弹上用的核部件;6 月 6 日,在研制基地,爆炸试验了一颗准原子弹,取得理想的效果。
1964 年 10 月 16 日中国取得了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试验成功的辉煌成果。
这一成就集中代表我国科学技术当时所能达到的新水平,有力地打破了超级大国的核垄断和核讹诈。而此时,富有讽刺意味的是,扼杀中国核工业的赫鲁晓夫则被他的同伴赶下了台。
在原子弹的设计、制造和试验过程中,全国各部门,各省、市、自治区直接参加协作的单位有 568 个。运转设备、物资的汽车,行驶里程数总和等于绕地球 462 圈。
1957 年,新中国与苏联正式签订了国防新技术协定。该协定明文规定,苏联向中国提供原子弹的教学模型和图纸资料,并派专家来中国帮助研制。
1960 年,苏联单方面毁约,撤走了全部专家,中国人发展国防尖端的事业没有下马,而是自力更生,抓紧进行。更多的精挑细选的兵团战士被派往马兰,第一颗原子弹的试验工程在罗布泊全面展开。
在原子弹的设计、制造和试验过程中,全国上下齐心协力,各部门,各省、市、自治区直接参加协作的单位有 568 个,运转设备、物资的汽车,行驶里程数总和等于绕地球 462 圈……
研制:自力更生,依靠中国科学家研制核武器
刚刚度过 65 岁生日的共和国,不断创造着“中国奇迹”,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实现历史性跨越。
但是 50 年前,建国之初,百废待兴,面对旧社会留下来的一穷二白的烂摊子,中国人还不能生产一辆汽车、一架飞机。法国总统戴高乐有句名言──没有核武器的国家不是大国。
没有核武器的新中国就接连受到核武器威胁。中国出兵朝鲜获胜以及在台湾海峡附近作战时,美国总统都曾扬言准备使用原子弹。
1954 年,苏共第一书记赫鲁晓夫来北京参加国庆五周年庆典,毛泽东向他询问是否能在制造核武器方面给中国以帮助。赫鲁晓夫听后惊讶地说:搞核武器是很费电的,现在就是把中国所有的电力都投入进去也不一定够用,只要苏联有核武器就行了,不必我们大家都来搞它。
1955 年 1 月,毛泽东决定依靠本国的科学家,正式决定研制核武器。他豪迈地说:“原子弹是吓人的,不一定用,既然是吓人的,就早响!”
运转物资的汽车行驶里程等于绕地球 462 圈
1958 年秋,一群身穿便装的中国军人悄悄来到敦煌,在古阳关外的大戈壁上安下了营帐。
10 月的一天,在西北视察的彭德怀元帅在鸣沙山下接见了这支部队的勘察大队的队长和政委。队长张志善报告说:“我是 0673 部队的。”彭德怀笑了:“你们对我还保密啊,0673 就是原子弹靶场嘛。毛主席说了,要搞一点原子弹……”
不久,部队领导向这些风尘仆仆的勘察队员宣布了这振奋人心的秘密,率领他们西出阳关,走向罗布泊,选定了十万平方公里的核试验场区。
1959 年春天,开拓者穿越八百里沙海,在罗布泊西北的博斯腾湖岸边,建立了核试验基地的生活区。在这里,他们看到了一片盛开的马兰花,于是,这里便有了一个美丽的名字——马兰。这里成为核试验的核心基地。
1960 年,苏联撤走了全部专家后,中国人发展国防尖端的事业没有下马,而是自力更生,抓紧进行。更多的精挑细选的兵团战士被派往马兰,第一颗原子弹的试验工程在罗布泊全面展开。
在原子弹的设计、制造和试验过程中,全国各部门,各省、市、自治区直接参加协作的单位有 568 个,运转设备、物资的汽车,行驶里程数总和等于绕地球 462 圈……
“我们不喜欢蘑菇云,但为了打破核垄断、制止核战争,我们不得不铸造自己的核盾牌”。在中国核试验基地工作近 30 年,创作了大量关于“两弹一星”的文艺作品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政治部创作员、一级作家彭继超说。
马兰基地
承担爆炸后取样任务的汽车团二连
原子弹爆炸现场
原子弹爆炸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