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发起一项众筹时,并非每次都能达到既定的筹资目标。这里有两个问题:
近日,剑桥大学一个团队表示,他们通过对已有的众筹数据进行挖掘试图去回答这两个问题。他们根据 2013 年 7 月至 10 月在著名众筹平台 Kickstarter 的数据做的算法,这个期间共有一千多个项目、近 8 万名投资人。
同时,他们还收集了这个期间 Twitter 上提到“Kickstarter”的信息,共计有 7 万多条,如果这条信息还附带有项目链接,就把它和项目匹配起来。这样每个项目有哪些议论,以及参与投资的人有哪些,就都可以记录下来。
他们再把投资人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偶尔投资的人,这大概占了一半;一类是经常投资的人,他们投过 30 个以上的项目,这大约占了 11%。
他们发现:
1. 经常投资的人有清晰的标准,他们喜欢这样的项目:管理良好,承诺的目标远大,可以推广到全世界,发展迅速等;而偶尔投资的人则标准不一样,更倾向于对与艺术有关的项目捐款,而怀疑这些人是受家人或朋友影响而去捐款的。
2. 有很多 Facebook 好友的项目发起人更容易吸引到偶尔投资的人;而 Facebook 好友的数量不是很多的人,则更容易吸引到经常投资的人。而且那些经常支持众筹项目的人行为与专业投资人很像,偶尔支持一下的人更像是做慈善。
根据他们自己设定这套机器学习算法,最好的情况下,对匹配的预测精准度已经达到 84%。
这个团队准备建立一个网站,专门帮助去众筹的人在 Twitter 上找到合适的潜在投资人。当然这个思路反过来用也可以,就是帮投资人找到可能会投的项目。但是,具体的发布时间还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