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每周一次的「创业 CEO」系列,我们讨论一个创业者如何教会自己成为一位伟大的 CEO,因为历史上最伟大的创业公司,往往都是由这样的人在领导。
在大公司,营销与业务常常是势不两立的部门。业务认为营销只会花钱,用一些虚无缥缈的方式衡量表现。营销认为业务蛮横没品味,常常胡乱答应客户的要求,打坏既定的游戏规划,甚至还会为了达成自己的业绩破坏产品的行情。
这其实是很有趣的现象,因为当你静下心来仔细想想,企业当初为什么要设置这两个部门,其最终目的其实是一致的,那就是提升公司的短、中、长期业绩。但日子久了,因为被分配到不同的阶段性任务、因为人性、因为本位、因为主管争地盘,这两个应该紧密合作的部门,却经常形成严重的对立。(注)
更糟糕的是,我发现许多创业 CEO,尤其是受过大公司荼毒的,往往需要花好些功夫,才能 Unlearn 这个逻辑,意识到在新创公司中,营销与业务应该是紧密整合的。
当然,意识到这两个部门必须密切配合还不够,身为 CEO 的责任,就是去设计好的结构,确保这两个部门真的能够通力合作。
实务上,在 AppWorks Startups 中,我观察到不少好的设计。
让营销专注在「产生有效的 Leads」
营销的优势是容易透过媒体触及广大的人群,但缺点就是多数的触及往往是无效、浪费的。因此,在缺乏资源的新创,营销应该聚焦在产生有效的 Leads 给业务。所谓有效的 Leads,也就是容易成交的潜在客户名单。这个比率或许是每十笔有一笔成交,或许是每二十笔有一笔,端看你的商业模式。把营销的 KPI 放在 Effective Leads 有一个好处,那就是让他们更在意后端有没有成交,而不只是过早去盲目的放大知名度。
让业务更在意毛利
当营业额是业务表现的唯一衡量,那么他们为了成交,很容易便以削价竞争作为手段,或是胡乱答应客户的要求,造成成本的上升。当毛利也成为他们 KPI 的一部分,甚至是全部,那么这些情况就会改善许多。
让商品开发扛业绩
像是电商、游戏发行等「通路型」商业模式,往往会由业务 (或称 BD) 团队负责去产品开发,进来后再由营销透过网路推广把它们卖给消费者。在这样的模式裡面,业务开发进来商品的产品力,往往决定了业绩的 70%,而营销的推广工作,则只是剩下的 30%。所以如果负责开发产品的业务,对于产品的市场性缺乏敏感度,那么只会让平台空有一堆商品,却无法创造好的业绩。因此这个题目的解答,就是让最终销售量成为业务的 KPI。
统一管理营销预算
最后,当你旗下有许多产品时,每个开发的业务或是 RD,都会希望有更多的营销预算投放在他们的产品上,来增加他们产品的用户、业绩。但从一个公司的角度,营销预算是有限的,应该被分配到营销效率最高的产品之上。所以,在短期之内,营销预算应该由 CEO,或是营销长统一管理,来确保预算不会因为人的本位,被浪费在无效率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