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 从博弈港交所到转战纽交所
B2B 业务以“空手套白狼”的方式从香港退市一年后,重新入港申请上市的阿里巴巴遭遇了当头喝棒。
自从 2013 年传出赴港 IPO 以来,阿里巴巴与港交所就各种眉来眼去传闻不断。但最终谈判破裂,阿里将其归咎于“香港监管机构不愿意为了阿里巴巴一家公司做出改变”。
期间,香港证券交易所行政总裁李小加发表了名为《投资者保障杂谈》的博文,文中虽只字未提阿里巴巴,但其中所表现的观点颇有些不接受阿里巴巴合伙人制度的意味。
不过,在全世界“巡演”且“酒足饭饱”的马云在回到香港路演时,则摆出谦逊姿态,宽慰香港人,称阿里选择了错误的时机,因此错过了香港。
NO.2 力拼合伙人制度
也许是《中国合伙人》效应,以马云为首的“阿里巴巴合伙人”在上市前夕浮出水面。这种少数人掌控上市公司的做法,也是前文中造成港交所无法接受的矛盾焦点。
面对阿里在港上市的巨大诱惑,香港联交所却对阿里的合伙人制度坚决的说“不”,香港方面认为,持股 10% 左右的阿里管理层通过合伙人制度控制公司,违反了同股同权原则,不利于对投资者的公平保护。
与之相对,马云的态度则是,“我们不在乎在哪里上市,但我们在乎我们上市的地方,必须支持这种开放、创新、承担责任和推崇长期发展的文化。”
实际上,阿里集团管理层从 2010 年即开始试行合伙人制度,直至 2013 年正式宣布制度建立。而在最新的阿里巴巴招股书中,合伙人名单已经更新到 30 位。
NO.3 因假货被列入“恶名市场”
处理假货不仅仅是上市的面子工程,更是对阿里巴巴商业模式的重大考验。
虽然已经成功从淘宝中孵化出天猫这样以正品、精品为主的商城,但是,多年伪造产品、出售非法渠道授权的正规产品,以及盗用图片等做法,让淘宝中小卖家积习难改。淘宝网甚至一度被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列入“恶名市场”名单。
由此可见,走向国际资本市场的的阿里巴巴,知识产权势必成为投资者热议的话题。特别是针对上市公司的诉讼,在美国已经形成一个成熟的产业链,背后捆绑着做空机构、律所、股民等多方利益。
因此,尽管马云自称“阿里巴巴也是假货的受害者”,但企业显然要承担社会责任,阿里巴巴在治理假货方面并非全无作为。据外媒报道,为了引入国际大牌入驻天猫,阿里巴巴已经承诺将清理平台上所有假货、仿货和山寨货。
NO.4 腐败与“打老虎”
“灯红酒绿,车水马龙,杭州喧嚣之处必有淘宝小二在挥金如土……”当如此骇人听闻的描述已经成为江湖段子,阿里巴巴是否存有腐败也难分真假。
生意场上,商业与道德之间的较量常在,没人可以成为圣人。当那些为了能够体会高处不胜寒的商家,处心积虑想通过传统商业贿赂的方式让互联网也染黑,阿里巴巴的价值观受到的威胁也最大。
对此,从 2012 年开始,阿里巴巴内部也上演一场场“打虎记”。包括“卸载”聚划算原总经理阎利珉在内的一系列举措,足以体现出阿里的决心。
但正如阿里集团秘书长邵晓峰所言,淘宝本身就是一个小社会,社会上的所有问题都会不可避免地在淘宝上出现。“平台上几百万个卖家,一天上亿的流量,每秒都在发生的交易,这些商业化的行为背后一定有利益的挂钩”。
然而,淘宝模式决定了小二拥有资源处置权利,掌控商家命运。在这种驱动之下,阿里巴巴电商业务越是繁荣,暴露出来的商业诱惑和风险也就越大。
NO.5 遭遇媒体黑
在上市缄默期,即使强势如阿里巴巴,也难免遭到来自四面八方的“吐槽”。但骂不还口,打不还手,显示不是阿里巴巴的作风。
在连续两年遭遇《IT 时代周刊》的炮轰之后,阿里巴巴果断“亮剑”,直指前者对阿里巴巴的负面报道文章,称超过千余篇,篇幅长达数百万字,同时利用舆论进行敲诈。
另一方面,自媒体人也和阿里巴巴交恶,互相泼水的闹剧一幕幕上演,最终以阿里巴巴集团对自媒体提起诉讼,要求公开赔礼道歉并赔偿人民币 50 万元收尾。
不过,从各种“高级黑”媒体所指摘的各种问题来看,也具有共同点:例如阿里巴巴的管理漏洞、腐败、舆论高压,以及对其价值观的种种质疑。
NO.6 支付宝后遗症
2011 年,马云曾在软银、雅虎等股东不知情的情况下,将支付宝悄然转给自己及高管控股 80% 的公司,由此引发了马云与软银、雅虎的摩擦,被称为“支付宝事件”。
虽然已经是三年前的事情,但却足以让华尔街的投资者心有余悸,在他们看来,这似乎是一个企业家、准上市公司主席“诚信缺失”的表现。“剥离支付宝的做法是阿里巴巴的一个信用污点,作为大股东的雅虎在交易进行数月后才得知事件。” 标普资本 IQ 副总裁 Benjamin Soong 曾在去年表示,不少投资者仍会担心“昨日重现”。
不过,在最新的一版阿里巴巴招股书更新中,这一问题似乎得到圆满解决。8 月 12 日,阿里巴巴宣布,与软银、雅虎、马云、支付宝和小微金融服务等各方,已经达成了新的框架协议,2011 年版协议将废止;历时 3 年的支付宝问题,被转移到了“小微金融服务”的框架之下。
这也就意味着,“支付宝”终于从与阿里协议中解绑,而阿里巴巴获得最终回报,也将突破原来 60 亿美元上限,起步规模就达到 90 多亿美元。
NO.7 菜鸟“走歪了”?
谁也不曾想到,商务部官员的一席话,会引发如此轩然大波。
此前,有商务部官员称,由马云、沈国军等大佬筹建的菜鸟物流平台正在走上一条“歪路”。“到处建物流基地建仓储,因为经不住诱惑,因为地方政府太重视电子商务,给它非常便宜的地。”
此言犹如一把利剑,劈开了对立两面。但实际上,自从菜鸟这个概念提出伊始,围绕着这场智能物流网络的争吵就接连不断。菜鸟的拥护者如同它的唱衰者一样,都乐于在这场争论中直抒胸臆。
对此,菜鸟自己的解释是,事业无法一蹴而就,而需要一个过程,如果外界只看实体仓的建设,而看不见菜鸟背后物流大数据所带来整个物流体系的效能提高,难免会出现看不懂的情况。
NO.8 余额宝到底在吸谁的血?
“如果没有余额宝……”
这种假设的结论可以有千千万万种,但它无法规避的事实是,虽然互联网金融既不受资本金管理,也不受贷存比管理,几乎不需要什么成本,但它对金融体系的影响非常大。传统金融行业的神经的确被这场“宝宝”运动触动了,而余额宝,就是这场变革风暴的漩涡。
一向稳坐钓鱼台的央行官员也按捺不住,直指余额宝和银行是处于一个不公平竞争状态,“实际上是在打金融监管的擦边球”。
坐山观虎斗的评论员则大声疾呼“余额宝是吸血鬼,理应取缔”。就连招商银行前行长马蔚华也抛出“余额宝或大幅提升社会融资成本”的论调。
大家在阵阵口水仗中被搅得晕头转向之时,似乎都忘记了余额宝是如何让钱生钱的。暗度陈仓的是,全国有 6000 亿元人民币安静地躺在余额宝的账户里,一个未来的网络银行雏形正在显现。难怪马云会“卖乖”地讲:“银行若放开存款利率,余额宝死也光荣。”
NO.9 与微信冤家路窄?
“在与微信的种种矛盾冲突中,商业利益姑且不论,阿里巴巴在商家心目中丧失的可能是一种风度和自信。”当淘宝开始屏蔽微信跳转链、支付宝斩断微信店铺接口,卖家就开始动摇。
谁都能看出来微信对阿里巴巴商业生态的“破坏”,像是抛下了一个毒丸,侵蚀的不仅仅是商业利益,更加诛人诛心。
尽管微信自身电商化建设也没有达到臆想的效果,不过,很多“迷信”移动互联网思维的卖家已经在微信的感召之下,轰轰烈烈地展开了一场“去中心化运动”。而“中心化”是谁?不言自明。
阿里巴巴在 IPO 之后,将成为国内市值最大的互联网公司,马云也荣登首富。但就如同马化腾所说:“在这个行当里,不管一家公司的赢利状况有多么喜人,也都随时面临着被甩出发展潮流的风险。”
在未来的移动领域中,谁是老大谁是老二,这场空对陆,甚至太空对航空的战役中,不在一个维度和业态中的比试似乎从一开始就没有太多意义和价值。
NO.10 估值过高?值不值得买?
鉴于上述种种不确定性因素,经常会时不时有海外“大神”级人物,为阿里巴巴 IPO 之路泼冷水。最典型的就是有新兴市场教父之称的 Franklin Templeton Investments 执行副总裁麦朴思(Mark Mobius),他警告投资者远离阿里巴巴。
合伙人制度和 VIE 构架是他担心的主要原因。资本市场上也有类似的声音:“当你不得不走上中国的法庭时,打官司是非常艰难的,甚至说是不可能打赢的。阿里巴巴的创始人已经控制了公司的关键资产,一旦发生什么问题,股东将无能为力。”
不过根据阿里巴巴最新的路演情况,投资者依然踊跃,认购表现强劲。鉴于此,阿里巴巴也将 IPO 定价区间上调至每股 66 美元到 68 美元。按照这一定价区间计算,阿里巴巴集团的筹资额可能将达 218 亿美元,整体估值超过 1600 亿美元。
这是一个神话,明天就要揭晓。希望不要有破灭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