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郭施亮
近年来,阿里巴巴的上市之路一波三折。原本选择赴港上市的阿里巴巴,却因与港交所的多轮激辩,无奈放弃了赴港上市的计划。2013 年 10 月 10 日,阿里巴巴集团 CEO 陆兆禧公开表示,由于双方无法达成妥协,阿里巴巴放弃香港 IPO 计划。
2014 年 5 月 6 日,阿里巴巴集团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招股说明书,计划在美证券市场进行首次公开招股,招股书显示阿里巴巴将募集 10 亿美元。
4 个月后的 9 月 8 日,阿里巴巴正式启动上市路演。而因全球投资者的热情认购,阿里巴巴路演已超认购额。就在上市前夕,即 9 月 15 日,阿里巴巴更新了其 IPO 资料,将每股的美国存托凭证定价区间由先前的 60 至 66 美元上调为 66 至 68 美元。如无意外,阿里巴巴或将于本月 19 日在纽约交易所正式挂牌。值得一提的是,本次阿里巴巴的赴美上市,将会以 243 亿美元的最高融资额创下美股历史上最大的 IPO。
随着阿里巴巴正式登陆纽约交易所,马云的全球影响力也到达了前所未有的地步。不过,在马云创造辉煌的背后,还有一些人默默地享受着财富的暴增。
据阿里巴巴最新的招股书显示,软银以 34.1% 的股份成为阿里巴巴的第一大股东;雅虎则以 22.4% 的股份成为阿里巴巴的第二大股东。至于马云本人,仅持有 8.8% 的股份,远逊于上述股东。但是,马云却因合伙人制度夺回了多数的投票权。至此,马云及其优秀团队仍然把控制权牢牢抓在手中。
不过,不可否认的是,阿里巴巴的成功上市将会为软银、雅虎等赢得非常可观的收益。
据测算,阿里上市将会让阿里集团 28 位合伙人及联合创始人成为亿万富豪,而日本软银集团的孙正义也将暴赚 580 亿美元。与此同时,孙正义或将借助阿里上市而问鼎世界首富。
至于雅虎,因其出售 1.217 亿阿里股份,将获得 80.3 亿美元的收益,并最终会让企业起死回生。
事实上,阿里成功赴美上市,受伤最大的莫过于港交所。
前期,经历了多轮的激辩,港交所却始终坚持原则而放弃了阿里巴巴的赴港上市计划。而在阿里巴巴赴港路演之际,也体现出港交所拒绝阿里的后悔之意。同时,经过阿里巴巴赴港上市搁浅一事,港交所也首次开启了同股不同权的市场咨询,进一步加快了当地市场的制度规则改变。
至于A股市场,阿里巴巴始终没有选择在内地市场上市,其实也具有多方面的原因。
其中,A股市场制度规则的限制成为一大制约问题。
对于阿里巴巴来说,其专注于合伙人制度,结合其第一大股东属于日本软银集团,明显与内地市场的上市规则不符。
再者,阿里巴巴庞大的融资量或将压垮内地市场,而当下疲软的市场也无法承受阿里如此庞大的融资规模。对阿里而言,也不愿意缩减其融资的规模。
最后,内地市场的市场环境并不利于阿里等优秀互联网企业的长远发展。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内地市场中,造假现象屡禁不止,企业高管因一夜暴富而纷纷套现离职。多年来,内地市场无法培养出一家真正的优秀上市企业,其根本原因也不过如此。因此,即使阿里巴巴满足内地市场的上市条件,恐怕也不愿意扎根在内地市场。
显然,内地市场要想吸引优秀的互联网企业来此上市,必须先从根本上解决自身的问题。
笔者郭施亮认为,形容过去内地市场的市场环境,恐怕只有一个字才能形容,那就是“乱”字。
一直以来,企业为了发行上市,不惜任何代价,甚至依靠财务造假等手段,满足上市的需求。同时,因内地市场的违规成本很低,企业被查出严重造假的行为,多以罚款警告为主。至于中介机构等相关利益者,也不过采取口头警告,或暂停数月的经营资格等处罚措施。
除此以外,企业高管不能全心全意服务企业,只等企业的成功发行上市。待一段限售期后,就抛股套现。更有甚者,借助离职等手段实现提前套现。
需要注意的是,长期以来,内地市场“新陈代谢”功能无法得到体现。一边是强化股票发行注册制度,另一边却是退市企业的寥寥无几。那就造成了“企业上市难,退市更难”的局面。于是,具备成长能力的企业因上市门槛高而无法实现融资,而占据市场资源多年的亏损企业却因退市规则的混乱而难以达到退市的目的。
由此可见,只有从根本上解决自身的问题,重新塑造自身的市场形象,才能够有效提升市场的吸引力。就目前而言,内地市场自我修复的时间仍然漫长。在缺乏良好市场环境的大前提下,阿里巴巴等优秀互联网企业也许“瞧不起”内地市场。或许,阿里赴美上市才是最佳的选择。
别了,阿里巴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