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实现一个类似微信公众账号的东西
背景:
最近在做一个微信公众账号的项目,申请的是订阅号,已经认证。有搞过微信公众账号的人应该都知道腾讯的尿性。服务号有很多高级接口,订阅号无法使用。
其实我个人感觉微信的服务号功能可以做的很强大,但是真正开发起来后又发现其实还是有很多限制的。最简单的一点就是“服务号一个月发送4条消息,订阅号每天一条消息”
其实大家都在想如果两者的功能能统一就好了。
也就是基于“两者的功能能统一”这一点,引发了我如下的设想。
我不知道到各位是怎么看待公众号的。从我个人的观点来看的话其实公众号真的可以做好多事情。主要还是为用户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
但是又由于腾讯的个别限制,导致有些功能必须做出抉择。
综上所述得出我的想法:如果我们能构建一个专门由公众号组成的应用,那么会带来什么样的变革?
详解:
就说做一个跟微信一样的东西。但里面的好友就是微信里的“公众号”,具体的功能可以跟微信内的公众号一模一样,只是不再区分订阅号还是服务号,只有一种类型的账号。
所有的功能都能使用。
之后开发者可以通过接口开发各种各样的功能,用户只要下载这么一个应用然后关注 某个“公众账号”就可以实现所有的内容。
看到这里很多人会骂我SB,这特么不就是微信公众账号么。人家微信都搞了你这算是什么点子。
好吧我也觉得这想法很SB。
但是。。。。所有的事情应该都有但是。用苹果的惯例来说就是“one more thing!”
One More thing:
如果我构建的初衷是站在吸引开发者的角度的话会是什么样结果?不知道各位有没有试想过?
这个APP只是做为一个入口,介意网页与真正的APP之间的一个入口。(其实跟云操作系统的概念是类似的)
所有开发者,可以通过这个入口,去开发各种各样的功能,而这些功能主要是以一些微服务(一些短、快的服务如:预约、查快递之类的)为主。当然还可以通过这个做的更好更大。
淘宝建立了一套 人与商品的 桥梁
微信建立了一套人与人之间的桥梁
公众账号建立了一套人与服务的桥梁
但是。人与服务的这条桥梁还没完全建立起来。他还在夹缝中生存,微信毕竟是以人与人为主,所以一直在限制公众账号的成长。
如果这时候有其他人建立了一套 “人与服务”的规则。那么 他将控制以后的服务类市场。这也是我想做的事情。
总结:
可能我的想法有些幼稚,我今年才24岁,如果有什么见解错误的地方还是希望大家能批评的。
但是这些都是我的一些想法。如果要实施会遇到各种困难,我其实想建立一个项目组去做这个事情,可是我没有钱、没有技术、没有能力,所以我把这个想法提出来,
希望大家可以提供点意见,如果有愿意对我的想法深入进行讨论的可以加121312570这个QQ群,大家一起讨论下。(如果可能的话我挺希望能实现我的这个想法的,但是我的经验以及各方面能力都有欠缺,所以希望能得到各界前辈的支持。)
原文地址
补充:
就公众账号而言开发者可以开发各种各样的微信公众账号,但是由于微信的限制,很多功能无法实现。其实有点类似 IOS 的样子。
IOS系统 就是微信
APPSTROE 就 公众账号的入口
公众账号和好友 就好像是APSTROE里的两个类型的APP
但是由于好友才是 微信真正的用途(微信的本质并不是公众账号,而是好友)所以限制了公众账号的发展。
这里我个人感觉如 微盟、微擎等,基于微信的第三方公众账号开发商,不知道他们以后的线路会怎么定,但是我个人感觉如果他们继续按现在的定义也就是 “微信公众账号第三方开发商”的路线走下去。
只是在为微信服务,换言之,他们做的更好,只能证明微信做的更好,腾讯做的更好,张小龙做的决策更好。
而这批公司手上已经有了这么一大批用户,以及 系统在,那么我觉得可以很快的实现我的构思。
那么之后他们将会成为微信公众账号的竞争者。
阿里,其实一直很想阻击微信,网易也想阻击微信,他们推出了来往、推出易信,试图与微信抢 “好友” 这种类型的用户,我觉得是没有可能的。
就像QQ与MSN一样,MSN 在国内怎么也搞不过QQ 因为大家的好友都在里面。
而现在 虽然 微信公众账号的数量很客观,但是我个人感觉很多人其实还在盲目跟风,只是说“大家都有公众账号,那么我们也搞一个。”没有真正发挥公众账号的能力。
如果,我是说如果,网易或者阿里与腾讯去抢的是“公众账号关注者”这批用户(有人会说这批不就是好友用户么? 其实 我觉得这批用户更恰当的定义是“服务使用者”),那么我相信对于腾讯来说这将会是一击重拳。
给予“公众账号”更准确的定义----->“服务”
有人会说腾讯可以很容易反击。只要把公众账号开放更彻底就好。
但是我觉得一个是背水一战,一个是有备无患,不知道哪个会更努力???
而且阿里有淘宝 这么一个大数据提供平台做支撑,相信做出来的东西,不会差。
之后可能会构建一个新的APP生态圈
购物上淘宝、聊天找微信、团购找美团
而要服务则找这个平台。。
再补充一点:
看到很多评论都抓住我文章中的“订阅号一条消息,服务号一个月四条消息”为讨论点,希望你们再看的仔细点,我想说的不是这个限制
另外我也很赞同这种方式,甚至于如果我的这个概念APP 实现后,肯定也会 限制消息推送数量。希望各位能从更深层次的观点上去思考我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