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为什么连英语老师也能做手机?_最新动态_新闻资讯_程序员俱乐部

中国优秀的程序员网站程序员频道CXYCLUB技术地图
热搜:
更多>>
 
您所在的位置: 程序员俱乐部 > 新闻资讯 > 最新动态 > 在中国,为什么连英语老师也能做手机?

在中国,为什么连英语老师也能做手机?

 2014/8/28 23:11:30    程序员俱乐部  我要评论(0)
  • 摘要:为什么他们,相声演员、英语培训机构、公知......都在纷纷做手机,如今已是中国最大手机厂商之一的小米,其创始人雷军在小米之前的历史中都似乎与手机没有直接关系。他们,为什么还能纷纷做手机?答案只有一个,因为他们在中国!编者注:罗永浩不光能做手机,还能和测评界人士王自如飙“口水战”,直播引来无数围观。而于昨夜(8月27日晚)进行的这场口水战,似乎跟手机无关,充分显示了老罗在手机之外的天赋。不久前相声演员王自健宣布也要做手机,受到很大关注—&mdash
  • 标签:手机 什么 老师 为什么 英语 中国

为什么他们,相声演员、英语培训机构、公知......都在纷纷做手机,如今已是中国最大手机厂商之一的小米,其创始人雷军在小米之前的历史中都似乎与手机没有直接关系。他们,为什么还能纷纷做手机?答案只有一个,因为他们在中国!

  编者注:罗永浩不光能做手机,还能和测评界人士王自如飙“口水战”,直播引来无数围观。而于昨夜(8 月 27 日晚)进行的这场口水战,似乎跟手机无关,充分显示了老罗在手机之外的天赋。

  不久前相声演员王自健宣布也要做手机,受到很大关注——为什么他们,相声演员、英语培训机构、公知......都在纷纷做手机,如今已是中国最大手机厂商之一的小米,其创始人雷军在小米之前的历史中都似乎与手机没有直接关系。他们,为什么还能纷纷做手机?答案只有一个,因为他们在!中!国!

  为什么是中国?中国有什么特殊?海银资本合伙人马昕在与钛媒体创始人赵何娟的一次讨论中谈到,从最初的外资引入,到山寨横行、智能手机换代潮起,外资走衰,整个过程,中国经历了全世界任何其他国家恐怕都难以完整经历的两大变化:

  一大变化是,培养出了世界上最多的手机人才队伍(严重过剩,大约大厂商一半,山寨一半,且互相流动),随时可以应召(从大厂挖人或者从山寨招募)。而如今活跃在小米、锤子中的手机制造与设计主力,基本都来自曾经辉煌一时的摩托、诺基亚等“被解散”流散的主力,赵何娟称他们为外企“后裔”。

  第二大变化是,造就了世界规模最大、最集中、最开放的水平产业链条,你可以在深圳找到各个环节的供应商,并非常乐于提供服务(世界的其他地方没有,只有中国有)。以下是文章:

  前阵子看到网上说相声演员王自健要做手机了,然后又引起了大家的不少议论。罗永浩曾是英语老师,王自健是相声演员,为什么他们能做手机?尤其是老罗,已经做出来了,这里想跟大家分享一些观察和感悟,也顺便跟大家聊聊手机产业。

  一、历史上,都是谁在做手机?

  我稍微得往前回顾一下历史、做一些背景说明,看看历史上,都是谁在做手机?

  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GSM 标准初步形成,这可能是最成功的技术标准之一,这么多的利益组织居然在国家林立的欧洲成功的实现了 GSM 应用(怪不得欧盟能够诞生)。有了欧洲的成功实践,移动通信得在以全球迅速发展。

  起初,是技术的发明者们做手机(也背负着最沉重的垂直产业链条)

  技术标准和知识产权的拥有者主要是技术厂商,也因此自然是他们先来做手机。爱立信、摩托罗拉大家都不陌生,他们自己就是手机的品牌,又都提供系统解决方案给运营商(那时的几个领导厂商是全能型的)。

  他们自己设计手机,定义手机的功能,参与所有的环节:主要芯片(如基带、射频等核心通信器件)都是自己设计生产,其他的如工业设计、结构设计、硬件、软件、模具,供应链管理,生产加工,无线网络测试等环节都是在自己的体系中完成,这是一个庞大的垂直体系,为了推出一款手机,你必须拥有大部分的技术和生产供货体系、销售、售后体系。完成一款手机需要 1 到 2 年(需要几千人的队伍)。

  这种庞大的体系负担太重,效率低,不能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调整办法是保留核心业务,其他业务逐步剥离,最终,把全部自有的垂直体系变成多个部分外包的水平的体系:终端部门可以水平的组合第三方供应商的优质资源,完成手机推向市场。特别要指出的是后来的手机王者 Nokia、Samsung,Apple 都没有自己的手机基带芯片,Samsung 甚至从来没有过有影响力的 OS。可见,所谓核心技术并不是唯一的指标,品牌的整合能力才是王道。

  之后,运营商逐渐获得控制权(强盛时他们的品牌盖过了厂商的品牌)

  手机用户需要支付通信费用,运营商利用这个入口优势逐渐有了越来越大的话语权(比如,运营商可以提供补贴,减少用户的购机门槛)。

  当时如日中天的诺基亚都无法挡住运营商的影响力。曾经最大的运营商沃达丰的定制要求庞大到只有很有实力的终端厂商才能玩得起,在日本有一段时间,运营商几乎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意志要求厂商生产手机,这也导致日系的品牌在国外表现很差,因为他们在国内的积累,很难用到国外的市场,运营商繁琐的定制体系极大的影响了创新。

  只有顶级品牌,才能不用理会运营商的定制需求,后来的苹果就是其中之一,非常强势,这是很罕见的。由于主要的销售渠道被运营商控制,影响力小的终端品牌对终端的话语权很少,和运营商之间有很强的依附关系,强势的运营商品牌盖过了终端提供者的品牌。

  那么,具体到国内,当时中国都是哪些人可以做手机呢?

  一开始是政府指定。上世纪 90 年代,中国政府对掌握 GSM 标准的国外厂商开放中国市场,但条件是政府发放牌照给指定的一些企业,这些企业(国企)能够经营手机终端业务,不用缴纳 GSM 专利费。

  这个好似保护国内品牌的政策实际造成了很多问题,最后不得不取消。国内这些有牌照的企业那时完全没有技术,做出一部手机是个难题。由于手机当时是个极高利润的市场,超额的利润引发了不可遏制的市场冲动,各路大军挺进这个市场。

  闻风而来的民营手机设计公司迅速利用机制的优势从国外购买、或者大规模从外资通信企业挖人等手段获取了所需的技术和人才,把手机设计方案卖给国有品牌公司,这些公司只要贴牌,并利用自己的产线生产(甚至生产都是外包)、渠道销售就能向市场提供手机。有了手机设计公司的助阵,品牌可以轻装上阵,一时间国产手机挺红火,手机设计公司的日子也很好过,促进了更大规模的招兵买马,几年中就新培养了大量的人才,新的手机设计公司不断涌现。

  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我们进入了山寨机的逆袭时代——这种不可阻挡的力量后来震惊了世界。为什么我们不能做手机?

  市场的扩大引得更多的民营资本进入到这个领域,但那个时代十余家基带芯片厂商给出的芯片方案大都是半成品,支持也差,手机设计公司做出一个稳定的产品需要半年甚至一年的时间,这对市场需求来讲是个巨大的瓶颈和门槛。这时,一家原来做 DVD 多媒体芯片的台湾公司瞅准机会突然杀出,提供整套接近完成的手机方案,虽然一开始功能、性能一般,但是时机非常好,巨大的游资正需要这样的平台,有了这个接近成品的方案,十几个人的小团队几个星期就能做出一款手机。

  MTK 也因此不断的发展壮大。因为那时候拍照还没有放开,因此,私自做手机的小厂商就是和政府政策对抗的山寨了,这个名字起的很形象(现在手机拍照的限制虽然已经放开,但大家还是习惯性的称弱小品牌和没品牌的为山寨)。

  山寨机的兴起给原来的设计公司/国有品牌以巨大的打击,造成了原有体系的迅速瓦解,手机人才源源不断涌向深圳,纷纷成立自己的设计小公司,红火的生意又培养了更多的手机产业从业者。手机设计公司的泛滥,使得希望在这个领域淘金的外来力量进入行业的门槛大大降低,激烈的竞争使得所有行业的秘密都能清楚楚楚的摆在他们的面前,几乎是完全透明,也因此,各路人马得以顺利进入到这一市场中。

  中国独有的市场环境给了山寨厂商以机会。首先是国有品牌的“牌照”保护,他们只是贴牌就能赚大钱,这种堂而皇之的腐败摧垮了很多厂商的意志,最终这些正牌军几乎全部都覆灭了,山寨却从星星之火发展到燎原。其次是中国有个巨大的草根市场,这个市场对质量要求不高,喜欢高仿,山寨机正好把握了草根群体的心态。另外,政府没有知识产权保护的行动,也不监管质量,放任器件从香港的走私逃税,这一切使得山寨得以迅速发展。巨大的过剩的从业队伍不断分化,产业环节进一步细分,成本进一步下降,规模又进一步扩大。

  山寨机其实就是当今中国文化的一个表象和产物,代表一个庞大群体的文化需求。大家可能会笑,但你不妨回顾一下:诺基亚给我们带来的是欧洲的一种文化气息,三星带来的是韩国文化,苹果是一种美国文化,成就他们的是背后的文化和世界对这种文化的接受度。

  在这个行业里,出现过很多人物(但是大多数技术派人物似乎大多没有话语权,因为他们除了技术和从业经验外并不掌握资金和渠道等市场资源,历史惊人的相似,就跟现在他们不得不忍受雷军、老罗之流乱喷一样,那时的专业人士也只能依附掌握资源的江湖大佬,一直鲜有话语权),掌握资源的大佬和现在的老罗一样,大都是很有情怀的,他们对产品非常狂热,是偏执狂的产品经理,整日里滔滔不绝,指点江山。

  可惜,他们那时候没有社交网络传播,所有的都成了故事,不被人知。有一点要提到的是他们中的一些人使中国的手机走向了世界,在很多地方扎根,给世界带来了如今的中国文化气息。

  这导致部分的结局是这样的:

  1、培养出了世界上最多的手机人才队伍(严重过剩,大约大厂商一半,山寨一半,且互相流动),随时可以应召(从大厂挖人或者从山寨招募);

  2、造就了世界规模最大、最集中、最开放的水平产业链条,你可以在深圳找到各个环节的供应商,并非常乐于提供服务(世界的其他地方没有,只有中国有);

  3、击垮了大部分国有品牌;拖垮了很多世界品牌;拖住了中国移动这种世界最大、利润最高、垄断最强的运营商的脚步,使得中国仍然存在巨大的手机零售市场,保留了用户购买零售机的使用习惯(这对于很多发达市场都是不可想像的,强大的运营商和大厂商基本是控制全部市场,但在中国,就是山寨、大厂商和运营商三足鼎立的格局。

  当然,这和 TD 也特有关系,政府把这个东西让移动做,让他错过了进一步控制市场的机会);促进了 MTK 和高通的崛起,使得其他手机基带芯片公司被边缘化,高通的 5 模 13 频,使得一个手机能兼容世界现存的所有网络制式,通信技术的一个高峰;华为、中兴的逆袭成功,原来对天发誓不碰终端的华为舒舒服服的进入了这个市场,华为有网络端的深厚技术积累,终端有海思的核心芯片,是国内乃至世界通信业的当之无愧的技术巨擎。

  二、做手机的中国新模式崛起

  所谓的天时、地利、人和,如今,从来没做过手机的挑战者一举超越,成为智能手机的主导者,形成崭新模式:

  1、iPhone 的兴起(之前没有做过手机的计算机公司的手机之路),采用硬件扩展模式(HW Eat SW)

  互联网的的迅速发展,使得互联网出现在手机上是技术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必然。很多厂商前仆后继在这个方向进行了探索,一直没有气候。终于,苹果在合适的时机推出了革命性的产品。虽然稚嫩,但好在强大的对手们在开始没有反扑,后来又昏招叠出,使得苹果利用宝贵的时机发展了起来。一次成功,成为新霸主。现在,智能手机已经超过功能手机的市场份额,成为主流。这里总结一下苹果创造的模式:

  1)粉丝经济早就强势文化影响力:历史上,喜欢苹果的都是小众,但这个小众不断壮大,在文化上的影响力逐渐盖过了微软代表的 PC 的实用、商务型的文化,苹果是粉丝经济的又一个代表作。利用粉丝的示范效应,以及美国文化在全世界的影响力,改变了世界,也是美国强势文化的一个证明。举个例子,卖到中国的产品曾经一半是靠华人背过来的,正式卖到中国市场的产品的也不需太多理会,有人会买了当礼物送,缺 wifi 送 wifi,不会麻烦苹果,不会操作的,派人上门教,坏了,上门帮你处理,总之,苹果又一段时间在中国的待遇可能算是粉丝经济巅峰表现了,夹道欢迎,排除万难,帮你传播。这种登峰造极可以从每年万种期待的苹果的发布会,几乎每天可见的免费的被各类媒体猜测和报道等来证明,总之,在大家的帮助下,使得苹果成为现金储备最高的公司,市值最高的公司。

  2)生态链整合,创立当今的智能手机标准:苹果虽然没有基带芯片(使用高通的),之前从来没有做过手机,但是他就是按照他的全新理解,用 iPhone 和 iOS,App Store,iCloud,iPad,iPod,Mac,OSX 以及多个重量级软件应用等系列产品维护了一个庞大的生态体系,他确立了如今智能手机的标准(可某种程度类比当初 IBM 确立 PC 机标准一样):硬件形态是直板大屏幕、单一机型每年迭代(每次性能几乎提升 1 倍)、软件扩展用 Appstore、硬件扩展通过配件等;苹果整合了实力最强的供应商体系,世界最好的硬软件技术在涌向苹果。

  3)通过硬件扩展:硬件成功后,用生态链的优势吸收优秀的东西进来,不断扩大设备体系的互相支撑,在这个基础上不断推出自己的互联网服务,力图吞噬软件和互联网的地盘。

  有不少中国竞争者在模仿以上的这几个套路,有句话说的好,如果苹果不知怎么办了,业界也都失去了方向。

  2、Google 的兴起(之前没有做过手机的互联网搜索巨头的手机之路),采用软件扩展模式(SW Eat HW)

  苹果公司在 OS 上其实有三十年的技术积累,在品牌、硬件领域也有 30 年的积累,乔布斯的跨界经历,以及 iPod 的成功,使得 Apple 夺取了互联网手机的先机,苹果的 iOS 自家专有。

  而此时,市场上没有合适的互联网手机 OS:linux 群龙无首各自为战,微软举棋不定,Nokia 突然放弃 Symbian,关键时刻,谷歌把一个小公司 Android 收购过来,利用谷歌如日中天的互联网神一般的地位,把一个从来没有市场化的产品推向前台,由于免费开源,加上谷歌的领袖地位,在市场急于追赶 iPhone 的背景下,Android 得到宝贵的发展机会。国内厂商有机会免费获得一个被世界认可的软件平台,搭上便车,就能交出一款智能手机产品。

  这正是市场需要的东西,也因此,谷歌一战成功,顺利成为手机业的一个新霸主。

  3、移动互联网模式的兴起(他们不需要做手机,可是智能手机会用他们的服务),采用服务扩展模式(Service Eat Everything)

  也因此,廉价的 Android 手机遍地都是,使得 BAT 的微信、淘宝、百度、高德、其他(游戏、视频等)的手机版得以大量部署,使得中国迎来了移动互联网的时代。中国的多个互联网巨头经过尝试最终没有做手机,原因很多,也许是因为他们的服务已经成为每个智能手机的必备,加上谷歌收购 MOTO 后又卖掉,证明互联网的巨头可以不拥有智能手机业务,但他们仍然能力把他们的服务部署在每个智能手机上。可怜的中国运营商一直这么多年的努力,手机上的服务没几个受欢迎,这绝不是巧合,爱立信现在开始替运营商维护设备,谷歌自己要建设网络覆盖,未来的运营商的产业地位堪忧。

  部分的结论是:

  他们联手做掉了 Nokia ,形成了世界手机产业的新秩序、新模式(Sumsung 等国际、国内厂商,以及后面的强大的供应商体系也有很大贡献,但篇幅关系,只能略过不表了)。目前阶段,手机的产业的争夺,都可以归纳到以上这三种模式。不要小看第三种模式,很多智能手机后知后觉的用户之所以要买智能手机,是因为他们必须要使用微信、车载导航、打车软件等服务而不得不为之,他们不那么关心手机的品牌,使用的是谁的操作系统,他们是要上面的服务。

  三、言归正传:英语老师、相声演员为什么能在中国做手机?

  在我看来有四个趋势是有迹可循的:

  1、新媒体环境造就,粉丝经济兴起,产业虚拟化

  其实,我们是被媒体控制的,媒体一直引导着你的价值取向。现在的新媒体现象冲垮了之前的媒体,原来的电视、广播和报纸、街面广告成本太高并且没有那么多互动性,不利于粉丝经济,互联网不一样,低成本直接链接每个人,社交网络群聚效应明显,借助新媒体形式,少量的人和组织,在精准把握社会心理的条件下,就能够影响千千上万的人。不用在央视争抢标王,只要在网络上制造话题,善于炒作,就会有关注,就会带来资源。

  你一睁眼,拿出手机,看看微信,就会传来被几个主要媒体控制的信息,几乎你每天都能看到小米的消息,小米不需要花钱买,就能传播,就像全世界媒体免费帮苹果传播一样。技术好像不重要了,手机产业后面的巨大的技术积累、脏活累活,难度大的事情,花钱多的活都有各种大厂、供应商在干,一般人不知道他们的存在,他们贡献了这个产业 99.99% 的技术,国内所有品牌(华为、中兴除外)所有的技术贡献加起来可能超不过 0.01%。他们做的事情就是整合,但就是这点整合,使他有直接面对消费者的机会。因为产业虚拟化了,供应链厂商站不到前台。

  咱们发现过,手机的背后是文化的认同,品牌的市场是其所代表的不同文化圈子的选择。现在的中国很多人群是需要细分品牌的,需要有文化认同感的品牌符号。如果你能抓住这一点,你仍然有一些机会。就像小米抓住了一个人群,想创造一个文化圈子一样,如果老罗和自建能能够找到一个够大的人群,创造出一种文化氛围,就有一定的生存基础。这个条件是如此重要,所以我把他列为头一位。

  对于生下来就赶上这个美好时代的人们,享受科技和繁华可能就是他们的本分。他们站在上海和北京的街头,习惯了宏伟的摩天大楼,并不关心建造这些大楼所需要的技术和资金,只需踩在脚下,使用就好。面对 iPhone,iPad, 他们不知道这背后无数人类科技的智慧的结晶究竟来源自那个厂商,技术到底有多牛。他们只需要在这上面找一种新的玩法就好。后台的技术厂家被隐藏在后面,而你的任务是给你的潜在客户创造一种吸引他的文化感觉,你就可能把你做的手机卖出去。通过社交网络,你有可能掌握巨大的话语权,这是现在的手机老鸟们所没有的,他们只能咬牙切齿的听老罗胡喷而没有办法,无奈的在坐在角落里看着老罗、小米们热热闹闹、打打闹闹。

  所以,如果你有巨大的号召力,有几十万铁杆肯花钱的粉丝,如果你又有商业头脑,懂得运作,能组织一个高效文化营销团队,另外如果你能忽悠 1 个亿以上的风险投资,那你真就有一个很好的开始啦(做一款手机需要很多资金,但也不一定需要靠风险投资,你的技术方案风险小的话,可以说动资金平台帮你,前辈们都是这么玩的啊)。

  你难道没发现,现在成功的,大多都不是原来做手机的吗?

  2、过剩的技术团队和成熟的供应链,社交网络,电商平台(在中国,这些条件都具备)

  深圳的大量手机团队,最近 Nokia 又裁撤数千人,这些团队,到处游荡,寻找机会,中国是世界手机人才最充沛,也最过剩地区。他们走到那个角落,就会出现新的手机策划的案子。由于有了社交网络,这种消息会不绝于耳,所以,你不要以为是某个明星心血来潮准备做手机,大部分是被这些人忽悠的结果。

  这些人手里有方案、有技术、熟悉供应链,一旦有机会,是能折腾出动静来。虽然 4G 的门槛高,但是总会有人能把技术拿出来,不用担心,你真要有资源,是完全有机会找到专业队伍追随的。电商平台是初创手机公司销售的好办法,你自己的掌控力高。发展起来后,再和渠道、运营商打交道也不迟,可别小看传统的渠道和运营商,如果能大量压货,那可是条销售捷径。

  3、国产品牌不强、又少了很多国际品牌

  百家争鸣的时代嘎然而止,惨烈的竞争之后,形成了国内品牌的荒野,很多国际品牌也都消失了。华为、中兴逆袭。联想卖掉手机,又买回来。酷派是幸存者令人钦佩。在这难得的时候,小米抓住了机会,值得祝贺。大家会说,市场上强手很多啊,不好做,其实不然,国产手机的利润很薄,小米、酷派、华为、联想等主力出货的机器根本就没有利润。

  国外那个大厂没有几十亿美金的现金储备?只有中国厂商可怜,联想收购完了 MOTO 和 IBM 低端服务,不分期支付现金就光了。

  华为、联想、酷派的等出货要靠运营商渠道,没有利润只有账期;举个例子:小米主力出货机红米才 699/799。他们压制了山寨同时也无法积累自己的现金储备,这市场真要有个风吹草动,或者自己出些差错,保不齐那个品牌就倒下了。别看忽悠得都挺响亮,可是荷包里真没几个钱。功夫巨星李小龙在巅峰期暴亡,其母之前认为他能活一百岁。

  不要看表面的风光,出货量世界前列,手里可能1、2 亿美金都没有,这种前列的含金量有多高?所以你要是做好准备,准备着一直准备着,还是有出头的机会,因为他们其中有纸老虎。

  4、运营商的管道化

  中国移动的梦网被移动互联冲跨,移动运营商自己的服务不受欢迎,大家喜闻乐见的东西是微信、淘宝、高德,游戏、视频等,几乎没有一样是运营商的。运营商也开明起来,现在的自由组合套餐你甚至可以不要短信、电话,就 8 元 100M 的数据就行。运营商的低下头颅当管道,给新的创新提供了机会。

  原来被强制令人作呕的界面的种种规定终于没了。新的手机创业者,如果你不寄希望在运营商渠道压货的话,你根本不用鸟他,在中国,零售市场是巨大的,依附运营商没有前途,运营商沦为管道,这是产业之幸啊。总之,在很多国家,做手机生意很难绕过运营商这个槛,而在中国,你有更多的选择。

  四、展望未来:他们做手机的“下场”

  手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产品。你可以想一下,你出差、出国必须要带的是什么?身份证、钱、钥匙、手机?驾驭这个手机产品并不容易,大部分人还是会失败,还没有来得及创造一种文化,就倒下了,什么也没有留下,老罗,自建加油啊。现有厂商,如果不能创造并维持和扩大一种文化,那就会消亡。

  现在中国人大都沉浸在微信上。这证明,移动互联网的入口不只是手机,还是手机上的应用。

  有人预测,最终谷歌的市值会超过苹果,苹果会衰落。现在,主流硬件平台几乎就是 2 个(高通和 MTK),性能越来越接近。软件平台也几乎是 2 个(iOS 和 Android),做得越来越像,所有的手机抄来抄去,看起来都差不多,功能也接近,差异变小,真快成像 PC 一样标准化设备了。

  即将来临的 9 月,是一次空前的手机大战,各家都在纷纷发布产品,如果这次 iPhone6 长大后看起来跟三星差不多了,如果大家的水平越来越接近失去差异化,这难道不是在孕育着下一场危机吗?,逆袭的机会有的,相信很多厂商、很多的人都在准备,他们很多实力强大,很多人都有一颗骄傲的心,小心点吧。

  除此之外,人生而不同,国家也是这样。你没到那个时候,就只能等候。

  记得以前在 IT 领域,微软等巨头登高一呼,世界应者如潮,美国那边出一个什么东西,这边马上跟上,根本不需要推广,世界对他们就是一马平川,国内有多少人慷慨陈词说他也行,但后来都没有了踪迹。什么叫领袖,什么叫势能。这些不是一朝一夕能获得的,你需要耐心的等。不论是你忽悠,还是大家一起忽悠,你心里都要有杆秤,要耐心,要稳步前进。

  文/马昕本文来自钛媒体微信号:taimeiti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