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因为王自健要做智能手机,我并不知道相声界的这位“知名演员”。就像不少人也是因为锤子手机才知道罗永浩其人,当然,我们能在他们之间找到共同点:罗永浩的发布会被一些观众戏称为说相声。还有他们都有一群所谓的拥趸,可能就在你身边,这也是他们做手机最核心的资源。所谓的乔布斯第二、产品感觉、工匠精神,还有脆弱的情怀,事实证明都是飘在天上看着漂亮踩着却会落空的轻浮。
智能手机的趋之若鹜
任何有粉丝的娱乐明星、公众人物和微博大号都可以做自己的手机。同样,有一定规模用户基础的企业也可以做自己的手机。都是先“有那么一群潜在消费群”然后为其定制产品。手机已成为快消品,软硬件和解决方案十分成熟。同时又具有高价值、高黏性和高频使用的三大“黄金产品”特质。
更加让人们有信心对其趋之若鹜的是,每个人在使用手机的过程中总有有这样或者那样的不爽,每个人都可以对每款手机提出超过 100 个改进意见和改进创业,图标、主题、交互、功能……看上去每个人都可以在改进手机上做点什么。
罗永浩瞄准所谓的“深度系统改造”做起了图标和主题,那位相声演员则认为“有太多创意”要做“全新的系统”——但他不知道的是,科技界最不缺的是创意,缺的是把创意落地的创新。
一个失败率极高的游戏
事实证明成功改进手机的玩票者,是少数,进军手机也是失败率极高的事情。
在罗永浩的锤子之前,一些手机厂商曾试着借韩庚、水木年华和崔健的明星效应去做定制手机,林志颖的 KIMI 与小米合作黑米手机的传言曾大肆流传。目前还没有一个明星的号召力足以达到让其粉丝为手机这样的大宗产品买单,所有明星定制手机的思路都无一例外走不通。
粉丝手机是一个伪命题,没有几个人是本着雷军去买小米手机的。同样,支持罗永浩的拥趸多,肯掏钱的粉丝却并不多——罗永浩的粉丝在汪峰等大明星面前,还不在一个量级,消费决策能力也强很多。基于此可认为罗永浩想要靠所谓的罗粉或者锤粉成功,是不可能的。
若真能做出牛逼的产品呢?罗永浩有自己的产品理念和软硬件团队,但其缺乏硬件关键人的短板,使得其在供应链上的问题捉襟见肘,步履蹒跚。
《读者》,中国杂志第一品牌,在几年前说要推出《读者》定制手机。此事不了了之,但百度、腾讯、阿里和 360 却是实实在在走上了磕磕碰碰的智能手机之路。目前只有周鸿祎对外公开承认特供机的失败,阿里云、百度云手机在市场上都已难觅踪影。这似乎也在暗示,非硬件公司做智能手机的道路,同样走不通。
做智能手机得有硬件基础
中国的智能机市场属于四类玩家:三星 +Apple 主导的海外军团,华联米酷组成的第一方阵,中兴、OPPO、魅族等长尾厂商,还有就是深圳寨厂。鉴于品牌智能手机整体均价已经跌破 1000 元,最低已到 300 元的背景,靠低价取胜的寨厂的生存空间也几乎被挤压殆尽。
这几类玩家之间在品牌、产品、软件、渠道、营销和价格上的早已短兵相接,激烈交锋。尽管中国有着接近 5 亿台出货量的市场基础,有着人傻钱多的大量小白用户,有着小众需求带来的长尾市场的红利,但留给新玩家的路却越来越窄。如果小米在去年或者今年才成立,并且用同样的方式,恐怕也难以杀出一条血路,现在早已不是新玩家进军手机的最佳时机,倘若如果没有过人之处,没有任何机会。
过去几年在智能手机市场突出重围的,一定拥有强大的硬件基础。就算是创业团队也拥有理解硬件和供应链的关键人。一些人不屑一顾的山寨厂商团队,几乎都是在华强北浸淫多年的硬件老兵。小米?七大创始人中,周光平是摩托罗拉北京研发中心总工程师,刘德是一位自世界上顶级设计院校 ArtCenter 毕业的工业设计师。管理层之外,小米持股的 56 名初创团队成员中,还有不少来自中国摩托罗拉等知名手机厂商。
一些人在关注小米“互联网思维”的同时,却忽略根本:硬件基础。产品是1,营销、思维是为其加分的那些个0。如果仅仅是有粉丝、有改进手机的 100 个 idea 就毅然决然进军手机,最后一定会被碰得头破血流。
随便什么人都想做智能手机,是一种病,得治。
本文首发雷科技(微信 ID:leite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