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历是求职的敲门砖,是信息介质,是沟通的媒介,是架起面试官与求职者之间安全感的桥梁。面试官有了简历,有了可以遵循的提问依据,求职者有了简历,心中有如成竹,谈话也有了引导方向。
职场上的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士,可以不需要太准备简历,有猎头排队等着其跳槽,甚至一句 I wrote Python 就足以横扫千钧。但是简历对应届生来说很重要,因为学生本来货就少。
1. 深挖自己
在做简历前,第一步不是着急找模板,而是对自己的梳理,对自己的重新审视。如何梳理,如何审视?下面列几个问题,作为一些启发。
(1) 在求职的这个节点,我觉得我以后应该去做什么事情?我感觉自己可能适合什么方向?
(2) 我过去几年做了些什么事情,这些事情有没有一个主线?有哪些事情可以很好地印证我有意向的求职方向?
(3) 上述有哪些事情,能够展现我的专长?有哪些事例能展现我的专业水平?展现出我的能力和素养?一句话,有什么事情能证明我很牛逼,哪怕是我自感不牛逼,那有什么事情来证明我能胜任此职位?
(4) 上述有哪些事情,能够展现我某些方面的特质、精神?有哪些是我最有成就感的事情?有哪些是我觉得比较失败的事情?有哪些是克服困难达成目标的事例?有哪些是即将做到却仍然没有成功的教训?有哪些团队合作的经验?
做完这个步骤,可能你会感慨自己时间的虚度,没有留下太多可圈可点的事情;也会感慨自己过的发散,所有的过去经历,竟然拧不成一股力量。
但这也是简历的作用,迫使你思考,自己的过去怎么过,自己的未来要什么。所以即使你不在找工作,即使你还没有到求职季,定期整理自己的简历,也是一件战略上很重要的事情。
2. 取舍表达
我看过不少求职者的简历,其中一部分是帮人修改,另一部分是在互联网公司实习时候帮忙筛选。槽点有很多,但是这里要说的就是取舍与表达。
有一些牛人的简历,社会经历丰富,科研功底扎实,实习各式各样。但是他们满满当当地全部写在简历上,而且采取的是罗列的方式,但是这样就有一个问题,没有重点。
没有重点是简历的大忌。没有重点就没有核心诉求,你的简历给出去,想让面试官知道的核心信息是什么?这其实这个问题牵涉的一个核心就是你自己的独特卖点是什么 USP (Unique Selling Point)?这一步工作需要你在第一步工作中完成。
在第一阶段其实是在做加法,你尽可能的深挖以前的经历;在第二阶段就是要做减法。也就是,要做取舍。
你要知道,纵然你对自己的经历各种熟悉,对于面试官你就是一个陌生人,刚刚接触的几秒中,他对你什么也不了解。而你如果想像个诗人展示你自己内心的纠结与复杂,对方通常是懒得看,看不进,不想看。
所以这个阶段,对于你要写在简历上的信息,做减法,做减法,再做减法。当减到你的脉络足够清晰明了,减到内心感到光亮,基本上就可以开始动手下一步了。
但是理想总是丰满的,现实总是那么骨感。有一部分读者的问题不在于材料太多,而在于找不到材料。就是没有货。可能是以前玩的游戏比较多,或者看的美剧比较多,或者是睡眠时间较长……所谓出来混总是要还的,在你准备简历的那一刻你会才会有这样的体会。
对于这一种情况,S君心情比较沉重。因为从古代人们就说未雨绸缪,老子(不是指我)也说“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我们处理一件事情最好的方法是早准备早着手,而不是临时抱佛脚。所以对于这种情况,我的建议是,还是试试从自己的生活中尽量多挖掘。我想哪怕你觉得自己什么都没有干,至少还是在挖掘生活方面,找到一些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