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寒郭敬明血战背后:逼格如何炼成_最新动态_新闻资讯_程序员俱乐部

中国优秀的程序员网站程序员频道CXYCLUB技术地图
热搜:
更多>>
 
您所在的位置: 程序员俱乐部 > 新闻资讯 > 最新动态 > 韩寒郭敬明血战背后:逼格如何炼成

韩寒郭敬明血战背后:逼格如何炼成

 2014/7/31 11:19:27    程序员俱乐部  我要评论(0)
  • 摘要:《小时代》跟《后会无期》都有一个非常鲜明的特征:这是一部非常有逼格的电影。到底什么是逼格?逼格是如何炼成的?文/金错刀(微信公众号ijincuodao。覆盖300万科技商业人群的每日一干货)韩寒跟郭敬明的血战不止是在电影票房上,也在我们的创始人群里。在我的微信公号文章里,一篇关于《韩寒《后会无期》为何将电影老炮甩在身后》的阅读数据,竟然超过比基尼美女文章《从产品经理角度看比基尼洗车:酷产品》。就像我说的韩寒郭敬明这帮新导演有3大新式武器,分别是:逼格、社交营销、大数据。《小时代》跟《后会无期
  • 标签:

  《小时代》跟《后会无期》都有一个非常鲜明的特征:这是一部非常有逼格的电影。到底什么是逼格?逼格是如何炼成的?

  文/金错刀(微信公众号 ijincuodao。覆盖 300 万科技商业人群的每日一干货)

  韩寒跟郭敬明的血战不止是在电影票房上,也在我们的创始人群里。

  在我的微信公号文章里,一篇关于《韩寒《后会无期》为何将电影老炮甩在身后》的阅读数据,竟然超过比基尼美女文章《从产品经理角度看比基尼洗车:酷产品》。

  就像我说的韩寒郭敬明这帮新导演有 3 大新式武器,分别是:逼格、社交营销、大数据。

  《小时代》跟《后会无期》都有一个非常鲜明的特征:这是一部非常有逼格的电影。

  我想跟大家聊聊,到底什么是逼格?逼格是如何炼成的?

  逼格从字面上理解就是装逼的格调,就是一种更高的消费维度,再直接点讲,就是你不用这个产品就 OUT 了。逼格有 3 个关键词:

  1、情怀。情怀就是一种调调,《后会无期》的情怀就是文艺调调,卖的是“坏孩子”。《小时代》的情怀就是 90 后调调,卖的是“温柔乡”。在情怀上,《后会无期》略胜一筹。

  这是微创新总裁营微信群里一些创始人的讨论:

  @岳蒙:逼格是什么?金老师一次上课时讲的逼格就是“可以用来证明你是什么逼!”我认为是目前为止我听到的最有逼格的解释。

  @赵财神:昨晚为了陪女儿看了第三遍《小时代》,同老婆看了《后会无期》,零点一刻才看完,画面和人物精致程度没得比。《小时代》我女儿看了三遍。我老婆可以接受《小时代》,但看《后会无期》时睡着了。我理解《小时代》的冲击,是全方位的。韩寒是闷骚型,真的有内涵和自我挑战。

  @谢玉琳 dame:骂里面是否带有一点点对青春的羡慕嫉妒恨呢?对于过去的曾经,对于自己没有尝试过或体验过的种种,对于一种欢喜的眺望。昨天抢了同事一支笔,就因为笔上写着……“我想早恋,但已经晚了”

  @魏峥:(这两部电影)我都去电影院看了~非常爱《后会无期》,实在不喜欢《小时代》。但不否认后者疯狂的吸金能力,《小时代》创造了一种你不去看就 out 的风潮,尤其是对低龄,低收入,眼界窄,格局小,没见识……诸如此类的群体具有巨大杀伤力,因为他提供了一种极其容易理解和消化的,单薄的,夸张的,符号化的美学,其实跟变形金刚差不多,看个热闹,不用动脑子,人人可以参与讨论,这无疑是个极好的、大众化的消费产品,可肯定不是一部好电影,甚至连电影都算不上。

  至于《后会无期》,至少我愿意心甘情愿的买单,等过几个月在家里再看,说不定过几年还会再看。韩寒拍电影是新手,讲故事却是驾轻就熟,这部作品很像李宗盛又或者是陈升的歌,有强烈的叙述感,需要具备一定的人生经历才能产生精神共鸣,从而也注定了被贴上装逼的标签,因为有大批人根本看的迷迷糊糊。

  2、不止是情怀,还要有硬体验。硬体验是逼格的门槛,也是重要的区隔点。情怀是一种感觉,但逼格是需要载体的。举个例子,我在五星级洲际酒店办理入住手续,大厅有很多艺术品,服务员用的是一水的苹果电脑,很有逼格。我去入住另一个本土的五星级酒店,大厅也是金碧辉煌,但服务员竟然用一个土的掉渣的纸质笔记本做入住统计,一下子感觉逼格全无。

  在《后会无期》,这种硬体验就是充满着文艺强调的金句,比如“我曾经跨过山和大海,也穿过人山人海”,“听过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在《小时代》里,则是十分养眼的美男子,不断涌现的音乐 MV。在硬体验上,《小时代》更胜一筹。

  这是微创新总裁营微信群里一些创始人的讨论:

  @魏峥:打个比方喔:《小时代》是直径半米厚度 1 毫米的纯金地毯,看起来无比高级并且铺在地上谁都可以踩一脚然后到处炫耀:老子也知道(体验过)啥叫奢华生活,并且伴随着部分人惊呼卧槽这么大块金子于是感动的不能自已而泪流满面。《后会无期》是半块门板大小的潮汕木雕,材料并不怎么出奇但是精工细作、想象力丰富,自由舒畅略微奔放,平凡的世界里有梦幻空间,有积累有沉淀有深度有释放有情怀有感慨。可毕竟是艺术品,难免有些不接地气。

  @Delly:纯看电影,两个人写的书我都没看过。都是用户体验去看的,评价比较客观:后会无期真 TM 太无聊了,韩寒智商太低了,电影太刻意了,真的是耍了不少小聪明,却没有感动深刻的。卫星碎片能不回收吗?全篇不深刻,很假的情景,更多的刻意的高大上的唯美景象,却很累赘,更加的刺眼,多看一眼,就没有了文艺,看完了真的更讨厌韩寒了,虽然有朋友非常喜欢他,但我更烦他了。小时代比这个强太多,韩寒要装的太多,结果就都露出来了,我曾听过很多的山和大海的声音,但这次听出了真实的韩寒,买票很后悔。

  @友拓传播赵宁:韩粉多文艺青年,热衷讨论但相对理性,不会死忠多次购买。郭的粉丝年轻人为主,需要靠一个大人都不喜欢的东西证明自己的与众不同。韩粉需要证明自己的格调,郭粉要证明长大和存在。

  3、逼格的本质就是族群认同感。我想让大家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看韩寒的比看郭敬明的更有优越感?《小时代》的粉丝经常被冠以“脑残”、“白金”、“花痴”等骂名,而施以这些骂名的多是那些自我感觉超有优越感的韩粉们。为什么?

  @莫未名 在知乎上有一个经典点评,很给力:各种鄙视链条之所以如此繁杂丰富,归根结底,是我们对自我的认知与追求,大多为他人的社会性认同所左右。什么叫做社会性认同?电视剧给我们带来的感动和快乐全然不够,看什么剧,才能体现我们区别于他人的品味和逼格;游戏带给我们的释放俨然是无足轻重的副产品,玩些什么,才能成为检验我等资深玩家智商的权威标准;至于用什么产品,那红果果的,是我们睥睨众生的高尚情怀的终极体现。

  这种社会属性的实现,靠得不正是刻板印象和标签化?人类太懒惰,标签化后的对象,却正是最容易区别开来的。看什么书,听什么音乐,玩什么游戏,穿什么衣服,开什么车子,都可以成为用来举一反三、推而广之地判断一个人性情、素质和学识的标准。这是多么简单有效的机制!标签化的核心逻辑:单因素模型。一个人喜欢郭敬明,或者正在看郭敬明的书,就必然是个心智尚未成熟的小屁孩儿,或者城乡结合部的非主流青年?有没有可能,只是郭敬明的一两句话打动了他,或者刚好击中他的某根青春时期的心弦?而韩寒的读者,就一定是思想独立、心智成熟的有识之士?就没有一个,只不过是因为韩寒的名气而盲从?从而为成为一个韩寒读者的优越感而沾沾自喜?

  所以,逼格的背后是一个旗帜鲜明的标签。韩寒很厉害,他占据了青春文艺范的标签。郭敬明也很厉害,他占据了青少年正能量的标签。

  两个人的 PK,是两大标签的 PK,也是两大族群的 PK。

  这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势能,在互联网的裹挟下,呼啸而至,摧枯拉朽。

  你的产品有逼格吗?什么是中国本土最有逼格的产品?欢迎吐槽。

  ..........................................................

  本文版权归“金错刀”所有。

  如要转载,请标明转自:“微信公众号:金错刀”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