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军转民急行军 阿里为何夺绣球?_最新动态_新闻资讯_程序员俱乐部

中国优秀的程序员网站程序员频道CXYCLUB技术地图
热搜:
更多>>
 
您所在的位置: 程序员俱乐部 > 新闻资讯 > 最新动态 > 北斗军转民急行军 阿里为何夺绣球?

北斗军转民急行军 阿里为何夺绣球?

 2014/7/9 10:45:23    程序员俱乐部  我要评论(0)
  • 摘要:昨天传出阿里与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合资成立北斗运营服务公司消息,注册资金约10亿。阿里要做一只神秘的军工股吗?我不觉得。不是说它不能,本土多家上市公司本就是北斗军工概念股。而是说,这个即将IPO的互联网巨头,若被贴上军工标签,很容易导致被污名化,海外投资者会觉得,一家开放的互联网企业,转身成了中国军工股,未来运营会有太多不透明、不可控。其实,北斗概念已没那么神秘,这条信息,我觉得,应主要关注以下两重话题:一、北斗概念“军转民”急行军,PK美国GPS
  • 标签:
class="topic_img" alt=""/>

  昨天传出阿里与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合资成立北斗运营服务公司消息,注册资金约 10 亿。

  阿里要做一只神秘的军工股吗?我不觉得。不是说它不能,本土多家上市公司本就是北斗军工概念股。而是说,这个即将 IPO 的互联网巨头,若被贴上军工标签,很容易导致被污名化,海外投资者会觉得,一家开放的互联网企业,转身成了中国军工股,未来运营会有太多不透明、不可控。

  其实,北斗概念已没那么神秘,这条信息,我觉得,应主要关注以下两重话题:

  一、北斗概念“军转民”急行军,PK 美国 GPS,需要借力从云到端的一体化服务。

  这是老话题。你知道,美国许多科技创新成果,本就是军用技术溢出。比如波音 707 原是空军 K135 空中加油机、互联网可追溯至军事项目、晶体管最早为美国防部采购合同驱动。阿波罗计划诞生的几千项技术,成了美国通信、生活、纳米等诸多领域的创新支撑。当然也包括美国强大的 GPS 服务,目前已是垄断地位。欧洲、俄罗斯都无法突破。

  中国北斗本土还只是个小不点。本土覆盖不错,但局限于军用市场,缺少规模效益。若要真正打破美国垄断,单靠军用绝不可能实现。人家 GPS 主要占比也是集中在民用嘛。

  北斗需要尽快下沉市场,所以,两年来官方政策密集:

  1、《国家卫星导航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显示,到 2020 年,要建成 30 多颗卫星及地面运行控制系统组成的系统,产业规模超过 4000 亿元,北斗贡献率达 60%,重要应用领域超 80%。

  2、工信部发布多期《军用技术转民用推广目录》,北斗是核心转化方向;总参《中国人民解放军卫星导航应用管理规定》(2014 年 6 月 1 日起施行)强调,北斗军用尤其通装集采低于市场预期,应强化采购进程。

  3、2014 年,中国北斗导航产业重大应用示范发展专项要求是,到 2016 年,北斗导航及兼容产品应用总量破 3000 万台套。截至 2013 年底,中国北斗终端社会持有量仅 130 多万套。

  外界不断渲染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容量:2011 年产值接近 700 亿元,占全球 7.4%。,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2013 年度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白皮书》显示,2013 年中国这一产值超过 1040 亿元,比 2012 年增加了 28.4%,其中北斗产值超过 100 亿元,占比达 9.8%。

  二、为什么阿里能夺绣球?得益于它强大的“云+端”的服务模式。

  报道说,今年卫星导航学术年会上,中国卫星导航管理办公室研究员表示,要鼓励 BAT、华为等信息服务巨头,准确把握北斗作为信息产业的属性,引入互联网思维。还说当时参加年会的互联网巨头仅阿里一家。

  这个信息其实有许多内容。首先将北斗定义为信息产业,比刻意强调的军用或民用二分还要开放。而强调华为与 BAT 来参与,说明它开始走出军工主导的范畴,让它成为一个大众产业。

  发改委之前下发过一项《关于组织开展北斗卫星导航产业重大应用示范发展专项的预通知》,传达了这种落地的精神。它强调,要在电力授时、公安警务、建筑安全监测、海关物流监管、保险综合应用、海洋开发利用、林业生态保护、消费电子等 8 个行业力推示范应用,覆盖消防救援、智能公共交通、民生关爱、城市物流配送、市政精细管理、地下管网安全、精准农业、智慧旅游等领域。

  很明显,它提到的,都是目前许多信息产业巨头角逐的市场领域,明显有迎合市场的用意。

  你从这些覆盖的领域能看出,北斗若想快速军转民,它需要的不是单一的环节支撑,比如移动终端、系统集成商等,而是一种覆盖广泛的网络与管道、拥有海量行业客户的基础设施以及直达无数消费着的端服务。

  也就是说,北斗的军转民之路,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必须能在“云、管、端”三大环节,都有核心的支撑。否则,到 2016 年,即使北斗导航及兼容产品应用总量破 3000 万台套,也不会有什么真正的效应,落不了地。

  在中国,除了电信运营商、阿里、华为、中兴通信这类,你很难选出其他真正拥有这类综合实力的企业。上面那位人士提到百度与腾讯,我觉得从基础设施上看,它们两家的优势,分别是大数据与端部,但综合能力仍有很多欠缺。

  相比来说,阿里的基础服务能力更强,它已经是电信运营商之外最大的基础实施提供商。

  一年来,当外界被阿里眼花缭乱的收购案、折磨人的 IPO 案吸引得团团转时,马云年初以带有危机感的口吻,喊出了阿里的“云+端”服务模式,强化了战略诉求。随后阿里许多重大基础设施服务项目快速落地,尤其是数据中心与云计算服务的输出。你可以看到以下这些:

  1、阿里云香港数据中心正式投入使用,成为阿里云计算在杭州、青岛、北京之后,全球第四个部署数据中心的地区,可为香港、东南亚乃至全球用户提供云计算服务。

  2、阿里与河北、河南省政府签署了战略合作,以电子商务、云计算和大数据渗透当地公共服务和民生等领域。

  3、阿里与华通云、国家气象局、易华录、飞利浦、浪潮等结盟,分别在广电基础设施、气象大数据、智慧城市、智慧医疗与智慧照明、IT 基础服务领域奠定了基础。

  4、阿里与渤海银行、东海银行、吴江商业银行等上百家金融机构输出阿里云计算服务,并计划向 2000 多家银行、证券、保险、基金提供服务。

  当你觉得 BAT 们的面孔越来越像时,其实它们已经开始分道扬镳。腾讯微信与支付是很牛,但在马云这里,根本不是一个层面的问题。在今年年初的发给全体员工的邮件中,马云定义的阿里巴巴整体战略,不是移动互联网层面,而是大数据时代的基础设施方面,也就是开放的数据平台。而移动互联网以及各个细分的产品线、业务形态,都只是战术层面的东西。

  在马云那里,这一战略不仅是技术升级,更是思想意识的巨大变革。阿里未来 10 年的目标是,建立 DT 数据时代中国商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当你看到阿里的业务似乎无所不包时,其实它的对手并非单一的企业,而是一个融合时代的整合基础设施的集成挑战。阿里需要“端”,需要不断打通与消费者的沟通障碍,但长远看,云的部分才是它的王道核心。

  阿里成立北斗运营服务公司,其实它的角色依然没有变化,还是在它的战略框架里提供服务,不过由于合资公司的地位,阿里想必还要发挥更多系统集成商的职能,并打破行业壁垒,统一几百家 LBS 类企业的行业规范与标准体系。

  在这一过程中,你能看到,阿里这类 BAT 企业的服务,很大程度上,已具有公共产品属性了,它们渗透在国计民生里,很难独立切割出来。从这点来说,我觉得,过往讨论的“管道化”危机,其实是个伪命题。危机不在管道本身,而在服务的分化与下沉,即从过去的高度集中走向民主,让它成为大众触之可及的服务,而不是充满壁垒与歧视性的专属品。

  当然,阿里的服务主要集中在中国,无法帮北斗实现全球商业布局。因为有些方面属政治博弈,北斗也在通过国家层面落实竞争。前几天,俄罗斯文传社报道说,中俄打算互相在对方境内建 3 个自身标准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地面站,近期或签协议。报道说,之前中国建议在俄建设约 10 个北斗地面站,覆盖乌拉尔到远东,同时允许俄方在境内建设对等数量地面站,如此,双方可覆盖高低纬度,若能互补整合,将可以创建全球规模最大、最具竞争力的全球导航系统。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