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2014 年 6 月 7 日是阿兰·图灵逝世 60 周年。这篇文章是图灵生平的缩影,摘自《图灵的秘密:他的生平、思想及论文解读》“第 4 章,图灵的学业”,由于原文太长,这里针对部分文字进行了删减和整理。】
1912 年 6 月 23 日,阿兰·图灵生于伦敦,是家中的第二个男孩。
1926 年图灵进入公立学校舍伯恩学习。他害羞、孤独,似乎总是衣衫不整,学习上也没有表现得特别优异。只有在数学上,他的智力天赋初露端倪。1929 年,图灵开始着迷于《物理世界的自然》(1928)一书。期间认识克里斯托弗·莫科姆,并交往密切,他们在科学和数学上有着共同的兴趣。回想起来,图灵很可能在那时发现了他的同性恋倾向。
1929 年 12 月,图灵和克里斯托弗共同参加了剑桥大学奖学金考试,随后克里斯托弗被三一学院录取,图灵落榜。但两个月后,克里斯托弗突然生病,在一周内去世。一位舍伯恩的旧日同窗在信中写道:“可怜的图灵因为这个打击几乎崩溃,他们一定是极其要好的朋友。”
1930 年 12 月,图灵再次参加了三一学院的考试,仍然未被录取。他调整目标,瞄准第二选择剑桥大学国王学院,全心钻研G. H. 哈代的经典著作《纯数学教程》备考。1931 年秋,图灵开始了他在剑桥大学国王学院的学习。
1935 年春,图灵修读了麦克斯·纽曼的“数学基础”课程,课程涵盖了尚未解决的判定性问题。同年夏天,图灵开始研究判定性问题。
图灵的毕业论文发表在伦敦数学学会 1936 年 11 月和 12 月的论文集里,这就是图灵流芳百年的“On Computable Numbers, with an Application to the Entscheidungsproblem”(论可计算数及其在判定性问题上的应用)。他的论文采用了一种不同寻常的数学证明方法,甚至创造了一个通用机器,它能模拟其他任何一台计算机器的操作。
毕业后图灵来到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攻读数学博士学位,期间他对密码学产生了兴趣。
1939 年 9 月 1 日,德国入侵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两天后,英国向德国宣战。9 月 4 日,图灵受邀到英国政府情报破译中心布莱切利庄园报到,致力于破译德国海军的密码。1940 年,第一台“图灵 Bombe”开始运行。它重达一吨,可模拟 30 台并行运行的恩尼格玛密码机。1941 年,德军恩尼格玛加密的通信被攻破,图灵在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1943 年初,图灵到贝尔实验室待了两个月,在这里遇到了开辟数位采样理论的哈利·奈奎斯特和克劳德·香农。
1951 年 3 月 15 日,因在可计算数方面所做的工作,图灵被评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士,举荐人是麦克斯·纽曼和伯特兰·罗素。
1952 年 2 月,因同性恋行为,警方传讯了图灵。最终,法庭判处图灵“严重猥亵罪”,且强制实施荷尔蒙治疗。图灵的择业因此受到限制,计算机之路也严重受阻。
1954 年 6 月 7 日晚,睡前,图灵照例吃下苹果,但是,这只苹果蘸上了剧毒氰化物,41 岁的天才就此了结了自己的一生。
2009 年 9 月 10 日,英国前首相戈登·布朗代表英国政府为图灵当年受到的不公正待遇公开致歉。2013 年 12 月 24 日,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为图灵追授死后赦免状。
阿兰·图灵(1912—1954)是英国数学家、逻辑学家,被称为计算机科学之父、人工智能之父,是计算机逻辑的奠基者,提出了“图灵机”和“图灵测试”等重要概念。为纪念他在计算机领域的卓越贡献,国际计算机协会于 1966 年设立图灵奖,此奖项被誉为计算机科学界的诺贝尔奖。
由 Windows 编程大师 Charles Petzold 耗时多年编写的《图灵的秘密:他的生平、思想及论文解读》剖析了现代计算机原理开山之作、阿兰·图灵流芳百世的论文 “On Computable Numbers, with an Application to the Entscheidungsproblem”。图灵在其中描述了一种假想的计算机器,探索了其功能和内在的局限性,由此建立了现代程序设计和可计算性的基础。这本书也像是一本小说,行文间穿插讲述了图灵的成长经历和教育背景,以及他跌宕起伏的一生,包括破解德国恩尼格密码的传奇经历,他对人工智能的探索,他的性取向,以及最终因同性恋的罪名而在 41 岁时自杀的悲惨结局。全书完整揭示了阿兰·图灵非凡、传奇而悲剧的一生,是了解图灵的思想和生平的极好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