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每日科学》网站报道,奥尔胡斯大学(Aarhus University)生物医学系科学家最新研究出一种技术,将艾滋病(HIV)病毒用作抗击遗传疾病的工具,从长远来看,这种技术也可用于对抗艾滋病病毒感染。
奥尔胡斯大学基因学副教授 Jacob Giehm 表示:“现在,我们可以切除病患细胞中受损的基因,同时用正常的基因信息进行修补。我们的创新之处在于把‘剪刀’和‘补丁’整合在了 HIV 粒子中,这绝对是前无古人的。”
与此同时,奥尔胡斯大学的科研人员们开发出一种名为“基因编辑(gene editing)”的技术,以提高剪切过程的安全性。
Giehm 提到:“在过去,剪刀基因被转移到细胞中,危险性可想而知。因为细胞可能会持续制造‘剪刀’,导致剪切过程变得不可控制。但是,现在,我们制造了蛋白质形态的‘剪刀——它们只在剪切时存在几小时,剪切完成后就会分解。当然,我们还会在这个病毒粒子中加入一小段基因材料,进行修补工作。’我们把这种技术称作‘肇事逃逸(hit-and-run)’技术,因为整个过程十分短暂,不会留下任何痕迹。”
经过对艾滋病病毒多年的深入研究,研究人员发现,艾滋病病毒可以被转换为基因信息的载体。但当艾滋病被改造后,也可以传输那些在细胞中并不常见的蛋白质。病毒粒子可以转换为携带细胞治疗物质的纳米颗粒。
研究人员希望利用艾滋病病毒感染机理,阻止某种特定的基因转录,从而实现对抗艾滋病。
Giehm 解释道:“通过改造免疫系统(T细胞)内的相关细胞,我们可以让它们对艾滋病病毒产生抗性,或许还能给它们装配上对抗艾滋病的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