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沙王”:
今天看到报道说,“美国版滴滴”Uber 正在进行最新一轮融资,估值已经高达 170 亿美元,为何这个租车软件能够受到投资者的高度追捧?
腾讯科技:
首先,需要明确 Uber 的模式。
严格意义上说,将 Uber 称为美国版滴滴并不准确,两者在商业逻辑上是截然不同的。
滴滴打车并没有试图从司机和乘客手中收钱,甚至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为了获取用户进行了巨额补贴。目前,滴滴打车的叫车和相关服务均是免费的,盈利模式仍在探索。
Uber 则从一开始就将收钱作为存活基石,他们直接从司机手中抽取 20% 作为佣金。
此外,两者在运营模式上也是完全不同。
滴滴打车与出租车公司合作,面向的是大众市场,方便用户即时叫车;而 Uber 则选择与私家车合作,面向的则是中高端市场,看重的是整体的服务体验。
国内更类似与 Uber 的 App 和企业主要有易到用车、大黄蜂等等。
Uber 估值增幅过快与急于融资有关。
此次流出的估值高达 170 亿美元。而在去年 8 月,Uber 曾完成一笔 2.58 亿美元的融资,该轮融资对 Uber 的估值“仅仅”为 35 亿美元。半年多之后,Uber 的估值就增加了 4 倍。
这很难排除 Uber 自身及其投资人在进行融资前鼓吹的可能性。从近三周来的估值增长曲线也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5 月 16 日,消息称 Uber 正启动新一轮的融资计划,本轮融资的估值将超过 100 亿美元。
5 月 23 日,消息称 Uber 正在和多家投资公司进行融资谈判,其中包括知名基金黑石、私募股权投资公司 GeneralAtlantic、Technology CrossoverVentures,以及其他几家风投公司。Uber 计划新融资 5 亿美元,估值达到 120 亿美元。
5 月 26 日,华尔街日报称多家投资方均有意参与 Uber 的最新一轮融资,对后者的估值超过 170 亿美元。
估值快速上升却迟迟不敲定谈判表明 Uber 与新一轮的投资者正在进行艰苦的谈判拉锯战。
别忘了,Uber 并不是市场上的独苗,其在美国的最大竞争对手之一 Lyft 在今年 4 月也宣布融资 2.5 亿美元,覆盖城市数扩展至 60 座。并且 Lyft 能够让这家公司向乘客提供补贴。
目前,虽然 Uber 还面临一些法律和监管问题,但已推广至欧洲和亚洲的多个城市。Uber 必须尽快完成最新一轮融资方能与其进行大规模的扩张与价格战。
Uber 的平台化发展思路受到认可
Uber 是一个叫车软件。去年,Uber 的总预订量或超过 10 亿美元,根据 Uber 占近 20% 的分成比例,营收在 2.13 亿美元左右。到 2015 年,Uber 的营收预计将达 15 亿美元。
Uber 的运营野心并不止甘于作为一个叫车软件。近期,Uber 在在纽约曼哈顿推出快递服务,未来可能把该项服务扩展至其它城市。
由于有谷歌的资本和运营支持,使 Uber 在打车应用中脱颖而出。Uber 在 2013 年采购和 2500 量无人驾驶汽车,这一举措可能对整个交通行业产生深远影响。今年五月初,谷歌地图加入 Uber 叫车功能,打开了海量用户入口。
此外 Uber 还有私人飞机搭乘业务,使“打飞的”成为现实。这些多样性的规划给了投资者和外界更多的想像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