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再一次暴露了其对互联网金融入口的野心。4 月 3 日,恒生电子(600570.SH)发布公告称,公司接到公司控股股东恒生集团的书面通知,马云控制的浙江融信拟以现金方式受让恒生集团 100% 的股份,合计交易总金额约为 32.99 亿元人民币。
而且,从收购价格来看,马云此次强势收购背后也是溢价收购。若按马云斥资近 33 亿元间接收购恒生电子 20.62% 的股份计算,对应恒生电子估值为 160 亿元,较其停牌前的价格溢价超过两成。
截至停牌前的 3 月 14 日,恒生电子报收 21.47 元,其流通市值为 132 亿元。与此同时,恒生电子停牌前对应动态 PE 已高达 75 倍,PB 也为 9.2 倍。
在近 33 亿元收购款中,其资金来源于浙江融信的 17 亿元自有资金和不超过 17 亿元的银行贷款。
17 名股东的财富狂欢
值得一提的是,对恒生集团的 17 名自然人股东来说,这是属于他们的一场财富狂欢。截至目前,在恒生集团的 17 名自然人股东中,单一最大股东黄大成持有 15.6% 的股份,最多可以分得 5.15 亿元的股权转让款,紧随其后的分别有陈鸿、彭政纲、王则江、周林根等 4 名发起人,各持有其 9.6% 的股份,对应股权转让款各为 2.18 亿元。
此外,在转让所持恒生集团股份之外,包括蒋建圣、彭政纲等在内的公司创始人及高管团队合计仍持有恒生电子约 10% 的股份,这部分数量超过了 6000 万股。若按恒生电子停牌前收盘价 21.47 元计算,对应持股流通市值仍超过 1.2 亿元。
事实上,自恒生电子于 2003 年 12 月上市以来,公司一众发起人和高管早已通过分红和减持股份套现赚得盆满钵满。截至目前,公司恒生电子累计派现金额合计已达 27677.66 万元,按上述发起人和高管合计占超过三成的股份计算,其获得的分红额超过了 8000 万元。
此外,从 2006 年至今,包括蒋建圣、陈鸿、王则江等在内的一众发起人和高管累计减持套现金额已高达 63404.06 万元。其中,自去年 11 月至今年 1 月,王则江已累计减持 137.94 万股,套现 2867.83 万元;今年 2 月,陈鸿也累计减持了 115.26 万股,套现 2519 万元。
收购适得其反?
不过,宏源证券研究所副所长易欢欢表示,这次交易的风险在于,大型金融机构对阿里依赖度过高引发警惕,从而转向竞争对手。
“此次收购计划有可能使得恒生电子的业务出现外溢,从而对数据商、第三方销售平台等均构成威胁。”对此,国泰君安一位行业研究员也认为。“基金、证券等行业会因为担心后台(数据)被阿里控制,从而转向其他替代系统供应商(例如金证股份等),反过来有利于竞争对手。”
易欢欢称,作为恒生电子的竞争对手,金证股份(600446.SH)于 2010 年开始调整战略,二次创业重新定位于大金融信息技术服务。经过此轮战略调整后,2011 年-2013 年公司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净利润平均增速达到 40% 以上,公司在金融 IT 领域的增长空间已经打开。
此前,金证股份错失了第一轮金融信息化浪潮,与恒生电子拉开差距。金证股份由于多元化发展,错过 2006 年-2008 年的牛市带来的金融业规模扩大与金融信息化需求提高的机遇,2006-2008 年,金证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只有 2.77% 与 14.64%。与此同时,恒生电子凭借坚守在金融 IT 领域以及在证券、基金 IT 领域有充分的产品和技术储备,在此轮牛市行情中,主营业务收入增长 46.09%、65.51%。
而如今,二者的竞争态势却变得很微妙。截至目前,金证股份在金融与泛金融 IT 业务领域均有布局。
事实上,市场普遍担心,在马云控股恒生电子之后,就相当于掌握了绝大部分金融机构的后门。作为传统金融机构最大的 IT 供应商,恒生电子的客户包括证券、基金、银行、保险等诸多领域,特别是基金公司和证券公司为其核心服务对象。
此外,更明显的利益冲突是,阿里旗下控股了天弘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后者管理的货币基金余额宝在 3 月 19 日的规模已经达到 5531.3 亿元,在基金业傲视群雄。未来,恒生电子将如何处理与其他基金客户的关系?
此外,前述国泰君安研究员还称,马云控股恒生电子背后,或有意弱化工行等大行对其进行掣肘。
“从余额宝的角度来看,马云是工行的下游客户。不过,在马云收购恒生电子之后情况会发生变化。因为恒生电子是很多金融机构(包括工行)的上游系统以及服务供应商,这下马云又成了工行的上游。也就是说,通过这种策略,马云或将更容易推进其互联网金融业务。”该研究员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