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讨论糯米的文章比较多,从商业运营到高层管理,都有涉及。但小西觉得,都还有些言犹未尽,索性趁热打铁,希望以此文做个小结。
如标题所说,小西的观点很简单——糯米,注定会成为百度的痛。表示不服的兄弟可以先瞄一眼下面这幅“糯米曲线”。这种短期内上升、然后迅速下跌的曲线,行业很多人应该并不陌生。这是一种短期内打鸡血倒流量、但后劲不足的典型症状。
图片看完,下面小西还是以最擅长的“三点式”来逐次展开。
第一点,利润之痛
支撑 BAT 高帅富的是背后的高利润率(至少 30%),而糯米的低毛利(5% 上下)会导致百度流量空转,进而成为利润黑洞。
前几天腾讯刚发布 2013 年财报,我们不妨先来瞻仰一下高帅富们的利润率。
按照腾讯和百度近几年内的财报,营业利润逐年下滑是统一趋势,但即便如此,其利润率也非常之可观。以腾讯而言,从 2009 年到 2013 年,营业利润率从 50% 左右降到了 30% 上下;百度也差不多,也是从 50% 以上降到了 35% 左右。然而,如果我们再细看 2013 年度的表现,你会发现其中之大不同。
对于腾讯,其移动端对于活跃用户数的统计标准进行了一个巧妙的修改(我不觉得这种修改有什么不妥),不但让数字增长趋势继续上扬,关键更加突出了手游方面的想象力。数据显示,手Q及微信上的游戏第四季度带来的收入超 6 亿元。而对于电商和 O2O 方面,腾讯均采用入股的方式,从战略上来说,可进可退。大众点评的低利润率并不会影响腾讯大盘的表现。(当然,据说大众点评已经在商户端开始涨价了)
再看百度,Robin 虽然对于移动端的增长颇为满意,但是对于糯米并入之后的协同效应却没有明确说法,只有一条披露是——通过百度渠道达成的团购成交数量环比增长了 60%。那么,不管增长了多少交易量,百度自己得到了什么呢?在财务上是如何体现的?这些都没有说,实际上也不可能有好的表现。因为百度付出了同样价格的流量、同样成本的人力,但都注入到了一个利润率超低的业务之中。这种“流量空转”,对于百度的业务增长和资本表现只能是一种利空。
第二点,战略之痛
腾讯要从微信顺流而下,从交流到交易一网打尽;阿里作为互联网领域最大的单体电商,借势反攻流量上游;百度 PC 互联网时代,以流量独霸天下,移动互联网时代能否复制这种优势模式?至少收购糯米这件事,不会对其战略布局带来真正的助益。
有人曾经唱衰百度已经跌出 BAT 巨头之列,小西目前还不这么看,但也坚信 BAT 之间的竞争的确要看格局。
先看腾讯,目前主流看法认为它凭借 QQ+ 微信,可以横行 PC 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领域,此二者之外,除了像地图这样的战略级产品,基本都在复制控股 20% 的做法。下一步的问题是,当微信用户自然增长放缓,腾讯如何进行更高效的变现。现在看起来,做手游比较保险。而通过大众点评做 O2O,跟以前在微信嵌入易迅一样,转化率一般;反过来,大众点评带给微信的回报也非常有限,其主要基于广告的商业模式并没有给微信支付带来现实收益。根据小西得到的最新消息,微信已经开始在大众点评之外,寻找更多餐饮 O2O 的合作方。
再看阿里,小西以为,阿里从去年下半年以来的表现非常有失水准。包括马云在内的阿里全员似乎一下失去了平衡,在支付宝、打车上斗斗气也就罢了,关键还把宝一度押在来往上。这是一个过于冲动的战略决策。结果已经被前一段的人员大调整所证实。小西与多位圈内人士沟通后发现,大家基本认为,阿里手里的牌不能说不好,关键还在于自己能否稳住阵脚,制定好自己的特定战略,不要被腾讯牵着鼻子走。
最后看百度。坦白说,移动互联网时代,百度在流量入口上不如腾讯(这不是在说入口决定论哈),在电商积累上,更不如阿里。如果说 PC 时代,百度主要想的问题是如何把流量卖出钱来的话,在移动时代它必须要思考两个问题,一是流量从哪里来,二是怎么再把流量卖出去。
最近有则传闻的确是个不好的信号,即汤和松的离职。作为百度负责战略投资并购的副总裁,汤和松主导了百度对去哪儿、91 无线、糯米网等多个并购,交易涉及金额数十亿美元。但是据说目前百度内部对这些收购带来的收效并不认可,这里面问题主要出在 91 无线和糯米网两个案例上。从投资用意上看,这两个案子方向很明确,91 无线要解决流量入口的问题,糯米则要解决流量变现的问题。91 无线的问题就不在这里展开了,我们重点说糯米。
上一部分我们说了,糯米是一项低毛利业务,不是流量变现的优先选择项。如果从操盘手法上看,如果你实在想在团购 O2O 领域插一脚,百度也完全可以学习腾讯占股两成的操作办法。这样才叫战略布局,全吃下来倒很容易变成包袱。百度操盘电商的教训人人都看得见,从有啊到乐酷天,再到爱乐活,为什么记吃不记打呢?百度应该通过这系列的教训早已了解到自己的边界在哪里。
第三,用人之痛
无论美团王兴、大众点评张涛,都强调过做团购、做 O2O 是一个很苦逼的活儿。这事创业公司做得了、创始人熬得过,但你指望大公司的职业经理人来做,没戏。
做团购、做 O2O,一头线下,一头线上。BAT 们对线上无一不是驾轻就熟,但对线下业务,除了阿里,另外两家其实都没有胜绩。为什么?这里面归根结底还是人的问题。
放眼百度腾讯,大多数高层大都以领导产品技术团队获得更快的升迁,同时对线下业务其实大多心存鄙视,关键是也不擅长。这个倾向,在高层管理者中如此,在中层员工中同样也非常强烈。所以,当你审视糯米的团队时你会发现,是一位技术派出身的职业经理人在领导着一项需要长期作战的、以苦活脏活为主的业务。这里,行内人都会问一个问题,职业经理人想熬下去吗、能熬得下来吗?职业经理人亟需的短期政绩能否如期而至?这些都是一个个大大的问号。
就目前糯米的管理层而言,目前在糯米内部真正做过团购、在管事的是 COO 顾国栋,但现在百度系人马逐步渗透之后,他能否在两系人马、两类运营框架和两种企业文化之间掌握好平衡,并将其想法最终贯彻到一线城市经理,这的确是个未知数。最近,一些在三四线城市做本地生活服务的朋友告知,糯米貌似又重启了贴钱包销等一些团购发展早期的操作办法。行内朋友认为,作为团购老人,顾国栋比较了解这种办法的利弊,在团购发展了四年之后,还采用这种简单粗暴的手法,应该不是他的风格。
再进一步说,糯米的用人之痛不仅仅是指,高层“专业不对口”会影响糯米自身的发展,同样也是想说明,糯米作为一项体外业务被纳入百度体内时,在企业文化、基层员工价值取向等方面也都会带来直接的冲击。糯米在刚进入百度时,曾经从百度挖过一批人过去,但据称这批人过去之后,对糯米内部的 IT 支持系统和中基层管理制度非常失望。此前还有篇文章提到百度的工程师对进入糯米做技术开发颇为抵触,就是觉得自己在技术方面的价值没有得到足够的体现。
当然,会有人说,对于百度这样的巨无霸,糯米的投资即便完全失败也不会有损母体。如果这样说,小西倒也无法可说,毕竟百度的确不差钱,而且 Robin 的确是厚道人。但可以想象的一个结局是,当这个巨人在某天终于感到了一点“刺痛”,可能也懒得把它拔出来,而是放任它像有啊、爱乐活一样,在自己体内慢慢地僵化萎缩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