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mail 十周年,我的 Gmail 五年_最新动态_新闻资讯_程序员俱乐部

中国优秀的程序员网站程序员频道CXYCLUB技术地图
热搜:
更多>>
 
您所在的位置: 程序员俱乐部 > 新闻资讯 > 最新动态 > Gmail 十周年,我的 Gmail 五年

Gmail 十周年,我的 Gmail 五年

 2014/4/2 13:11:05    程序员俱乐部  我要评论(0)
  • 摘要:才把Gmail的标签页给关掉,上网浏览消息,才发现原来今天就是Gmail十周年。我是从2008年开始使用Gmail的,到现在已经用了5年时间。当时,Gmail是一款非常好的产品,强大的防垃圾邮件机制,方便的过滤器,简单的转发设置,还有与GoogleGroups、GoogleBuzz相结合,都让它成为我心目中最好的电子邮件产品。5年后,GoogleBuzz早已成为历史云烟,Google也换帅,而且积极筹备着“自动化时代”的来临,而Gmail我依然使用着,并成为我工作
  • 标签:Gmail

gmail cookies

  才把 Gmail 的标签页给关掉,上网浏览消息,才发现原来今天就是 Gmail 十周年。我是从 2008 年开始使用 Gmail 的,到现在已经用了 5 年时间。当时,Gmail 是一款非常好的产品,强大的防垃圾邮件机制,方便的过滤器,简单的转发设置,还有与 Google Groups、Google Buzz 相结合,都让它成为我心目中最好的电子邮件产品。

  5 年后,Google Buzz 早已成为历史云烟,Google 也换帅,而且积极筹备着“自动化时代”的来临,而 Gmail 我依然使用着,并成为我工作、生活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然而, 2004 年 Gmail 第一次上线的时候,却被网友误以为是“愚人节笑话”,因为它所提供的容量是 1 GB,实在是太大了,足足是当年 Hotmail 的 500 倍——完完全全超过用户的预期。

  别说 2004 年的时候,2008 年的网易邮箱,普通版本也就提供 100 多 MB 的空间,发封邮件都感觉压力大,就害怕容量用完了不知道怎么办。而且那时候,我发邮件的习惯没现在那么好,每一封邮件必然附上一个巨大无比的 Word 文档,占据了更多的邮箱空间。

  而那个时候,在 Twitter 上刚听说 Gmail,首先让我震撼的,就不是它的界面,而是它下方显示的容量——足足有 7 GB!而且,这个数字还会随着时间,以极微的幅度增加。在 Google 升级 Gmail 邮箱,让容量永远固定在 25 GB 之前,这个邮箱的容量已经悄悄增加了 3 GB。

  能够不断增加空间的邮箱,让人有安全感,信赖感。

  Gmail 带给人另外一个变化还有,它让网页版电子邮箱变成了默认选项。在中文互联网世界里,Gmail 火起来大概是 2006 年的,那时候还没有多少人对 Web App 产生过信赖。许多人依然习惯通过 Outlook、Foxmail、ThunderBird 等客户端来接收邮件,网络上教人设置 Outlook 的技巧文章比比皆是。再之后,Gmail 来了,一个体验比电邮客户端更好的网络电子邮箱来了,它用优秀的使用体验,把人黏住,逐渐把其它电邮工具忘掉。

  “对话式列表”是 Gmail 的独创,奠定了以后电子邮箱的标准。它的出现,让用户体验到“本来就应该如此”的爽快感——邮件不就是一种对话吗?把一来一往的邮件放在一起,既避免在邮箱里翻翻找找,又显得清晰有条理。这种体验甚至令有相当一部分人体验 Gmail 后,放弃 Outlook 等电邮客户端。结果,像 Thunderbird 这种开放式电邮客户端,最终提供了“对话式列表”的插件。而其它的电子邮箱服务,也最终提供了类似的功能。

  对于我而言,对话式列表是吸引人的理由,而 Gmail 的过滤器设置则是让我留下的理由:通过设定不同的规则,我就能够自动处理相当一部分类型的邮件,自动为它们设置跳过收件箱、添加不同颜色的标签等等,为我整理邮箱节省了大量的精力。此外,不必刷新网页,就能知道新邮件的到来,自动保存草稿等小特性,都让人爱不释手。

  除了改善线上生活外,Gmail 对网络技术的发展还有深刻的影响。

  为了让 Gmail 表现的快速、稳定,Paul Buchheit 必须突破 HTML 静态页面的限制,让它充满动态、能够及时给人回应。于是,他在开发 Gmail 的时候,为 HTML 增加了 JavaScript 代码,这种混合式编码的框架,后来被命名为 Ajax,逐步也演变成后来 Web App 主要的开发方式。也正因为如此 JavaScript 这门被称为“不够成熟”的语言,因为能够增强 HTML 的表现,被越来越多人重视,成为前端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

  Gmail 十年,它改变了很多东西,因为它足够先锋,足够极致

  题图来自 flickr/opacity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