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月 18 号的时候,腾讯搞了个微信合作伙伴沟通会,然后各种分析文章铺天盖地一样冒出来。按照这些文章的看法,我觉得我们应该建议马云、李彦宏可以先洗洗睡了,因为微信无所不能,中文互联网已经完全没有其他人什么事儿了。科技口对微信的追捧和憧憬由来已久,几个月前微信更新 5.0 版本的时候,同样出现过众星捧月的局面,但是现在来看,当时自媒体们的想象今天并没有变成现实,很显然,他们吹得太快,微信已经完全跟不上节奏了。
先来说说扫一扫,5.0 版本把扫一扫从二级菜单升为一级菜单,这个小改动让一些自媒体惊呆了,在他们眼里,扫一扫这么一变就变成了移动互联网的入口,能扫出个 O2O。
这么酷的交互方式再加上微信有几亿用户,简直就是无敌了,看到这里,我真是太佩服他们的想象力了。当然,扫一扫的功能确实不错,比如扫描文字实时翻译、扫建筑可以定位、扫描二维码可以进行支付等等,但目前来看,前面两个功能基本上已经没有人用了,已经成了鸡肋,大家在微信的场景下扫描二维码更多的还是关注微信号。
另外,扫码支付也是当初被人吹捧的一点,现在来看也确实有一些进步,比如北京地铁售货机就可以支持微信支付了。可是这种支付方式不是只有微信能做到,支付宝、拉卡拉等等都能实现,甚至在线下近场支付方面,支付宝的声波付款比微信支付更加便捷。而且二维码技术已经很成熟了,只要想做,58 同城、大众点评等等都可以实现。
扫一扫并没有成为微信阻击对手的壁垒,反而在微信的宣传推动下,扫一扫这种交互方式更加普及,倒是间接的帮支付宝们推了一把,节省了不少用户教育成本。这么看来,微信没扫出来 O2O,扫低了自媒体的智商倒是真的。
再来说说朋友圈,这个原本干净的地方已经成了微信最大的风险策源地了。现在的朋友圈,早上来一碗鸡汤,“你若安好,便是晴天”,中午的时候几个卖高仿货的朋友又要上新了,到了晚上就会有人发福利:“今天是马化腾生日,将本条信息分享到朋友圈并获得 10 个赞就可以升级成 VIP”。这些内容垃圾在严重骚扰用户的同时,也一步步的把微信推向万劫不复的地步。
虽然被披上了朋友圈电商的漂亮外衣,但是不可改变的事实是,朋友圈依然只是假货集散地。由于成本低、私密性强,朋友圈接替了淘宝成了高仿货的天下。而且,假货泛滥的朋友圈也已经引起了监管层的注意。记得上个月月底的时候,《中国之声央广新闻》开始关注朋友圈售假这件事,随后各大媒体都转载了这篇报道,在采访里腾讯表示会采取技术手段进行打击。
这几天应该有人会发现最近在微信上发支付宝、交易之类的关键词会被屏蔽甚至是封号,有人解读成是微信要封杀支付宝,事实上微信是在打击朋友圈电商。更早些的时候,厦门就抓获了一名利用朋友圈卖假货的女子,可以预见的是未来因为利用微信售假而被抓的案例应该会越来越多。
另外,由于朋友圈本身并没有非常好的信用担保机制,所以被不法分子假借电商之名进行诈骗的风险非常高。所谓的朋友圈电商,极有可能会因为触碰了监管层的政策红线而被叫停。
再来说说微信公众平台,前几天微信公布的数据是现在有 200 多万公众号,而且以每天 8000 个的速度在增加,自媒体们一听这句话马上就跟打了鸡血一样,也不去想一想,200 万公众号中坚持还在进行维护的有多少?那些坚持维护的公众号,又有几个是做的有点儿逼格的?
如果我没猜错,从公众平台诞生到现在,媒体们说来说去还是招商银行、太平洋咖啡那几个案例。这种状况也很好理解,无论是对于开发者还是企业,公众平台虽然提供了接口,但是无法解决用户问题。再完美的公众号,依然是要通过其他渠道来获取用户,而这种用户获取难度是非常高的。所以到现在,玩来玩去能玩好的还是那几个大品牌。
另外,就微信公众平台开发自有商场来说,B端店铺无法满足C端的需求。举个例子,我想买衣服,除非我目的非常明确的要买H&M或者优衣库,我可以直接进入他们的公众号去选购,但大多数时候不是这样,我可能想买衣服,但是买谁家的、什么款式、什么价位的可能没有确定,这个时候我是要去挑选的,但是在公众平台我要先去公众号A看看,再去公众号B看看,然后通过对比确定买谁家的,很显然这种体验是很难跟其他电商平台相比的。
当然,即使是这样,依然是有很多人在鼓吹,认为微信用公众平台颠覆了移动互联网。我只能呵呵了,微信还没颠覆移动互联网,读者的三观就已经率先被颠覆了。
移动 IM 市场已经不是几个月以前微信一家独占的格局了,易信和来往,一个有着运营商背景,另外一个背靠最大的电商集团,有着最大规模的电商用户,虽然目前还很难说谁能胜出,但以各方目前的投入来看,易信和来往算是背水一战了,IM 的这场竞争只会越来越惨烈。微信虽然在游戏方面取得了非常好的突破,但是在朋友圈和公众平台确实面临着非常大的危机,如何化解这场危机,就要看张小龙如何出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