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作者为 Josh Miller,他是 Branch 和 Potluck 的联合创始人。他在文中提出这样一个观点:媒体需要重新思考自己的定位,下一家超大型媒体公司会是一个类似 Twitter 的技术平台型公司。
我们公司 Branch Media 一直是游走在媒体和技术的交汇地带。看看我们的导师吧:Jonah Peretti,BuzzFeed 和赫芬顿邮报的创始人,媒体派;Evan Williams,Blogger、Twitter 和 Medium 这几家技术类平台公司的创始人,技术派。我们希望能做一个让多数人不再沉默参与到讨论中来的平台,但是最活跃的用户依然是传统的媒体人。
结果就是,我从两个世界中都学到了不少东西,而且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如果媒体公司愿意放下传统的条条框框,不去想“媒体公司该怎么做”,而是开始向技术产品派一样去思考问题,会有很大的机会。换句话说,如果媒体公司愿意接纳“移动潮”和“UGC”这些概念,会火。
关上门来,消费者领域的技术公司和媒体公司都会告诉你,由于移动端的增长,Web 端的流量已经不是在下滑,而是在迅猛的下跌。
如果你的网站上移动端的流量还没超过 Web 端,等等就快了。我碰到的所有产品经理和编辑对此论断都表示赞同,虽说此前我也曾低估了这一趋势的迅猛程度。
消费者一方面在移动设备上花的时间越来越多,一方面对原生应用的期待也会更高。同网站不一样,应用通常是没有 Beta 版的,人们会希望你快速迭代,给出更好用的版本。即使这样,内容发布者依然在放弃原生应用,转而采用更具扩展性、也更划算的响应式设计。一家主流数字出版商的头儿告诉我,几年前,媒体界的人都想做个原生 iOS 应用,现在,已经没有几家会花心思在这方面了。
他们是怎么想的呢?“既然我们的读者可以在 Twitter 或者 Facebook 上通过朋友关系获取我们网站上最精华的内容,干嘛还要用我们的原生应用呢?”于是大家索性去优化移动版网页,至少保证读者在 Twitter 上打开时还能看得过去。如果媒体公司能够像技术公司一样认真想想自己的基本假设呢?“好吧,我们也许该重新思考下我们公司到底是干什么的,我们到底要做出什么样的产品。”
在 Top 100 的免费应用榜中,没有一个是传统媒体公司,就连某些不知名的应用(比如这个 Police Scanner+)的排名都比纽约时报高。这就表明,问题不是出在界面或者速度问题上,而是更深层的原因。看看新闻领域里有哪些应用做的不错的,你会发现有 Reddit 和 Flipboard 这类应用,简单的说:
最好的原生产品,远比传统产品穿上移动的外衣要强许多。
虽然媒体和技术公司都在创造新的内容,两方却都将彼此视为完全不同的类型。媒体,是领工资的专业作者在编辑的监管下创造内容,技术平台公司,则是由海量用户无偿的生产内容,所谓 UGC。在现实中,其实都是在互联网上的输入框里打字的人类罢了。
大家之所以认为两者不同,通常是因为如下论点:专业的作者和编辑是不能快速扩张的,而 UGC 的体制则严重威胁到“新闻标准”。话虽如此,技术平台型公司和媒体公司却已经开始有融合的迹象了。技术型平台开始推出编辑型产品,比如 LinkedIn 的 Influencers,Facebook 的 Trending Topics,Twitter 的@EventParrot,Medium 的付费投稿人。同时,媒体公司也在像越来越多的读者开放自家的 CMS(内容管理系统),让读者可以在自己的平台上创造内容:比如 Gawker 的 Kinja、BuzzFeed 的社区投稿,Forbes 的投稿人网络,还有华尔街日报的博客。
想想也是有道理的:社交网络和智能手机的发展让每个人都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看法,专业作者和业余选手的内容因此可以在同一个品牌下共存。下一个超大型的媒体公司,其核心一定会是一家技术平台型公司,一定程度上对某些之前只是读者的人开放。倒不是说记者和编辑会消失,而是另一股势力会崛起,这批势力中的选手可能是某位教授或者业内专家,他们过去只能顶着一个随便取的名字,在文章下面的评论中发表看法。
再想一步,你会发现 CMS(内容管理系统)其实就是邀请制的技术型平台。
如果传统媒体继续在“媒体究竟该干什么”这类问题上浪费时间争论,而不去关注消费者的动向(移动化和 UGC),很可能会错失一波很大的机会。虽然我只是一个不懂广告业务的产品型选手,但是小心了媒体人,那些刚毕业整天拿着 iPhone 的孩子们,可能不会同情你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