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指漫无目的地在社交应用上滑动,最后停在已经很久没有点击的名字上。
犹豫了片刻,略带紧张地敲下几个文字。
“最近还好吗?”
又迅速地删去。
我可以通过 iMessage、WhatsApp、QQ、微信等各种方式去联系你,但又有何用?
关于智能手机对人们社交生活的影响,一直以来存在鲜明对立的两种观点。
在一部分人看来,智能手机极大丰富了人们的社交方式,促进了彼此交流。目前市面上除了即时通讯 app 这类常规社交产品外,还涌现了 Snapchat、Vine 等各种新潮服务。有观点认为,当移动设备充分利用了地理位置后,便可以帮助人们建立更好的”现实生活“连接——人们可以顺滑地在线上社交与现实生活社交之间进行切换。
另一些人则认为抛开技术、回归传统才是最好的社交方式。“如果你愿意,你可以说,我不想使用社交媒体,不想使用智能手机。”爱尔兰国立大学梅努斯的地理学教授 Rob Kitchin 谈到,“确实存在这样的人,他们不用智能手机也尽量不用信用卡,因为他们不想被追踪。即便没有这些产品,他们依然生活得很好。”
在上述两种观点之外,还有被广泛认同的第三种观点,也是一种折衷的办法——只要“有节制”地使用智能手机,就可以让其为自己的线上/现实社交生活带来最大价值。
但问题在于,上述的任何做法恐怕都难以帮助你真正地维持好一份社交关系。抛开技术、回归传统的社交方式会受制于时间、距离等因素从而影响彼此关系;智能手机的出现只是增加了联系方式的多样性和便利性,它不会给你发送消息的勇气。
换句话说,即便智能手机浪潮如此汹涌地袭来,人们社交行为的本质依然未变,你需要用心地去与在乎的人保持交流和热度。
那些停留在各种社交 app 上已经很少点击却不愿删去的名字,更多的时候可能仅仅是记忆的倒影,现实里我们已经选择或是被选择了放弃。
题图来自 wall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