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入大学时,我和同学都有过这样的质疑,“大学和我想象的不一样”“这不是我想要的大学”“这是一所大学吗”。有一天同学问我上大学感觉如何,我说简直就像高中一样,接着他又问我觉得理想中的大学应该是怎样的呢,我犹豫许久,无以应答。
真正的大学,我觉得至少不应该是流水生产般的知识灌输,培养赚钱机器的工厂。许知远在燕园记忆中写道:“我越来越不喜欢校园,她逐渐放弃了曾经固守的许多品质——特立独行、热情激昂,这些大学本来最尊贵的东西已经从校园的角落中撤退了,剩下的是世俗和麻木。”功利主义,物质需求,逐渐沉沦的大学精神,我们对大学越来越失去激情,变得迷惘、浮躁。大学本应该是学生们的伊甸园,年轻人的理想之地,灵魂自由放飞的地方,正如纽曼所说:“大学不是诗人的生地,但一所大学如果不能激起年轻人一些诗心的回荡,一些对人类问题的思索,那么这所大学之缺少感染力是无可置疑的。”
每年新生入学教育都会问同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要上大学?”学生们的回答也是年年相似,千遍一律。就好像我们在选择做医生是时是因为看中它收入高工作稳定好找对象而忘记了它初衷是救死扶伤。看过 Stephen Blackwood 对如何选择大学的看法,我惶恐地发现我竟从未有过高等教育,或许我们无法改变如今的教育现状,但我们仍然需要怀着理想,大学的理想,那道心中永不灭的光,穿透黑暗照亮生活的希望。
“中学时他伏案学习,到了大学他应该站起来,四面瞭望。”我们的大学生准大学生们应该清楚的意识到我们真正该去的大学是一所什么样的大学,而不仅仅是因为一纸文凭来证明你有过大学生活。下面就是哈佛大学、多伦多大学访问学者斯蒂夫·布莱克伍德(Stephen Blackwood)的那篇文章,也许能帮助我们明白些什么:
常有人为了上大学的事情向我寻求建议。一部分原因是,我有九个兄弟姐妹,从他们申请大学直到毕业,我都为他们提供了一些帮助;而另一部分原因是,我把半辈子时间都花在了大学里——首先是作为学生(我拿到了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然后是作为老师以及校园管理者,所以我对大学可说是非常了解。
如果我猜得没错的话,你——我这篇文章的读者,是个聪明、勤奋的青年,你对学习有浓厚的兴趣,并且不需要马上挣钱养活自己。简单来说,你是个念大学的绝佳人选。也许你已经参观了许多顶尖学府,而且你很可能已经根据自己的教育背景和经济能力为自己择定了几所准备报考的知名院校。
现在的你面对着生命中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你将要独自踏上人生之旅,去拥抱冒险和独立;你将在大学里学习和生活,并且在不久的将来,走向职业生涯。
而你首先要做的,是选择一所大学。这将会是你到目前为止所做出的最重大的决定;不仅如此,这也会是你一生中所做出的最重要的决定之一。那么,你准备怎样选大学呢?
我首先要告诉你一个坏消息:大学学位可并不是你获得高等教育和工作的保证。现在在美国,有半数新毕业的大学生没有工作,或者没有全职工作。这是怎么回事?
最近有一位知名的风险投资家跟我说,在过去 20 年里,他曾聘用过几十名常青藤院校的毕业生,而其中只有半数人能够完成一些简单的任务,比如进行网上调查,或者写一封措辞得体、校对正确的电子邮件。这位投资家的抱怨绝非偶然——美国商界每年都要花费数十亿美元让员工进行补救性学习,以弥补之前大学学习的漏洞。
所以,不管宣传手册、大学网站和大学一日游告诉了你什么,你很可能在花费了四年青春,投资了大笔金钱之后仍然收获寥寥。怎样才能阻止这种情况的发生呢?有什么方法可以让你在上大学之前,就能判断出是否能在那所大学里获得你所期盼的高等教育?
首先,你要注意观察各大学宣传自己的方式。
我在前不久曾撞见一块广告牌,是某大型公立大学设立的。它上面画着一个身着短裤和T恤衫的男孩,而他正挟着一块冲浪板,上面印了该大学的名字。广告牌上的标语写道:在轻松的生活中学习。
几星期后,在纽约附近某常青藤院校为预备生举办的一次导览活动上,我观看了一个 Glee(欢乐合唱团)风格的音乐短片。片中展示了大学宿舍和各种社交活动,但却没有丝毫提及课程和学业。这片子与其说是展现了大学生活,不如说是一次度假巡礼。除此之外,还有些学校大力宣传它们提供了“可以养宠物的宿舍”,或者“公寓式的”住宿条件。(Po 主吐槽:中国一些学校也以空调、暖气和校园环境作为吸引学生的“卖点”。)
如果你被这些宣传手段所吸引,那么你也许就该扪心自问:我究竟想要从大学得到什么?很显然,上面提到的这一切都不是高等教育。
确实,也有很多大学和文理学院采取了更为明智的宣传策略。它们会给你展示些漂亮的照片,上面有精致的书本、明亮的教室和微笑的学生;它们还会提到如“人文教育”和“辩证思维”这样的漂亮词语。但是你真的打算仅凭着大学宣传材料的一面之词,就投资四年光阴和 25 万美元吗?我对这一点表示怀疑。到这时候,也许你就要抛开官方宣传,对大学本身进行更深入的了解了。
但是要怎样做发掘更多信息呢?我接下来的说法可能会让你惊讶:选择大学的标准,并不是它的排名、就业统计、或者其毕业生的平均收入;唯一的一个判断标准是:它是否将你当作一个成年人来对待。如果大学连这一点都做不到,你怎么能期盼它帮助你成为一个有智识的成年人,成为一个有责任感的公民?
但是,很多高等学府并不将你看成是有独立思考和行为能力的成年人。恰恰相反,它们还把你当成一个需要训导和督责的孩子。它们会严重地限制你的思想和言行。
如果一个大学对思想自由和与之相应的言论自由都支吾不清,你怎么能够期盼从它那里学到辩证思维?要知道,所谓辩证思维,就是要仔细考量不同的观点,分析其各自的优缺点啊。
思考本身不应受限于任何既定的观念。人的逻辑推理能力也不应当为规则所束缚,而只应为追求真理而存在。
所以,一所真正优秀的大学的标志是其思想上的兼容并蓄——但是在大多数大学里,却只有对权威的盲从。学生看似彼此不同,但是却都相信同样的东西;与众不同的观念则被边缘化了,甚至为人嘲笑。
如果你的大学反对“思考”,你又怎么能学会思考?
除此之外,你还能通过大学提供的课程来了解它。比方说,要警惕那些不鼓励学生阅读原始文本的课程——在课上,你会直接阅读柏拉图、莎士比亚、简·奥斯汀的著作,还是只能看其他人的评论分析?要知道,你需要接触的,是那些可能会影响你一生的书籍,而不是别人得出的结论。
如果你不太清楚某一门课到底能教给你什么,就写封电邮问问这门课的教授吧。你可以恳切地向他要一份教学大纲。这也是你作为成年人,对自己的决定负责的表现。
在网上调查结束之后,你就需要放下电脑,亲赴大学去看看了。除了亲自步入校园、走进教室之外,再也没有更好的办法能让你了解这所大学了。
课堂人数有多少?课堂氛围怎么样?学生看起来是真的在认真思考和学习吗?或者他们只是歪在椅子上刷微博、发短信?而最重要的是,在一节课结束之后,你是否被深深吸引,还想要来?如果答案是不,那么就别再来了。要知道,交了学费之后,你的态度也不会改变。在大学教室里听过几堂课之前,你可以先不必考虑选大学的事。
接下来你需要自问的是,你觉得你在校园里遇到的学生怎么样?他们看起来是否拥有你一直盼望的思考和学习的自由?他们是否因为新的发现、精彩的辩论和个人的独立而欢欣愉悦?又或者,他们看起来就跟你高中的朋友们一个样,只不过是多了些派对经验?
接下来,就是选择大学的终极问题:这所大学给你的感觉像不像是高中?一所大学越不像高中,就越不可能试图控制你,也就越有可能将你当作成年人来对待,为你提供真正的高等教育。
那么,真正的高等教育是什么?
真正的高等教育,会教给你学习、分析和寻求事物本质的能力,而这种能力是可以用于处理任何事情的。
真正的高等教育,会通过艺术、文学和科学的历史来带你领略真、善、美的本质,会指引你进行大胆的实践,让你获得持续一生的友谊和幸福;真正的高等教育,会把你当作一个有灵魂、有智识、有人格的人;真正的高等教育,会唤醒你内在的某种精神,这种精神的名字是自由。
最后请记得,不要屈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