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底智能手机怪象:死机像买彩票 新机总断货_最新动态_新闻资讯_程序员俱乐部

中国优秀的程序员网站程序员频道CXYCLUB技术地图
热搜:
更多>>
 
您所在的位置: 程序员俱乐部 > 新闻资讯 > 最新动态 > 揭底智能手机怪象:死机像买彩票 新机总断货

揭底智能手机怪象:死机像买彩票 新机总断货

 2013/10/1 18:56:43    程序员俱乐部  我要评论(0)
  • 摘要:对于智能手机,你常常听到这样的抱怨:电池太不抗用了;玩游戏一点都不流畅;什么破摄像头,把我拍的这么丑……当然,另一些时候,你听到的抱怨也许是这样的:为什么我的手机总死机?为什么新品刚上市就断货?为什么我刚买没多久它就降价了啊……第一类抱怨,基本和硬件配置有关,我们纵然无奈,但也有迹可循;第二类问题,则相对有些奇妙,起码,它的现象和本质并不太容易猜透。今天,我们就来重点分析一下第二类用户的抱怨—&mdash
  • 标签:手机 智能手机 智能

揭底<a href=智能手机怪象:死机像买彩票新机总断货" />

  对于智能手机,你常常听到这样的抱怨:电池太不抗用了;玩游戏一点都不流畅;什么破摄像头,把我拍的这么丑……

  当然,另一些时候,你听到的抱怨也许是这样的:为什么我的手机总死机?为什么新品刚上市就断货?为什么我刚买没多久它就降价了啊……

  第一类抱怨,基本和硬件配置有关,我们纵然无奈,但也有迹可循;第二类问题,则相对有些奇妙,起码,它的现象和本质并不太容易猜透。

  今天,我们就来重点分析一下第二类用户的抱怨——关于智能手机的那些怪现象。

  死机:有点像买彩票差别的是中奖率

  很多智能手机用户都有过“死机”的经历,画面不动,或者干脆屏幕一黑,常规操作无法恢复其活力的,我们称之为:“手机死了”。

  死机和质量有着最根本的关系。苹果的 iPhone 可能几个月也不死一次,路边的山寨机,常常整得你死去活来。智能手机为什么会死机?

  现在假设你和我都穿上了隐身衣,我们悄悄潜伏到手机公司测试部门,看看一部智能手机的测试过程是否符合规矩,为什么会让可能死机的产品通过检验。

  在迈进手机研发大厦前,简单介绍下一部手机的诞生流程,以免进去后迷了路。

  手机的诞生简单可分为“预研--设计--研发--测试--制造--销售--维护”几个环节。这期间很多流程都是相互交叉,甚至来来回回折腾不休。例如测试会提前到研发初期介入,来保证产品的问题能提前发现,还有即便进入到研发和测试的末期,设计环节也有可能提出新的变更——然后一部分甚至一大部分成果需要推倒重来。

  走进测试部,你会发现一台台手机被连接到电脑上,电脑屏幕快速运行着一行行神奇的代码。这便是手机测试的核心环节——跑测试用例。

  我们简化下,测试用例是根据经验和需求,设计出手机可能存在的各种场景,简单到“拨出一个电话”,当系统运行这个用例时,电脑把指令传给手机,手机就会真的拨打一个号码,然后反馈一个结果回来:成功,或者失败。

  一般手机公司的测试用例库里,会有几万甚至十几万的测试用例,然后根据手机型号的不同,选出其中一部分进行针对性测试。测试通过的,打一个对号,测试不过的,测试员会提交一个“问题单”给测试经理,再通过研发经理辗转到开发对应代码或硬件的工程师手里。

  如果问题单被研发人员解决了,会把修改的硬件或软件再次提交给测试部门,进行二次验证(术语叫回归测试)。

  一台手机的研发过程,基本上就是开发部门与测试部门的博弈过程,一路的刀光剑影。测试部的 KPI 就是谁提的问题单更多更狠,开发部的绩效则是保证进度和少出问题。所以,两者基本上就是天敌。

  手机研发是个系统活,不可能等到最后再去看是否合格。精明的管理者会在整个流程里设置多个检测点(术语叫 TR 点),每个点必须实现一部分目标。这样可以做到风险可控。

  对于暂时无法解决的问题,测试与研发经过友好或者激烈的讨论,决定“解决掉”,不管了,装作什么事都没发生。

  OK,这就是死机的根源。一部分问题单由于能力问题,或者是测试过程太复杂,手机厂商会根据风险评估来把他们屏蔽掉,并且有一个很欣慰的理由——留待后续版本解决。因此,这些没有通过的测试用例,如果偶尔被你在操作时复现了,那基本上就是一个结局——死机。

  手机死机的另一个常见可能,和情景无关,叫做“内存溢出”。

  实际上,手机每次运行一个程序,都会占用一部分内存,然后在退出是释放掉。但有时候,出于某些设计上的 BUG,程序退出后没有释放内存或释放不充分,就导致手机越用内存越少,这时候,如果忽然开启个大程序,剩余内存不足以承担,那就只剩死机或重启一条路了。

  对于大部分的功能和应用场景,手机厂商是会负责测试通过,不可能打一个电话就死机。

  至于为什么有的手机容易死机,有的手机不容易死机,其实道理也简单。研发能力决定了遗留问题单的多少,测试能力和责任心决定了测试用例的多少,还有各种不可控的因素,例如制造工艺的粗糙、操作环境的变态等,也会提高死机的概率。

  缺货:缺的不是货是预估销量的经验

  死机的问题基本上心里有数了,接下来去采购部和制造部看看缺货是怎么一回事。

  有个怪现象最近很流行。某款旗舰机发售,大家排队购买,结果队伍还没排完,手机就卖光了。

  是手机厂商不愿意赚钱?当然不是。对于采购部来说,他们需要为手机的生产提前预订或囤积各种配件,从 CPU、内存到摄像头、外壳甚至包装用的盒子。

  但这里面会有一个小问题:采购的价格一般是根据订货量多少来衡量的,买过菜的朋友都明白这个道理。但一部手机上市前,很难准确估计出它的具体销量,配件订多了,价格是便宜,但积压的库存反而更亏。

  那就少囤积些配件?这正是手机缺货的原因之一。为了规避可能风险,手机厂商在采购零部件时,不会太冒进,可一旦手机销量超过预期,配件囤货用光了,那就是缺货没商量。

  还有另一个可能,是意外的零件供货不足。于是,手机厂商会对关键部件采用从多家供货商进货的方式,来尽量规避这样的风险。

  但这不是缺货原因的全部,接下来再去制造部挖点料。这里的制造部不仅是手机厂商的制造部门,因为大部分手机是代工制造,因此也包括代工厂在内,为了便于描述,统称“制造部门”。

  在制造部,则是另一番景象。所有的机器全部开动,加班加点大生产。但为什么只有两条产品线在生产这款热销手机,其他八条线都在加工别的产品?

  手机制造基本外放到代工厂,而一家代工厂会接收不同企业的加工订单,这里面就有一个排期问题。厂商会根据自己产品的销量预估,给代工厂下订单,安排工期和具体哪几条产线来生产。但如果这个销量估计不准确,而代工厂的其他流水线又排满了,那结果还是一样的——缺货。

  所以说,估计销量非常重要。

  当然,以上所述并非手机缺货的全部原因,还有很多人为或者厂商刻意制造的因素。

  降价:降与不降之间拼的是面子

  在手机产品降价的历史上,有两个极端的代表,苹果和诺基亚。苹果产品在下一代发售前几乎从不降价;诺基亚的旗舰则基本上以几个月降一次的节奏,和 iPhone5 同时代的 Lumia920,如今价格已直追小米。

  关于降价,我们要探听的是成本控制部门。

  一部手机的定价是集体智慧的结晶。首先,市场部会估算出手机可能的销量,然后研发部根据自己投入的人力物力,算出每一台手机的研发成本;采购部拿着 Excel 表格,也捣鼓出每台的硬件成本;最后,其他支撑部门和市场营销团队给每台手机加上宣传和渠道成本,这个总和就是手机的基本价值了。

  但经济学家早就教育过我们,价值不等于价格。加价多少,要看厂商的良心,以及对品牌的信心。

  促成降价有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表现出来就是主动降价和别动降价。

  先说内因。手机的价格绝大多情况下是要高于成本的,其中硬件、包装甚至渠道的部分是和每一台手机挂钩,基本不变(采购价格可能会变化,但幅度不大),而软件研发成本在手机上市后就不变了(暂时忽略部分维护成本),手机销售越多,每一台分担的研发成本和市场前期宣传成本就越低。当手机销量超过预估值时,每一台手机的成本就开始下降,这时候,降价便成为了理智的可能。

  再说外因。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新手机的快速推出,让每一款机型都朝不保夕地在市场上拼杀着。当新一代机型上市,或者竞争对手压低价格,手机厂商势必要考虑调整自己产品的定价。如果此时销量已超预期,那么降价便是顺势而为;如果销量不佳还非降不可,那就只能从自己的利润部分开刀。

  会不会有手机把价格降到比成本还低?记住,手机成本是一个浮动变化的过程。

  当一款手机在早期高价格时赚了很多钱,那么,其在销售末期可能会降低到成本价甚至跌破成本去销售,虽然这时卖一台就赔一台,但加上早期赚的利润,总成本还是远低于总营收的。

  为什么不直接停产,这样获得的利润不是更高吗?

  虽然账面上是这个道理,但厂商们追求的不仅仅是利润,还有出货量、市场地位等诸多因素。如果能在已经大赚的前提下,牺牲掉部分利润,来换取更高销量和更大市场,对于品牌、用户群体甚至股价都有良性促进。

  总之,有一个真理永远存在:市场里,企业永远比消费者更精明。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