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年前,我以一个本科毕业生的身份走进了移动局。作为新员工,尤其是非邮电院校毕业的员工,我对通信行业的理解非常薄弱,基本没有专业知识,所以没法直接干具体工作。和我同期来的专业学生,已经开始上岗做工程、维护、管理了,我仍在帮很多的人打杂。老同志不习惯打字,他们手写完成文件后,就由我来录入誊写并套在红头稿纸里打印,老同志事情多,没时间接电话,就由我来代接。结果,在打字、接电话和发文件同时,在态度热情、把问题准确地转述给相关同事同时,我也记下来他们如何处理专业问题,以及工作所必须的专业知识,学到了很多专业知识和问题处理方式。
现在大家都是电脑直接上 OA,有事打手机,以前我的这些机会,现在运营商里的大多数年轻人没有。
那是个移动通信快速发展的时代,但全单位才二三十人,因此,除了自己的本职之外,临时被人叫过去帮忙,是常有的事儿。我嘴勤腿勤,做什么事情都觉得新鲜有趣,哪儿缺人手的时候我都愿意去搭把手。所以在各种帮工的同时,我得以做过了当时移动局的几乎所有部门的工作,工程、维护、业务、甚至会务组织,都有我的身影。
现在大家各司其职,分工明确,以前我的这些机会,现在运营商里的大多数年轻人也没有。
工作一年多之后,我终于有了自己比较固定的专业,就是总部的结算系统建设。以前我不懂,但我向集成商学习,与他们一起做开发做维护,与大家一起熬夜钻研,终于在我 24 岁的时候,由我负责的全国漫游结算系统上线。
这些机会,现在运营商里的大多大年轻人还是没有。
再后来,对各省的计费管理成了我的新任务,不懂这方面业务的我,又开始向省公司学习。从最初年幼无知压不住场,甚至开会时被省里的专家嘲笑,到后来专家们被我诚恳态度感动,愿意教我帮我,让我站在他们的肩膀上,提出省级计费系统集中的构想和实施方案--那一年,我 26 岁。
这些机会,现在运营商里的很多年轻人依旧没有。
进入新世纪,支撑系统从计费结算扩展到了 BOSS,增加了营业、账务、客服,在技术方面又要学习cangku.html" target="_blank">数据仓库,这些我又不懂了,但是很多集成商懂,IT 设备提供商懂,于是他们又成了我的老师。
再到后来,咨询公司成了我们的老师,足不出户便知全球动向。很多全球最优秀的企业和最精英的团队,都围绕在中国移动周围,争相介绍最先进的专业技术、商业理念和发展趋势,甚至以能与中国移动交流为荣。
这些机会,现在运营商里的很多年轻人仍然没有。
当年,行业专家教育我说,未来需要的是"T"字型人才。这一横,是技术和视野的宽度,而一竖,是专业的深度。一横越宽、越厚,将来才可能越深,如果只一味地追求深度,而忽视了宽度,就象一颗没有头的钉子,只会被一直砸下去,不会有其他机会。
如今,运营商里的年轻人,带着光环离开学校,走进辉煌的殿堂,之后就象一颗螺丝钉,被安排在固定的岗位上发光发热,之后所学的内容多与具体工作有关,沿着一个方向持续深入,鲜有横向扩展或跨专业跨学科的机会。到最后,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觉得没了机会,放弃了专业学习,改去学行政,似乎这样才有唯一的成长空间。
其实,他们缺的不是机会,而是那些看似无用的"打杂"经历,而是自己横向的积累与开阔。如今,虽然来自厂商的技术和信息,质量和可信度都有下滑的趋势,但学习也从书本、文档、展会和交流,演变为以互联网、SNS 为主的,更加扁平化的交互方式。虽然没有了常规的学习方式,但互联网却能够告诉你,一个更真实、更广阔的世界。
在这个时代,已经不缺机会,缺少的只是努力。更关键的是,这些机会都是新的,运营商的年轻人能够认同,但很多老同志们已经无法理解、不能接受。
所以努力吧,骚年,这个世界迟早是你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