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 7 月 28 日消息,来源于国外科技网站的一篇文章中,笔者受邀事先观看了乔布斯传,透过主演艾什顿·库奇对这位已故苹果公司创始人有了新的认识,以下为笔者详述:
企业家" />
昨晚,我看了艾什顿·库奇领衔主演的传记片《乔布斯》,电影讲述了苹果公司创始人的故事。随后我认识到:乔布斯不能算是一个有颠覆倾向的开拓者。
电影直到 8 月 16 日才会正式上映,但发行该电影的工作室 Open Road Films 邀请了我和 ReadWrite 网站的团队在旧金山首先开了小灶,先睹为快。之后我主持了一个问答环节,邀请到了艾什顿·库奇以及电影的导演斯特恩。
刚入美国流行文化圈时,库奇里给人的印象可能是一个帅气喜剧人才。但近几年来,他不断朝着成熟演员的方向发展,并成为连接好莱坞和硅谷的天使投资人,支撑着像 Flipboard、Path 以及 Airbnb 等创业公司。
库奇和观众说他从未见过乔布斯本人,但一直很喜欢他,为他的过世感到非常痛心。“我喜欢一个我并不了解的人”,他说道,那是因为乔布斯通过他创造的产品在追求人们的爱戴。
——追求爱戴势不可挡
如今在硅谷有一种潮流,改变如同洪水决堤一般,将旧的事务一并卷走,辞旧迎新。开创者们高声呐喊着要颠覆几十亿的产业,以此吸引风险资本家们。
但《乔布斯》所传达的思想却截然不同。通过电影了解乔布斯从 70 年代到新世纪最初几年的故事,其中最出彩的不是他颠覆时的摧枯拉朽,而是在破碎和停滞时的力挽狂澜。
颠覆诚然容易,但并不奏效,只不过是在技术领域的乱发脾气,仅此而已。乔布斯在苹果公司的所作所为正与此相反。
——一段变革的简史
如果你不住在旧金山,不住在办公园区或是环境优美的南部郊区,或许你会误以为苹果近年来的创新只是突如其来的改变。经典的乔布斯式营销方式一直在试图将每部产品都打造成革命性的级别,华丽的揭开一个又一个不凡之作。
在短短的两小时内,电影《乔布斯》讲述了苹果早期团队是怎样一步步在上一代产品的基础上推陈出新的。
比如说苹果一代,没有键盘和显示器(虽然比起当时其它计算机要完整得多)。乔布斯和联合创始人史蒂夫·沃兹尼亚克就发觉,应该制造一款多功能合一的设备来满足大众市场,于是苹果二代应运而生。
苹果二代在教室的应用为日后 Macintosh 在该领域市场的成功打下了基础。
而《乔布斯》中的故事就在 iMac 和 iPod 推出时结束,这些发明依赖的是在工业设计上数十年的努力以及对于音乐创作者的无比珍重。
接下来诞生的 iTunes 音乐商店、iPhone、应用商店、iPad 都顺理成章,一脉相承。有些可能出乎意料,但都是一步一个脚印,创新接着创新。这中间并没有那种颠覆式的潮流,这些改变都是有节奏的,稳扎稳打,把苹果和所有人一步步带向另一个层次。
——在被颠覆中重建
乔布斯的讣闻时常列举了那些被他所改变的产业。但他从未破坏这些产业,我曾说:他每次都在这些产业已经要被颠覆时带着对策参与进来。
就那音乐产业来说,苹果开始涉足这行时,纳普斯特已经要被时代所颠覆。同样,乔布斯看到苹果在阅读领域的契机时,亚马逊已经打破了自身和出版业的均衡。
当乔布斯真心的试着去颠覆什么的时候,就拿 Lisa 计算机或他的 NeXT 智能终端来说,他却一败涂地。
最好的发明并不是从天而降。例如支付服务 Square,虽未能代替信用卡,但让那些最小额的交易简化了不少。再比如 Twitter,从一个古怪的内部聊天工具到世界范围内的虚拟世界诚然是多年努力的结果。这些都不是颠覆性的技术,而是渐进的,需要耐性和愿景来驱动的。
如果要找出一个看《乔布斯》的理由,我会说:它让我们了解到,真正有价值的技术无关颠覆与混乱,而是需要激励团队为了远大目标努力,创建经久不衰的体系与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