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的代码界“女神”李雪:在编程中找到自己的“灵魂”_最新动态_新闻资讯_程序员俱乐部

中国优秀的程序员网站程序员频道CXYCLUB技术地图
热搜:
更多>>
 
您所在的位置: 程序员俱乐部 > 新闻资讯 > 最新动态 > 90后的代码界“女神”李雪:在编程中找到自己的“灵魂”

90后的代码界“女神”李雪:在编程中找到自己的“灵魂”

 2013/7/24 10:40:25    程序员俱乐部  我要评论(0)
  • 摘要:在第二届微软“编程之美全国挑战赛”总决赛中,冠军是一名来自北京邮电大学的大三女生,她的名字叫李雪,今年21岁。本次决赛最大的不同之处就在于,这是在微软的云平台WindowsAzure上进行的。在云平台上展开竞赛,这让很多在校大学生提前接受了云计算的“洗礼”。本届的“编程之美全国挑战赛”一共吸引了13000多名来自全国40多所高校的优秀学子报名参加,其中不乏来自清华、北大、上交大等以计算机专业而闻名的顶尖院校的学生。万人竞技
  • 标签:代码 自己 编程
class="topic_img" alt=""/>

  在第二届微软“编程之美全国挑战赛”总决赛中,冠军是一名来自北京邮电大学的大三女生,她的名字叫李雪,今年 21 岁。本次决赛最大的不同之处就在于,这是在微软的云平台 Windows Azure 上进行的。在云平台上展开竞赛,这让很多在校大学生提前接受了云计算的“洗礼”。

  本届的“编程之美全国挑战赛”一共吸引了 13000 多名来自全国 40 多所高校的优秀学子报名参加,其中不乏来自清华、北大、上交大等以计算机专业而闻名的顶尖院校的学生。万人竞技,竞争的激烈程度可想而知。李雪同学能从 13000 名参赛选手中脱颖而出,绝对可以让大多数“爷们程序员”汗颜了。

图:李雪的生活照

  

  以下是 CSDN 对李雪的专访:

  初中就开始接触编程,文化课成绩也因此而提升

  CSDN:在大多数人的眼中,编程都是男孩子做的事情,你为什么会喜欢编程,从中可以发现哪些乐趣?

  李雪:我接触编程其实是一件挺偶然的事情。在初中的时候,有一个教我们计算机课的老师带我们入门,当时也没有想那么多,就是觉得挺有意思。到了高中之后,也就参加了信息学竞赛,当时我们竞赛小组的关系比较融洽,学习氛围也比较好,相互之间都是朋友。然后大家一起学习编程参加比赛,那种互相帮忙调试程序的感觉也很好。对我而言,通过学习编程,首先是找到了自己的兴趣;另一方面,每编写一个程序,调试完一个 Bug,都有一种满足感和成就感。

  CSDN:那么你在初中和高中读书时,会花很多的精力在编程上吗?有没有影响自己正常的学习?

  李雪:在初中的时候,我只能说是了解编程,谈不上花费很多的时间。到高中之后,我差不多都是每天按时上课,课下也是快速地完成作业,剩下自习课的时间都是泡在机房里面。虽然参加竞赛占据了很多的时间,但是文化课的成绩也随着在进步。可能是刚开始的时候还没有找到正确的方法,当我找到了恰当的学习方法之后,即使时间少一些也无所谓了。步入大学之后,我投入的精力比较多,每天都在训练,甚至暑假也是一直待在机房里面。

  CSDN:现在每天大概花多少时间在编程上面?

  李雪:暑假集训的话,每天大概花 12 个小时训练,平时的话,因为还要上课,基本上都是五六个小时。

  CSDN:感觉编程很枯燥吗?

  李雪:不枯燥。因为就像有的人很喜欢写文章一样,也许在别人眼中,作家就是一直在敲打文字。但是他知道自己写的东西是跟别人想象中的完全不一样,而且写出来的文字,都有自己的灵魂,他能够从中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编程之“美”

  李雪对编程的理解恰恰与微软“编程之美全国挑战赛”的主题不谋而合。微软(亚洲)互联网工程院首席开发经理,同时也是本次大赛的评委会主席的邹欣在接受 CSDN 采访时表示,现在和编程相关的比赛其实很多,但是微软想做的是一个不那么艰苦的比赛,希望能够把编程里面的创意、设计及创新的想法,通过团队合作的方式表现出来。不是大家传统印象中艰苦的编程,而是充满乐趣的编程,这是微软“编程之美”比赛想展现的最重要的一个“美”。

  另外,微软过去两届的编程之美比赛都是围绕着大数据、云计算这些看起来很复杂的课题来开展的。把复杂的东西通过简单的形式展现出来,这是大赛展现出来的编程的第二个“美”。

  相信本届微软“编程之美全国挑战赛”最终由李雪这样一位“程序媛”摘得桂冠,也为大赛和编程增加了一“美”。

  细节决定成败,会把每一个算法都搞明白

  CSDN:在编程过程中,有没有对自己影响很深的故事?

  李雪:在高二的时候,有件事对我的影响很大。因为在那个时候(一般情况下),比赛只能参加到高二,如果高三再参加比赛,很可能会影响到高考。在我高二那年的比赛中,因为没有考好,我就没有保送资格。这件事对我的影响特别深,当时在比赛中遇到一道题,其实那个算法之前也学过,以前感觉自己好像会了,但是在比赛结果出来之后,才发现自己之前想的都不对。也是通过那次比赛,让我真正理解了那个算法,不过当时我也是很不服气,于是我顶住压力继续参加比赛,因为当时班主任不太支持。我是在高三的时候才拿到了竞赛的一等奖。正是那次比赛,让我在态度上比以前更认真,不管是写算法,还是编写程序,我一定会搞明白,每个地方都不会粗心。

  跟大学很多女孩一样,喜欢打乒乓,不喜欢跑步

  CSDN:在我看来,编程不仅是一项脑力劳动,也是一项体力活,你觉得编程很累吗?有没有意识到健康的身体对编程的重要性?

  李雪:我个人的感觉,其实编程并不像很多人想象的那样,就是一直坐在那里,没日没夜的写代码,生活也不规律。就我自身而言,无论是学习还是看书或者是去机房训练,都是按点来、按点走,几乎不会熬夜。我都是根据自己的生物钟,作息很规律。当然肯定不能长时间的坐在那,也应该过一段时间休息一下。而且我们机房这边也有乒乓球台,大家晚上的时候,就一起出去打乒乓球。

  CSDN:很喜欢打乒乓球吗?

  李雪:还可以,就是打的不怎么样。

  CSDN:经常跑步吗?身体好不好?

  李雪:比较少。身体挺好的,我平时比较喜欢多走走,打乒乓球,有时候会踢毽子,感觉跑步太累了。

  CSDN:北邮给你留下最深的印象是什么?有没有对自己影响特别深的人?

  李雪:北邮给我最深的印象,就是它的学术氛围特别浓厚。北邮算是专业性比较强的工科院校,不像很多其他的综合学校,北邮开设的理科专业很少,人文专业更少,像医学这样的专业都没有。虽然有一些同学会觉得有点枯燥,但是我个人还蛮喜欢的。感觉北邮可以让我专心于自己的学术研究,尤其是在上实验课的时候,大家的态度都特别的认真,北邮的学风也非常好。

  谈到对我影响特别深的人,首先想到的就是 ACM 集训队的教练房鸣老师。如果不是他给我加入集训队的机会,我很可能就不会在编程上面付出这么多的努力,也就没有了后面的故事。

  ACM 大赛那点事

  ACM 程序设计大赛(以下简称 ACM)是大学级别最高的脑力竞赛,素来被冠以"程序设计的奥林匹克"的尊称。大赛自 1970 年开始至今已有 30 年历史,是世界范围内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程序设计竞赛。

  CSDN:这次去俄罗斯参加 ACM 大赛,有没有发生一些特别的事情?

  李雪:我感觉有意思的事情挺多的,其实每次出去比赛都挺有意思的。我们 7 月 5 号回来的,不过这次去俄罗斯参加决赛有些曲折。就在离开的前一天,因为各种原因,我们的两位随行老师被拒签了,于是只有我们几个队员独立去参赛。当时老师的准备是比较充分,而我们自己准备工作并不太多,结果到了俄罗斯那边,我们不会讲俄语,他们会讲英语的人也比较少。反正就是各种尝试,这也是对我们能力的一次考验。

  CSDN:比赛结果出来了吗?排名多少位?

  李雪:比赛是当场出结果,北邮的目标就是拿到排名,我们团队相对排名为 48 名,基本上完成了任务。

  CSDN:国内有多少大学参加?参加世界的 ACM 总决赛的团队,一共有多少?

  李雪:中国大陆有 17 所高校参加,这是通过亚洲区的预选赛,选拔出来的 17 所高校。然后全世界共计有 120 多个团队参赛。

  CSDN:我们都知道 ACM 是一个计算机领域顶级的大赛,它给你的生活带来了什么影响?

  李雪:我觉得 ACM 让我学会了团队合作。在此之前,我也没有跟别人组过队,一直都是自己一个人。这次参赛让我感觉到自己一个人和组队相比,差别还是挺大的。其实我们学校里最强的队伍,也许三个成员的个人实力都不是最强的,但是这三个人恰好能力互补,而且彼此之间的合作非常默契,相互之间的沟通也比较顺畅,所以就能够达到一个很好的比赛结果。我以前虽然接触过编程,但是和人交流,包括比赛的时候互相查错,验证思路是否正确这些,其实还是从这个比赛当中学到的比较重要的能力。因为以后不管是工作还是搞研究,实际上都是这种形式。

  从 13000 名学生中脱颖而出

  邹欣对李雪的评价很高,他认为李雪和她的队友不仅在比赛中的配合的十分默契,而且时间把控能力也非常好。利用有限的资源,通过两人的合作,把事情做出来,这是李雪和队友胜出的关键。

  微软亚洲研究院学术合作经理吴国斌在接受 CSDN 的采访时表示,微软举办“编程之美”大赛,第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就是希望为学生提供一个平台,在这个平台展现算法之美,编程之美;第二个方面,微软也希望让同学们提前感受到企业的编程模式;第三个方面,Windows Azure 刚刚落地中国,也希望让同学们提前感受到云平台的魅力。

  CSDN:得知自己是第二届微软编程之美挑战赛的冠军,当时什么心情?

  李雪:当时真的没有想象到,甚至有点难以相信的感觉。因为我在参加比赛的过程中,完全没有考虑名次的问题,包括进入复赛之后,也没有考虑过这件事情。当时也就是想去微软,体验一下他们的工作环境,感受一下微软公司的氛围。不过最终比赛结果出来的时候,肯定是非常高兴,也感觉自己特别幸运。可能是运气比较好吧,但是自己也确实努力了,拿冠军还是很开心的。

  CSDN:这次比赛,编程环境使用的是微软的云平台 Windows Azure,这跟你以往接触的编程环境是不同的,你感觉 Azure 云平台怎么样?

  李雪:Azure 云平台给我特别大的感触:第一就是它的功能特别强大,在开始看资料时,本来是想学透彻的,但是后来发现是学不完的,Azure 支持很多种编程语言,提供很多不同的服务。

  第二就是 Azure 带来的挑战也很大,仅仅是看教程,我就看了快两周的时间。可能因为这个平台比较新,可供参考的资料和经验都不多,还需要自己的摸索。在 Azure 云平台上编程跟以前编程的很多标准用法都不一样,很多的东西还需要去尝试。

  CSDN:参加过这次比赛以后,怎么评价微软这家公司?未来会不会考虑去微软工作?

  李雪:目前来讲,不会马上去工作,我正计划读研。因为我本身也是想去一家 IT 公司工作,微软肯定是会考虑的。微软给我留下的印象就是他们做事组织性很强,特别有条理。我以前也参加很多比赛,微软的“编程之美”在组织上是做的非常优秀的。从初赛到复赛,每一次都会及时通知,在比赛之前都会发好几封的邮件进行提醒,每一个地方做的都很好,让人感觉特别有条理。微软公司给人的感觉,就是非常人性化,工作环境也特别好。我们比赛的那几天,大家编程都很辛苦,经常会有人来送一些零食,考虑特别的周到。

  CSDN:有没有考虑过创业?

  李雪:没有考虑过。我觉得创业跟人的性格有关,这不仅仅是技术和能力的问题,我还是比较青睐于在大公司工作。

  CSDN:未来会不会考虑出国深造?

  李雪:有可能。但是在读研阶段,应该不会出国,工作以后很有可能。

  CSDN:你身边的同学,他们都有什么想法,有没有考虑过创业?

  李雪:我了解的身边朋友,计划创业的很少很少,几乎没有。大概有一半的人,是想去 IT 公司工作,还有一半的人会选择出国或者是读硕、读博,希望再深造。

  微软的人才计划

  在谈及微软是否希望通过组织此类比赛招揽像李雪一样的人才,同时在学生群体中推广 Windows Azure 时,邹欣表示,从短期来看,当然希望这样的比赛可以帮助微软找到优秀的人才;从长远来看,即使这些人才未来进入到别的机构,也能帮助微软拓展与其他机构合作的机会。但更重要的是,这类比赛的关键还是帮助高校学子在学生时代就能够接触到云计算,当然未来他们能够用 Windows Azure 这个平台进行创新最好,但也说不准他们当中有人未来能开发出另一个云平台。

  据吴国斌介绍,负责高校合作的部门是微软亚洲研究院在 98 年建院时成立的第一个部门。目前,微软的人才培养计划已形成一个金字塔,包括面向广大高校学生的微软学生技术俱乐部,更有将近五千人在微软亚洲研究院进行过实习,还有针对本科生的微软小学者计划、针对年轻博士的微软学者计划,以及与部分高校合作的博士生培养计划等。微软非常希望帮助中国培养更多的计算机领域的优秀人才,进而推进整个中国计算机科研的发展,而李雪正是其中的一个代表。

  相关阅读: 美在丹棱街 5 号——记第二届微软“编程之美全国挑战赛”冠军李雪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