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阿里巴巴入股后,新浪微博开启了高速的商业化发展模式,微博里的淘宝广告也充斥进来。背靠阿里巴巴这棵大树,新浪微博希望通过社会化营销产品快速变现。可新浪微博的广告投放方式,没有充分考虑到用户感受,仿佛是将淘宝直接生拉硬拽到了微博上。
这样的方式可能导致的直接结果是:迫使用户减少使用新浪微博的频率;并且实际的商业收入效果并不明显,只不过在报表中的数据显得很好看而已。这让我想起了微博的特产:僵尸粉——同样是为了做足表面工夫而存在;用户和企业主需求处于对立面。
作为芸芸众生的一个组成单位,我们每个人都对被关注、被尊重感有着极其强烈的愿望。新浪的产品经理首先把这种愿望汇聚成微博产品,从而让用户在“关注”他人的同时也可以“被关注”。
按理说,这样的产品从诞生伊始,就需要非常重视用户体验,因其本身的业务就在不断的消磨用户的耐心:如果拿微信和微博做比较,我可能更偏向于前者。微信消息是一对一投放,目标明确。而微博是一对多投放,用户想看到的不想看到的都会被展示出来。现在有个词叫“刷微博”,从来没听说谁去“刷微信”。表面看起来微博产品引导用户做某件事成为了习惯是件很牛的事情,实际上当用户时不时的需要去“刷”的时候,就已经成为了累赘和负担。
同时,如果拿拥有 1 万粉丝的公众账号和拥有 10 万粉丝的微博账号相比,我相信前者的粉丝价值更大;目前为止,部分用户依然沉浸在被关注感中。但是新浪微博的广告投放方式,早晚会提醒用户,他们每天发布的一些个人状态或心灵鸡汤,也许并不招人待见——其实回想一下,有多少人会真正关心自己的微博好友什么时候吃饭、吃了什么、在哪吃的、跟谁吃的、吃了之后心情好不好、下一顿准备在哪吃之类的状态。这些内容跟广告一样,都是在“刷微博”的过程中需要被“刷”下去的那部分。
说白了,新浪微博投放广告的方式是依靠前期积累的人气支持。用户对被关注感的追求会不断填补面对新浪微博广告后的耐心空白,当被关注感也被消磨完毕后,这种耐心也将随之烟消云散。要从根本上改善微博的这个短板,就要从后续增加的功能入手,比如现在火热的微博商业化。我认为正确的商业化应该“更智能、更精准、更强调用户体验”。
给予用户更良好的体验。互联网大环境的今天,用户体验绝对是需要放在第一位的;充分发挥微博营销的潜力,让微博不单纯依靠“卖广告”为生。前段时间自媒体卖广告的做法被大家冠以“不靠谱”、“不负责”的标签,其原因之一在于自媒体单纯依靠卖广告及位置去盈利,无法保证商家利益和用户,广告主放什么读者就看什么,时间一长便会产生惰性,用户索性看都不看了——这对于自媒体的长期发展,是没有任何促进作用的。而更加精准、更加友好的广告投放,不仅会让用户怀揣积极心态去面对微博广告,对广告主来说,也更加容易变现;
让企业主和用户不再处于对立面。对企业主来说,广告只发给了需要的用户。对于用户来说,企业主的产品或服务也许正是自己最需要的。
如今微博用户已突破十亿,已具备大数据的基础,但是每天收到的微博消息依然显得杂乱无章,那么如何通过大数据改善用户体验,让用户认为自己从微博上获取的信息更智能更准确更有效,将是微博成长中最为重要的一环。所以微博的商业时代将是通过大数据演变而来的商业化,甚至微博的未来也将是大数据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