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一线》作者王潘
1 月 29 日,小鹏汽车在香港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启动总额 22 亿元人民币的B轮融资,并获得阿里巴巴、富士康和 IDG 资本的联合领投支持。在B轮融资完成后,小鹏汽车从资本市场融得的资金将超过 50 亿元人民币。
阿里巴巴集团执行副主席蔡崇信表示,自己追了何小鹏(注:UC 创始人、前阿里移动事业群总裁、小鹏汽车董事长)十年时间,最早在 2008 年就投资了 UC,。“我非常荣幸能够参加小鹏汽车这次的融资发布会,因为阿里巴巴参加了A轮,也继续参加B轮。我相信透过这个投资,继续再追小鹏,多追十年,多追二十年,都是我们要做的事情。”
蔡崇信表示,阿里参与这一次投资,有几个理由,主要在于汽车产业已经有几个很大的变化趋势:第一个是互联网化,汽车也可以连到网上;第二个趋势是汽车自动化,因为有了环保要求,大家都向往更好的空气,电动车就一定会是未来的趋势;第三个是数据智能化,以后大家在车里的时候还可以享受到很多有关智能的应用和功能,而且这些应用和功能都是透过人工智能,都是透过数据驱动的。这三点对阿里巴巴的意义非常大,所以阿里希望继续追小鹏,再追很多很多年。
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在与腾讯《一线》等媒体对话时说,自己从阿里离职出来之前都没有想到阿里会投资。“我当时跟老大A、B、C一个个说 good bye,然后几个老大都说你出来创业我们投,我就说,我不会和阿里巴巴竞争,他们当时就表示很有兴趣,就让投资人跟我接触,这事很快就谈定了。”
以下是何小鹏接受媒体群访实录:
问:对于小鹏汽车 G3 这款车未来的销售渠道,会不会有一些创新的模式和方法?未来在充电服务方面有没有一些创新的点和做法?
小鹏:第一个,小鹏汽车不是做得很快,只是过去的三年里发声很少。因为在过去的三年里,我说你们一群产品技术研发同学,就不要发声,说得不好听是“闭门造车”。所以在 2014 年夏到 2017 年夏真的做了很多事情。只是后来,我 2017 年 8 月份加入了之后开始发声,所以大家觉得很多声音,事实上做了很多事情。
销售体系需要探索,我在做小鹏汽车之前,我想的变化是在市场中、在学习中变化。一开始都相信 4S 店不是一个特别好的体系,但是 4S 店绝对有自身的成功之道的。今天我还没有把 4S 店的成功之道能够很好地、精准地提炼出来。所以我想说的是这个点先不提。
第二点,今年我们会在多个城市建立旗舰店和体验店,全部直营,具体的数字可能会在产品发布会上说,测试每一个城市的普遍用户的想法,我也会看这个店的坪效比是怎么样。我们跟中国一家很大的手机制造厂商,跟他们的创始人在讨论如果一起开店坪效比如何。
第三点,我们会做一些线下的创新,这个是原来的整车厂都没有做的,今年这一块的人手和费用上会投入比较多,在二三季度,相信这一块等他们做很多探索之后,我们会有很多想法,快速的试错,试了不行再收回来,再找第二种,找到效率最高。
所以一个逻辑是以自己的方式,不光是只用传统的品牌+线下的销售,这个方式很难做。因为这个领域中如何发挥互联网的优势,如何让用户有更多的参与感,如何让消费体验有更好的提高,在这方面我们有一些想法,等我探索之后再告诉大家。
第三点,售后体系非常重要。一个新的整车厂在售后体系花的力气应该比整车厂更多。这是一个实践的过程,我非常相信小鹏汽车在未来的两三年品质会有大幅度的提升。售后体系中我特别想提超充,因为我是一个深度的电动车用户,但是开到外省去仍要做很多功课。比如,我开到外省去,真的是“呼朋唤友”,那些朋友可能是不认识的,因为我在当地找不到充电的地方,我就只能去别人家里充,也不认识,就跟大家一起吃个饭,然后晚上就把车开到他们家里去,他们又用另外的车把我送到一个地方去。我经历了不少这样的情况。
我发现一点,就是今天在中国开电动车的人,除非是在家充电,否则在外面充电的(不是想买电动车的)。
所以,我相信在未来的五年里面,中国的电动车想真起来,必须要把今天 To B 的用户变成 To C 的,今天必须要有大量的厂商去做一插上去就可以充电的,并且要有专门的位置,而且要保证充电速度很快,保证充电体验很好,而且这个位置是一定有的。明年、后年,这部分的费用会逐步拉高。今年会有更多的超充点,每个超充点,在超充和普充方面都会合作,因为超充的商业逻辑以后都可以说。但是在这条线我们会做得比较好。在广州的天河区附近的几个超充,一季度就会建到三个左右的大型超充。因为每个超充能够服务的用户是有限的。
问:第一个问题,小鹏本轮的估值,能不能给一个大体的数?未来能不能给出一个融资目标?
第二个是富士康做B轮的联合领投,因为刚才是鸿腾的老总过来,那么富士康是以集团投资还是鸿腾在香港上市公司投的?未来富士康也好,鸿腾也好,具体会怎么样参与咱们造车的计划?
第三个是涉及到真的造车了,之前是海马做的代工,那么产能方面是用海马现有的产能还是新建一个厂?产能大概是多少?包括您刚才提到的可以建实体店,现在销售渠道大体的情况怎么样?
小鹏:第一个是金额通过新闻稿已经宣布了。今年还会做融资,具体金额,具体时间不方便说。
第二个本次是富士康来投的,本来今天跟郭台铭郭总约好了,但是他今天没有来,是因为刚好时间冲突了。后面我会和郭董做很多探讨,因为富士康有超过一百万的员工数量,管理上非常成熟。现在已经在不同的业务群上做探讨。
第三点是关于海马,我们现在做了 1.0、2.0 是和海马一起生产的。未来的电动汽车投了很多的钱在新的设备上,我们也为了电动汽车买了很多新的设备,提高自动化的能力。我们也一起在实地生产电动汽车,如何更好地提高品质,不管是硬件的投资还是人的部署,还是流程,还是管理层的品质,我们都会跟他们一起非常深度的合作。
我想说,我一直都认为自己建厂和合作建厂各有好坏。这条线里面,我们跟海马合作先做了近 1000 台车,这是非常好的一个锻炼。看到各种问题,同时通过新的厂、新的设备、新的流程、新的体系,以及通过人过去一年的磨合和沟通,相信今年能够拉高很多。为什么海马也愿意和小鹏合作?我们通过合作一起拉高,这是非常非常有信心的事情。
问:目前资金在研发、生产制造、市场营销方面是如何分配的?第二个问题,汽车制造是生产制造领域供应链管理最复杂的行业之一,目前我们有哪些比较成熟的供应链系统?
小鹏:第一个是关于钱怎么花。在工厂领域很多人说拿了很多钱,有没有价值?有。但因为只能建厂和买设备,在这里,我们的钱就是和工厂剥离开的。我们现在拿钱都是要在工厂之外重点做一些事情,第一个是研发,第二个是整车的设计研发模具,这个要很多钱。第三个是整个品牌市场销售体系建设。今天我们拿的这些钱——今年最少还有两笔——这些钱都是在这个范围内做研发体系,这是我们的核心。
第二个问题是关于供应链管理。我们现在和国际一流的供应商的合作是很多的,包括内饰比如说座椅都是国际一流的。我相信这是一个过程。在 1.0 时代,我们要快速研发,把整个组织能力,把跟内部的磨合、合作伙伴的磨合,车的目录、公告、测试、安全、碰撞、法规、上牌全部跑完。在去年我们就决定要做 2.0,把供应链体系变好,设计优化,研发体系加强,哪些地方我们看到了问题要做修补。这样才有可能把真正的体系建立起来。现在我们供应链上大概有近 200 家的供应商,其中有相当部分供应商是世界一流的。
现在很多供应商都是以前不跟我们这些企业合作的,比如说某些长期合作伙伴,他们都是很主流的合作伙伴,这在 2013 或者 2015 年,根本门都是进不去的。现在对于这条线,我还是比较有信心能够做到的。
问:第一个问题是如何看待这些造车公司花钱买数据的事情?第二个是小鹏汽车 2018 年最大的挑战是什么?拆解来看,2018 年会是哪个摆在利益优先级?是量产还是自动价值研发的铺设?还是什么?各个规划会做到什么程度?
小鹏:今年最大的挑战是规模品质的交付,这是三个词的简单组合,实际上真的很难。规模、品质、交付,需要把整个组织体系建立起来。造出几十台品质还不错的车,难度是很低的;但是要每个月都造出一千台、两千台有品质的车,那整个供应链、整个生产过程的管控都是非常非常难的,这是我们今年要解决的最大问题。
我今天在会上分享了一个观点,我说互联网速度基本上等于效率,而制造行业的速度不等于制造行业的效率。互联网行业,从设计到研发、研发到生产、生产到交付,基本上只有两个环节可以把速度从 1 倍做到 2 倍,但是整车领域可能是 4 倍。那么在这个过程中,所有的速度不一定都代表了效率。就像我讲的快速迭代是要分门别类的,比如自动驾驶是中速迭代,但是智能互联是快速迭代。所以要分不同的层面做不同的迭代,不同的速度来看不同的效率能力,这是我想表达的很重要的观点。
以前互联网讲的很多效率,或者是快速迭代,或者是体验的极致,或者叫做用户的极致,在整车生产的角度要有一些逻辑变化,完全遵循这个会导致成本非常高,或者是难度非常大。因为想要超出用户预期是非常非常难的事情。互联网领域要想做到这个没有多大的成本,但是在整车领域成本太高了。
问:刚才您提到,到 2020 年纯电动车可能达到 200 万辆,那个时候肯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点,到那个时候小鹏汽车有什么规划?
小鹏:我的目标是上牌桌,起码得先在牌桌上。这一点我不能说的特别具体,但是 2020 年、2021 年,那个时候基本上能上台的都上台了,上不了台的也就不行了。我们现在只做很少型号的车,每年大概只推出一款,但是在 2020 年以后会稍微快一点。
问:中午的发布会现场,我注意到三位投资人提到,一个是未来,一个是您个人,十年二十年以后路上有小鹏汽车这样的一些描述。所以他们给新造车企业的时间有可能是 10 年,也有可能是 20 年。我不知道您给自己成功的时间大概是多长?用一个市场的份额去说?还是用什么样的指标来衡量?
小鹏:我个人觉得造车比造手机复杂多了,一倍时间可能还不够。想要成为真正世界级的强者,在中国,我们这种新造车公司需要的时间大概是 10 到 15 年。他们(投资方)不会给我任何的限制,只是我自己给他们讲,我怎么做好这个市场,怎么分析整体过程。同时,目前还很难有一个标准,判断中国哪一家新造车企业需要多长时间(获得成功)。我想说的是,要组建一个新兴的组织,这个组织里面应该有很多人在搞研发。但是中国有太多企业原来是做贸易的,买入买出,从海外买中国卖,或者是从海外拿来产品的设计、研发结果在中国制造。未来,中国一定会出现二者(研发和贸易)结合的市场,这是一个伟大的变化。所以很难在短期内实现。
问:目前在销售渠道层面,传统车企和新兴的造车势力来说,分别还是很大的。包括传统的 4S 店模式,以及现在线上线下结合的模式。那么小鹏汽车未来在这方面,比如说消费者体验、交互新车以及售后服务方面,都会做出什么样的规划?这两者之间有一些重叠吗?
小鹏:可以确定的是,我们会在超充、旗舰店和体验店方面会下很大力气,还会在线下活动做一些探索。在销售和售后方面,未来的几个月,有 4S 店的人,有传统售后的人,有新售后人加入到小鹏汽车。我现在正向他们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向他们的学习,要梳理我的方法论。今天我说的有一些确定的事情是要做的,还有一些是我确定但不能说的,还有一些是我未来要学习的,在售后方面一定要做出核心的东西。第一个是效率,效率如果不提高是赚不到钱的,第二个要尽量的自主可控,所以我们在最近的一年甚至是一年半里面,这两条线上会考虑自主创新探索,然后是拼命的学习,在销售上不断的招人进来,听他们各种不同的想法。
问:关于企业文化的问题。企业文化也是企业创新工作的一部分。您觉得我们的企业文化是什么?在这种文化框架下,如何实现各个不同背景的高层的融合?
小鹏:特别好,我最关心的就是文化。公司小的时候文化不重要,但是公司大了以后发现,小的时候不建立,大了就会出麻烦。我们第一是简单,第二个是效率,高效率。第三个是尊重,每一个人要尊重另外一个行业,另外一个专业上的人,另外一个知识背景的人,因为我们特别多海外来的人,特别多跨界的,有金融的,科技的,互联网的,汽车的。汽车的占了 60%~70%,这些不同的同学有不同的背景,不同的看法。我经常说很多人是用有限的信息输入,用正确的逻辑但是推理出错误的答案。不是因为他不聪明,是因为他的信息太少,所以就推出了错误的答案。第四个是正直。第五个是志同道合,我们文化里面有一句话是寻找相同味道,相同梦想。不光要有文化体系,还要系统流程上做到。
在高管上就是这样,大量的沟通如何把一张图,一颗心,一场仗一起打好,这个是我们巨大的核心。这已经是一个中型的创业公司,如果文化没有做好,不是被别人打败,而是被自己打败,这个问题我们一直特别重视。
问:今天融资 22 亿,小鹏汽车在所有造车新势力里面你们是第一家量产的企业,到现在为止这个融资额并不是很高,排在蔚来汽车和威马汽车之后。
小鹏:我们排第二名。我想跟大家说的是股权融资的现金能够放在研发和设计上的钱才是真正有价值的钱,我所知道的是这样,而且今年的目标是非常明确的。
问:特斯拉做不到自己把所有东西都一起生产,你们是不是也不会走这种路线?是分开生产,避免集合一起吗?还是做到一定规模的时候,才会将所有的东西都生产?
小鹏:我们永远不会把所有东西都自己生产,我们觉得那是做成一个巨大的 city 了,今天是一个全球化的市场。做一家企业要关注自己的一环,二环,三环,一环是自己的核心差异,一定要自己做;二环应该跟你的合作伙伴紧密合作,选择优秀的合作伙伴;三环可以通过投资或者是通过轻度合作来做,一定要分清楚。否则的话整个重点、核心和方法都混在一起了。
问:您从去年宣布离开阿里加入小鹏,到今年阿里成为重要的战略股东,这是一开始就有的吗?还是小鹏做了什么被阿里看见了?还是外部发生了什么变化?
小鹏:我从阿里出来都没有想到阿里会投资,我当时跟老大A、B、C一个个说 good bye,然后几个老大都说你出来创业我们投,我说了我不会和阿里巴巴竞争,他们当时就表示很有兴趣,就让投资人跟我接触,很快的就谈定了。
我在阿里学到了很多,收获了很多,朋友,至亲,能力等等,阿里还对我有很多技术的支持,所以特别特别的感谢。
问:在中国有很多新的领域,经过大浪淘沙,最后剩下两三家企业的时候,就可能出于资本的压力,这些企业就被迫要进行合并。小鹏汽车有没有考虑过这种情况?
小鹏:我个人擅长的能力,在产品、企业、国际化,还有整合并购。我个人过去的创业史是不断买别人公司主动融合,以及被别人买我的公司被动融合,以及帮别人整合的过程。所以我肯定想把我的能力在未来用好,所以我肯定会做一些并购,甚至是国际的。但是你刚才讲的问题,这是不可能的,因为很多的行业都是不同原因导致的,每个情况都不一样。
在未来的十年中,这样一批新的车厂一定会做不同领域的投融资并购的事情,今年会做一些这样的事情,不是说我们跟哪个公司合并,但是一定会准备好投资和并购公司的动作,一定要的,要不然在细分领域只靠自己发展速度还是相对慢一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