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虫二
几年前,迅雷邹胜龙在《南方周末》逼问之下有段刻薄而友尽的毒舌:“我要感谢魔兽世界,当年迅雷被网际快车压制的时候,网际快车创始人侯延堂迷恋魔兽世界,停止更新软件长达一年,市场份额被迅雷快速占领。”
在 1 年等于 1 个世纪的互联网时代,潜力公司变身巨头的最重要因素是时机。
如今,这一幕正在共享单车行业上演。滴滴与 ofo 关系微妙,近期又将小蓝拥入怀中,还要推出自营产品,显然是要把共享单车如网约车一般平台化。
但最值得关注的不是滴滴的撒币方式,而是为什么在此时发力?
这与滴滴的战略态势有关。
滴滴的大战略原有一明一暗两条主线:
远期目标大家约略猜得到,就是新能源、智能驾驶和智慧交通,基本特点是投资多、周期长、见效慢,需要多场景验证,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可见的和潜在的对手多到可怕。
但滴滴 5 年拿到近 200 亿美元的融资,估值超过 480 亿的 Uber,在全球独角兽中名列前茅,说明资本市场在出行革命中真正看好的不是生产实体和技术方案商,而是场景运营方。
滴滴的近期目标是一站式出行全平台,从公开数据来看,去年为 4.5 亿用户提供了 74.3 亿次的出行服务,日订单在 2000 万以上。但这仍然是一个门槛不高的行业,滴滴在各时期都面临不同友商的骚扰和挑战,从快的到 Uber,从嘀嗒到美团。
能将远近目标串连起来的唯有不断提升的订单和 GMV,滴滴越是难于在远期场景建立壁垒,越需要在现有的运营场景中证明自己的实力,最有效的手段当然是填充和扩张场景,用程维的话说:滴滴的主场比赛已经打完,接下来是客场。
这也决定了滴滴 120 亿美元现金储备的主要用途。
滴滴手里有 130 多项公开专利,去年耗资千万美元从台湾神达手里拿到 29 项美国和 35 项欧洲专利,主要是为了规避海外扩张的知识产权风险。滴滴有很多在研项目,但作为生产力变现有一定距离,真正花了大钱的是场景并购。
滴滴的投资收购着眼于四个出发点:
首先是拥有高频场景,比如 ofo、小蓝、考拉、车来了等等;
其次是战略卡位,比如对饿了么的投资;
然后是海外拓展,比如对 99 就从投资发展到收购,还有 Lyft、Ola、Grabs 等等;
最后是资源配置,如一九付、保险经纪以及金融租赁公司等等。
共享单车之所以成为重点,是因为它的规模和高成长性。
网约车和共享单车在 3 公里以下的短途需求中有交叉,但新政限制了供给,推动滴滴的运力向中高端、长距离转移,因此二者的平行竞争并不激烈,反而是共享单车订单可以在规模上对出行体量进行补充。
所以,滴滴在这个阶段全力启动共享单车是出场顺序决定的,美团和摩拜做网约车是基于相同的逻辑,就是在合适的时机做自己该做的事。
ofo 面临的是另一种态势。
最近一两年的快速发展证明共享单车是有效刚需,ofo 和摩拜的双寡头格局基本形成,迅速跻身中国五大互联网交易平台(另外三家是淘宝、滴滴、美团),背后分别有阿里和腾讯,几乎具备了成功创业公司的全部条件。
复杂在于 ofo 深陷腾讯、阿里和滴滴的三角搏奕,中间还夹着朱啸虎。
有消息说,朱啸虎已经将手头的 ofo 股份作价 30 多亿美元转让给了阿里,无论真假与否,并不算黑 ofo 的依据,原因很简单。
朱啸虎虽然投了一票明星级创业公司,却无 1 家成功 IPO,朱啸虎从来就不是依靠传统的价值投资赚钱,从天使到A轮、B轮等等再到上市的漫长等待不再是风投的最高效玩法,对于那些持续融资的公司来说,资本运作早就有了击鼓传花的做局办法,只要有人入场就能解套,不上市一样可以赚到大钱。
所以朱啸虎就算退出 ofo 也只是他的个性玩法,同时也说明腾讯、阿里和滴滴在共享单车行业的竞争激烈到了白热化的程度。
从之前的朋友圈互怼就可以看出,马化腾对摩拜的维护到了不遗余力的程度,除了资金支持,微信的顶级入口资源都在进行导流。
阿里的情况比较特殊。
此前美团王兴到访杭州总部,试图学步滴滴同时得到腾讯和阿里的支持,但被马云拒绝了。在阿里内部,对滴滴快的合并的评价有存在争议。
取而代之的是马云对 ofo 的两次投资,不过阿里资本进入较晚,占比不高,所以又加持了哈罗单车和永安行,但两家规模有限,去年 7 月E轮融资时,ofo 的估值是永安行的 10 倍,因此从朱啸虎手里接过 ofo 是合理的选择。
在阿里的规划中,共享单车这样的高频平台正好嫁接共享汽车之类的低频业务,这对蚂蚁金服的场景扩张有重要意义,也能把阿里投资的小鹏汽车串连起来,特别是当腾讯控制的威马汽车也投资了哈罗单车,要一起做 GETnGO 共享汽车平台的时候。
不想重蹈覆辙的阿里几乎没有选择。
相比之下,滴滴和 ofo 的矛盾聚焦于两点:
对滴滴来说,它希望对 ofo 抑制不符合双方利益的扩张冲动。对 ofo 来说,它需要阿里和滴滴的骑士精神和绅士风度,雪中送炭又不存非份之想,如何让对方认识到这一点是当务之急。
滴滴和 ofo 的争执本质上是各自的出场顺序决定的。
移动出行的核心是场景、GMV 和想象空间。早一步出场的网约车让滴滴抢到先机,但新政重新定义了需求和供给,限制了增量空间,共享单车反而从中受益,释放了一个更庞大的短途需求。
网约车与共享单车的衔接可以实现移动出行的全场景、全流程围合,加上已有的公交出行,基本完成了对用户出行远项的全面霸屏。
但在具体策略上,滴滴试图搭建的是一个自营品牌+第三方的平台。
其中第三方按滴滴的说法会有 ofo,而实际执行上看不出来,因为参考小蓝单车去年数据,运营车辆只有 23.5 万,在全国 1600 万共享单车中占比很小,因此滴滴有意在今年投放 600 万辆新车,这在竞争高潮已过的今天是一个相当惊人的数字。
那么双方的关系会如何发展?
其实只要 ofo 的野心不是太大,双方的根本利益还是一致的,滴滴对 ofo 的持股比例是 25.32%,是创始团队外最高的,朱啸虎的金沙江只有 5.83%,即使被阿里收入囊中也不会改变固有格局,彻底破裂对谁都没有好处。
戴威曾说:“感谢资本,但也希望资本理解创业者的理想和决心,”这话之于程维应该比朱啸虎更深刻的理解。张爱玲说过:“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要遇见的人,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滴滴和 ofo 的出场顺序决定了命运,但千万别走到《前任3》所描绘的那一幕:“一个以为不会走,一个以为会挽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