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最高殊荣有多牛?一个火药王一个活钟馗_最新动态_新闻资讯_程序员俱乐部

中国优秀的程序员网站程序员频道CXYCLUB技术地图
热搜:
更多>>
 
您所在的位置: 程序员俱乐部 > 新闻资讯 > 最新动态 > 国家最高殊荣有多牛?一个火药王一个活钟馗

国家最高殊荣有多牛?一个火药王一个活钟馗

 2018/1/9 11:16:23    程序员俱乐部  我要评论(0)
  • 摘要:今天上午,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作为我国科学界的最高荣誉,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每年评审一次。今年,由两位科学家夺得,分别是南京理工大学王泽山院士,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预防控制所侯云徳院士。“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自2000年设立以来,每年授予不超过两名科学家,由国家主席亲自签署、颁发荣誉证书和500万元奖金。“火药王”今年获得最高荣誉的中科院院士王泽山,被称作“火药王”,是中国火炸药学科带头人
  • 标签:一个
class="topic_img" alt=""/>

  今天上午,2017 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作为我国科学界的最高荣誉,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每年评审一次。今年,由两位科学家夺得,分别是南京理工大学王泽山院士,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预防控制所侯云徳院士。“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自 2000 年设立以来,每年授予不超过两名科学家,由国家主席亲自签署、颁发荣誉证书和 500 万元奖金。

  “火药王”

  今年获得最高荣誉的中科院院士王泽山,被称作“火药王”,是中国火炸药学科带头人,是发射装药理论体系的奠基人,他也是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的“三冠王”,曾获 1993 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又先后于 1996 年、2016 年在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上“梅开二度”。

  火炸药是武器能源的核心,高性能的火炸药是提升导弹、火箭、火炮等武器弹道性能的先决条件。王泽山,60 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提升火炸药的性能,攻克了一系列军工难题。

  青年时他认定“强国先强军”。1954 年,王泽山报考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他是班上唯一自愿学习火炸药的学生。在他看来,火炸药虽不比空军、海军等专业那般时髦,但“这是国防实力的重要体现,离开它,甚至常规武器都难以发挥作用”。

  彼时国内火炸药的生产和研究都十分落后,主要依靠苏联援建。但王泽山知道,跟在别人后面仿制就不可能有创新。20 世纪 60 年代初,他将计算机技术、诺模图设计原理引入中国火药学体系,随后又提出“火炮内弹道压力平台”的概念和“弹道性能与装药潜能”的理论。

  上世纪 80 年代,王泽山率先攻克了废弃火炸药再利用的关键技术,把国家每年上万吨退役或废弃的火炸药转化为爆破、驱动药剂、化工原料等“宝贝”。

  90 年代,他又着手研究如何降低武器对环境温度敏感性这个世界军事难题。王泽山没有跟着国外的研究思路,而是独辟蹊径地解决这个世界难题。经过一系列材料、结构和工艺的创新,王泽山成功利用燃料的补偿效应,发明了一种低温感含能材料,让各种火炸药在不同温度条件下都能以同一速率燃烧。王泽山介绍,直到现在,这个项目核心的关键技术,在各方面优于国外的水平。

  2016 年,王泽山攻克了国际上至今无法突破的高膛压、高过载等技术瓶颈,研发出了具有普遍适用性的远射程与模块装药技术,大幅度提升了远程火炮的打击能力。通过实际验证,我国火炮的射程从此能够提高 20% 以上,或最大发射过载降低 25% 以上,其弹道性能全面超过所有国家的同类火炮。

  已值耄耋之年且享誉无数的王院士仍然奋战在科研一线,一年中有一半时间守在条件艰苦的试验场。曾师从王泽山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孙金华说,从 40 摄氏度高温的铁矿到零下 30 摄氏度的靶场,老师从不肯在实验室里休息,“从他身上,我们真正理解了什么是以身作则”。

  王泽山是一个特别珍惜时间的人。玩微信、学开车、网络订票、做 flash 动画……大家戏称 80 多岁的王泽山是一个如假包换的“80 后”,他永远都在了解和学习最新潮的技术和事物。可王泽山做这一切,并非仅仅是“不服老”,“我主要是为了工作能够再快些。”王泽山说,学开车是为了方便去工厂测试、 实验;学会使用智能手机,是为了随时查看保存的设备图片;在外地出差叫出租车,是省去让对方派车来接的时间。王泽山不想为任何琐事浪费研究的时间。

  “活钟馗”

  SARS、甲流、埃博拉……百姓对病毒“谈虎色变”。“猛虎”侵入人体细胞后,大肆破坏人体“化学工厂”,致人生病,甚至夺取生命。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研究员侯云德与病毒“斗”了一辈子,年近九十还在上班。

  侯云德是中国分子病毒学的开拓者,也是中国现代传染病综合防控技术体系的主要奠基人。直至今日,他仍担负“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科技重大专项技术总师一职。

  2009 年,侯云德院士主导的我国 H1N1 流感大流行的防控应对和技术攻关,使我国开创了人类历史上首次对流感大流行成功干预的先例。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研究员侯云德学生段招军介绍,全球第一个疫苗用了 87 天研制出来,这个是非常非常不容易的。这个疫苗诞生以后,世界卫生组织感到非常惊讶。

  由侯老提出的不加佐剂、仅需注射 1 剂,推翻世界卫生组织“需要注射 2 剂”的专家共识。董小平仍记得侯老力排众议的场景。听完研发人员讲抗体反应曲线,侯云德立即找到仅注射 1 剂的理论基础——他这样坚持“节约”,正是考虑全国乃至全球的疫苗生产能力和疫苗注射能力。第三方评估表明,得益于正确的甲流应对措施,中国减少 2.5 亿人发病和 7 万人住院,减少经济损失逾 2000 亿元。

  近年来,我国对多项传染病的有效监测和预防都离不开侯云德院士的功劳。

  他带领“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重大传染病防治”科技重大专项顶层设计了 2008-2020 年应对重大突发疫情的总体规划,为我国建立起了一道阻击传染病的防线。

  2016 年的数据显示,2008 年开始的这一专项,经过八年,战果卓著:艾滋病年病死率从 5.8% 降至 3.1%,乙肝感染率由 6.9% 降至 4.6%,重症乙肝病死率由 84.6% 降至 56.6%,结核分枝菌检测时间由4—8 周缩短至 6 小时内。

  侯云德还率先研发出国际独创、我国首个基因工程药物—重组人干扰素α1b,实现了我国基因工程药物从无到有的“零”突破。这种创新药物,对乙型肝炎、毛细胞性白血病、慢性宫颈炎等具有明显疗效。

  北京三元基因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程永庆说,这种药进口产品一支约 300 元,一个疗程下来至少要两三万元,目前国产的一支约 30 元,“侯老要求我们继续研发,把每支降低到 10 元以内,让更多人用得起”。

  “如果我们将病原比作危害人类健康的地狱魔鬼,那侯院士就是当代人间降魔捉鬼的活钟馗。”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所党委书记兼法人代表武桂珍说。

  除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2 人外,今年的国家奖励大会还评选出 35 项国家自然科学奖,其中一等奖 2 项,二等奖 33 项;国家技术发明奖 66 项,其中一等奖 4 项,二等奖 62 项;国家科技进步奖 170 项,其中特等奖 3 项,一等奖 21 项(含创新团队 3 项),二等奖 146 项;同时评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7 人。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