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十三是国内科学传播和知识付费领域最重要人物之一。
2010 年,他和朋友们在科学普及的基础上创办了果壳,此后果壳逐渐成长为国内顶尖的科学传播平台。2015 年,果壳内部孵化了一家专门做知识交易的公司,推出的产品有聚焦于个性化咨询的“在行”和聚焦知识精讲的“分答”。同年 9 月,在行分答获得 Pre-A 轮融资。
“过去的七年当中,我自己的工作一直围绕着科学、知识的普及和知识的服务进行。今天我自己的精力是一半一半:一半时间是在果壳,果壳更多的提供免费的传播性的内容;一半的时间在分答、在行,用知识付费的形态探索知识的服务业。” 姬十三在 TechCrunch 国际创新峰会 2017 上海站主论坛上说。
果壳会及时跟进内容传播形态变化,还在今年实现了 1 亿元营收
姬十三表示团队在七年前创办果壳时设定了一个目标——成为中文互联网的探索频道。他接着解释说:“并不是说我们做大量的像探索频道那样的视频,而是说我们希望提供互联网上让人们易于接受的科学内容 。”
果壳也一直在这么做。姬十三表示果壳新媒体要及时跟进内容传播形态的变化,从一开始在新媒体上使用图文形式到今天开始探索知识短视频,推出“果然知道”品牌。此外,果壳也在探索知识的文创,把知识的内容发现印在文创产品上,变成产品售卖。
“整体来讲在过去的七年间,果壳从科学的传播慢慢探索本身商业化。商业化也算对得起过去七年创业的成绩,今年果壳整体营收大概在 1 亿元左右,所以今天来讲果壳本身是一个盈利性的公司。”
国内三家有腔调的公司常常被同时提起:豆瓣、知乎和果壳。今年 8 月,豆瓣 CEO 杨勃(阿北)确认豆瓣将在海外上市。在被问及果壳是否有上市计划时,姬十三说:“其实上市计划内部一直也在提,我觉得不适合对外讲出来。果壳今年大概是 1 亿左右的营收,2000 万的利润,整体商业化我觉得不会比同类公司差。”
知识可以被付费,最重要的是品控
知识付费得到大量关注,部分原因在于去年出现的数个现象级产品,包括“好好说话”音频课程,以及分答 App。分答在去年上线后短短 42 天内拥有了 1000 万授权用户,成为现象级产品。
姬十三从 2014 年就认为“知识有可能被定价,有可能被交易”,并开始在内部推进知识付费项目。
而对于知识付费领域的挑战,他表示最难的问题在于虚拟产品的价值可能是零 。
“比如说我们要买一瓶矿泉水,它有可能会一个很大牌的矿泉水,卖 20 元,也有可能卖 1 元。无论哪种,水是有底价的,有最终的价值。可是对于一个虚拟知识产品来讲,我有可能花了 10 块或者 100 块钱去购买,但是它对我的价值是零,甚至是负,因为他占用我的时间。所以对于用户来讲虚拟产品最大的问题在于它对用户的价值。”
因此,他认为很多平台用完全 UGC 的方式生产知识产品,这其实会有很大的困难。如果一个消费者在平台上消费到一个体验为负的产品,(消费者)对这个平台的信任会丧失殆尽。姬十三预测知识产品和平台慢慢会变成严格控制内容、严格 PGC 的状态。
今年以来,分答 App 在原来一分钟问答的基础上加入了两个新的功能:30 分钟的知识产品“小讲”以及一个月的知识产品“社区”。
他以这两个新功能为例介绍了分答的品控。“小讲”在上线之前会经过平均半个月到一个月的流程,反复修改稿件、进行磨合,最终请行家来录音,过程中会花费大量的时间,有很多人参与。而对于一个月的课程产品,他表示整个准备的周期都是在 3 个月以上,并且分答会在产品推出第一版时限制用户数量,再用经过磨合的第二版产品吸引更多的用户。
“整体来讲我发现一个知识产品的打造周期非常长,这个周期可能远远超过各位的想象。” 姬十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