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谷泡沫是一个伪命题吗?_最新动态_新闻资讯_程序员俱乐部

中国优秀的程序员网站程序员频道CXYCLUB技术地图
热搜:
更多>>
 
您所在的位置: 程序员俱乐部 > 新闻资讯 > 最新动态 > 硅谷泡沫是一个伪命题吗?

硅谷泡沫是一个伪命题吗?

 2017/11/13 13:03:28    程序员俱乐部  我要评论(0)
  • 摘要:今天的硅谷,和上个世纪末有不少相似的地方。那时候流行“.com”,互联网概念一上身,公司从融资到上市都顺利无比。仅在1999年,美国上市公司就多达400多家,其中1/4都在一年内估值翻番。如今流行的则是“.ai”。人工智能成为热潮之后,许多公司摇身一变,换了个后缀就开始以人工智能之名吸引投资。和二十年前一样,住在硅谷也正在变成一件越来越奢侈的事情。根据Zillow数据,三藩地区的房价比去年上涨了11%。在位于硅谷中心的山景城
  • 标签:一个 硅谷

硅谷泡沫是一个伪命题吗?

  今天的硅谷,和上个世纪末有不少相似的地方。

  那时候流行“.com”,互联网概念一上身,公司从融资到上市都顺利无比。仅在 1999 年,美国上市公司就多达 400 多家,其中1/4 都在一年内估值翻番。

  如今流行的则是“.ai”。人工智能成为热潮之后,许多公司摇身一变,换了个后缀就开始以人工智能之名吸引投资。

  和二十年前一样,住在硅谷也正在变成一件越来越奢侈的事情。根据 Zillow 数据,三藩地区的房价比去年上涨了 11%。在位于硅谷中心的山景城,租下一间一房一厅公寓的中位数月租金已经到了 3110 美金(约 20674 人民币)。

  更重要的是,这几年,美国这些“独角兽”们,表现令人揪心:曾经的硅谷神话、女乔布斯跌下神坛,她创立的血检公司 Theranos 几乎成了一个笑话;Zenefits 丑闻频出,大幅裁员,深陷泥潭;Magic Leap 融资进行到了D轮,连一个产品都还没生产出来。

  今年十月,《纽约时报》撰文指出,不少独角兽通过与投资人签署的协议里插入这项规定,获取虚高的估值:投资人给出较高估值,假如公司在上市时没有达到规定的市值,则公司会给投资人补偿股权以抹平差距…而这些虚高的估值带来的差价,最终都将由股民、以及公司里其他拿到股权的员工来承担。

  二十年前,无数 .com 公司披着互联网的外衣上市,又因为没有健康的商业模式而一路亏损,引起了美国股市乃至经济的重大震荡,一万亿美元的市值仅一个月就蒸发殆尽。美联储连续降息 20 余次后,美国经济才有了复苏迹象。

  而近年硅谷的种种迹象同样令人警惕,从 2015 年开始,媒体、投资人与科技从业者都在思考:这些到底是硅谷在快速发展中出现的局部问题,还是一个正在酝酿中的另一个“互联网泡沫”?

  不可同日而语的疯狂

  对于在硅谷度过了大部分工作生涯的退休工程师 Lance Amundsen 来说,这个答案是否定的。

  他并非忘记了历史——上个世纪末,他在 IBM 担任项目主管,目睹了硅谷的疯狂,“Siebel systems.html" target="_blank">Systems 出了一个声明,让员工别把豪车停在公司的停车场里”。也经历了股市崩盘,操盘手好友绝望地挥着手中的股票凭证,问他“这玩意儿除了当墙纸还有什么用?”。

硅谷泡沫是一个伪命题吗?

  图片来自 AFP

  但在他看来,现在的硅谷和那时候有非常明显的差别。“那时候的钱像是免费的,就跟 08 年地产泡沫的时候一样,但现在不是。”

  虽然独角兽们吸引的资金看起来不少,然而与整体市场的体量来说,它们并不显眼、数量也并不够多——1999 年一年内,上市的公司就超过 400 家,而这几年出现的独角兽总量也就 100 多家。

  而像 Theranos、Zenefits 这些真正陨落的独角兽们,“不管是体量、数量还是影响力,(和当年)都不是一个数量级的。泡沫破裂后,一年之内倒闭的公司超过 100 家……”Eric Benhamou 在硅谷从事了二十余年企业级风险投资,是 Benhamou Global Ventures 的创始合伙人。在他看来,现在这些独角兽们虽然暂时还没有盈利,有些甚至在过程中倒闭了,但整体技术实力及商业模式,也比当年泡沫里的公司要强上不少。

  除此之外,这十几年来上市的条件也有了很大的变化。在第一次互联网泡沫中,创业者只需要几个专利就能申请公司,不需要达到太高的营收目标就可以上市。名噪一时的 Pets.com,上市前一个财年的收入仅有 60 万美金,而 IPO 则给他们带来了超过 8000 万美金的资本。

  沉痛的教训后,资本市场更加冷静了。“现在的公司想要上市,营收至少需要达到 1 亿美金,年增长率 17%,而且大多都得是盈利的公司。”硅谷早期基金 Spider Capital 的创始人 Michael Nerril 对钛媒体说道。

  而在硅谷著名华人投资人、Fusion Fund 创始人张璐看来,这些估值超过 10 亿美元的独角兽们并没有上市这件事情本身,几乎就意味着硅谷不会再次经历泡沫破裂。

  “当年的泡沫破裂,是因为没有营收支撑的大量科技公司上市。现在硅谷在很冷静地看待这些独角兽的价值,不会让它们到公共市场上去影响整个金融市场。同时真正上市的科技公司,比如 Facebook、Apple,市盈率都是非常健康的。”张璐说道。

  市盈率即每股市价除以每股盈利,代表着一个企业股价与盈利能力之间的关系。一般来说市盈率越低,公司越值得投资。如今这些高科技企业巨头,市盈率基本都在 20 以下。

  科技已经不可能是一个泡沫了

  资本更加冷静是一方面,科技的急速发展,也让“科技泡沫”这个词本身值得商榷。

  回望 1999 年,互联网还处于初期阶段,“.com 公司”们提出的愿景,大多只存在在想象里——虽然 WebVan 大手笔的投资线下仓库希望铺设生鲜递送网络、Pet.com 在 1999 年就花了百万美元级别的资金来进行市场营销,可那时的计算能力以及市场的需求,根本无法支撑网络颠覆一切的愿景。

硅谷泡沫是一个伪命题吗?

  Pets.com 的营销代言人袜子玩偶出现在 Super Bowl 广告中

  然而在接近二十年后的今天,“在线”本身,已经带来了一个庞大的市场。

  电商行业在不断蚕食传统零售业2016 年,美国人在线购物的总消费额为 3948.6 亿美元,比前一年增长 15.6%。根据 Forrester 预测,到 2022 年,美国电商在零售业中占比将达到 17%。

  而众多完全构建在云端的商业模式也被证明可行。企业通过 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软件即服务)、PaaS(Platform as a service,平台即服务)、IaaS(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基础设施及服务)等模式提供了许多信息时代的重要服务。

  亚马逊提供的 AWS(Amazon Web Service)服务就是个很好的例子,自这个世纪初,亚马逊逐渐在全美建立起十四个数据中心,提供云存储、云计算、CDN 加速等云服务,每年营收超过 150 亿美元,对 Amazon 的市值贡献率高达 34.9%。

  除此之外,计算机的运算和存储能力大增,宽带普及率不断提高,移动互联网进一步发展……这一切都在提醒我们,科技、生活、经济已经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

  如今,全球的创新企业里,几乎所有都会有科技的成分。做一个生鲜递送的创业公司,也需要算法来支持最优秀的递送路径;想要变革客服行业,也得引入 AI 的成分才有竞争力。

  “一切产业都在数字化……这是在过去几年里我们最看好的趋势,未来也是一样。”Eric 对钛媒体说道。他的投资逻辑也是基于此,基本都围绕着云服务、网络安全和工业级物联网。

  不难想到,计算机早已不仅仅是一个细分领域,而正通过众多触角推动着各个产业的升级与变革。

  这也意味着,科技本身已经很难作为一个巨大泡沫而在未来迎来破灭了。在钛媒体记者此次采访的所有投资人及科技从业者中,这是一个共识。

  “泡沫”是硅谷常态

  但这不意味着任何形式的“泡沫”都不存在。

  比如共享经济。

  “市面上能够共享的剩余空间、剩余车辆等等都是有限的,所以共享经济本身一定是一个有限的市场。”张璐说道。

  当玩家超过市场容量的时候,泡沫随之而生。在 Uber 崛起后,不乏模仿者,然而在美国,最终能生存下来的却只有 Lyft 一家。

  共享经济的其他行业也有不少玩家,最终都消失在了泡沫里。比如共享洗衣服务提供商 Prim、Wahio 等等,低利润率、高基础设施要求让它们的商业模式难以维系,分别于 2014 年和 2016 年宣布关闭。

  再比如如今的 AI。

  “不少公司仅仅是把 AI 这两个字母放在他们的 pitch deck 里。投资人最终还是需要深入理解创业项目的科技的框架是什么,到底需不需要 AI 的成分。”Michael 说道。

  张璐则表示,AI 这项技术本身的一些特点,让“泡沫”更加明显。“大众越不懂的技术,越容易讲概念,因为大家也不能分辨是不是可以实现。尤其是针对消费者的一些应用,会有一些试图影响大众情绪的内容。”

  比如以“人工智能是不是要代替人类会计师了?”为噱头的众多金融 AI 产品,实际上能够做到的事情还非常有限。

  在她看来,AI 技术最早和最好的应用方向仍是在企业级,比如医疗和工业,“已经有很明显的痛点及可观的收入”。她投资的一家工业机器人公司 IamRobotics,能够通过机器人推动物流的自动化,在她投资的那一轮已经有了数百万美元的营收。

  AI、共享经济、前段时间的生鲜递送……这些形形色色的“微泡沫”组成了硅谷,但它们散去之后,剩下的往往是真正坚实的企业,而它们会驱动这个创新腹地不断前进。

  “泡沫一定不好吗?其实硅谷就是一个泡沫经济,泡沫也会永远存在。”张璐感慨道。

  “泡沫有它的作用——每当新兴产业出现,创业者必定要从既得利益者手里分走一些资源,泡沫在这个时候就可以作为助推力,推动新兴产业的发展。”

  这样一个催化剂出现后,能够加速破旧立新。而只要资本市场保持冷静,泡沫就会快速消退。

  “最近的资本市场遇冷就是这个原因,通过这种方式,硅谷可以让合适数量的公司在一个有限的市场里运行。”张璐认为,近年来的大量 down rounds(公司在后续融资中估值下降)和 down exits(公司的卖出价格低于估值)还会持续一段时间,但这不是硅谷正在酝酿一个危险泡沫的证明,而恰恰是硅谷正在健康运行的证据。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