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 GMIC 2017 北京大会上,长城会创始人兼董事长文厨与业内八位大咖进行了一场长达 9 小时的 1 对1。会上,或谈人生和心路历程,或谈产品和创新理念,或谈商业模式或管理心得,凭借着文厨自己所强调的真诚和热情两个品质,以及文厨长期以来对业界和大咖们深入的了解和敏锐的洞察力,座谈获得了巨大的反响。听众和观众们从他们的交流中学习到了大咖们成功的经验,也了解、发现了许多决策背后的故事。
今年以来,“文谈”已经进行了多场,既有跨界与大师们的交流,如:日本设计大师、有着“硅谷教父”之称的第十任斯坦福大学校长;也有与投资大师的探讨,如:滴滴与 ofo 投资人王刚、金沙江创业投资基金董事总经理朱啸虎等;更有对当前最新科学动态的解读和潜在商机的探讨,如:、。
以下是文厨对话滴滴、ofo 投资人王刚的精彩回顾
文厨与王刚
滴滴真的是靠运气吗?
文厨:怎么看滴滴和程维?
王刚:台风把你刮上天,它总会停的,你能不能 Hold 住?所以还是自己要有发动机。滴滴的成功,肯定是占尽了天时地利,移动互联网这波最大的浪潮,出行这个最大的风口,寡头支付的入口之争,Uber 的全球化竞争等等关键要素。但是关键之中最关键的是人和。对于程维来说,以这么快的速度,驾驭这么大一家公司,又并了快的和 Uber 中国,这个操作难度是非常大的,当然柳青进来帮了不少的忙,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驾驭这么多牛人,也不是件简单的事情。程维的进步超过我们的想象,这点大家还是有目共睹。
滴滴的每一步,回过头来复盘,发现每个选择基本都是最佳路径。因为每一步都是集体智慧,反复推敲的。包括拿哪个寡头的钱,补贴大战的时机,如何合并快的,如何跟 uber 国际竞争等等。因缘的缘,差一个元素,都不会发生。种子要发芽,一定要阳光、空气、水等必要条件都合适才会发生。
对程维的个人判断
王刚:对于程维本人,首先第一点,独立思考。他在这个位置,太容易被更大的外力影响了。如果一个创业者,真的没有独立思考,不能让公司保持独立发展和让公司的利益最大化,那很容易就失衡了。能在马化腾、马云、孙正义、还有苹果这么多重大股东之间平衡,是很需要艺术的。所以独立思考是毫无疑问的。当然这方面柳青起的作用也非常大。
第二点是,超强的学习能力和操盘能力。这些东西说起来很容易,但干起来不容易。程维是一步一步干出来的,不像我们只是口头上讲讲。
第三点是,重情义,念旧情。很多在他身边的人,或者是帮过他的人,对他评价都很高。他是个重情义的人。但是他又不被情义所绑架,这就很厉害了。
第四点就是,时间是他的朋友。你看他 83 年的,30 岁出头,管一家 500 多亿美元的公司。你想想,他再干十年,会是怎么样?我赌他未来一定是中国很重要的商业领袖。所以我愿意把大部分身家都压在他身上。
现在他获取的信息越来越多,身边厉害的人越来越多,他的成长速度又是非常之快,我们绝大部分的提醒是杞人忧天,他还是有一颗如履薄冰的心态的。
如何评价柳青和张博的作用?
文厨:如何评价柳青和张博的作用?
王刚:柳青这个作用太大了。我以前打比方,程维是空客 380 的引擎,但只有空客 320 的翅膀;而柳青来了后,是空客 380 的引擎加上了 380 的翅膀。如果没有柳青,一定没有滴滴现在这个速度。
张博是上天给程维的礼物。当初还觉得张博这个小伙子有点木讷,就是人品好,有实操经验。后来越来越发现他的学习能力也超越了预期,你看滴滴通过他招了这么多世界级的科学家,可见他的成长肯定是跟上了公司的节奏。
后来程维提出来,因为很多公司都一个核心领导在驱动整个公司的业务。也在琢磨能不能突破单核,到双核和三核驱动,会不会转的更快?他们也在尝试,中间会不会出问题,不管怎么样,这都值得尝试。滴滴现在达到今天这个动能,显然这三个人都起了重要的作用。
投资人扮演的是母性的角色
文厨:雷军也有一句名言叫不熟不投,很多投资人也说投资就是投人,都成口头禅了。我的问题是,投资了之后,有时候投资人要多参与,有时候要少参与,如何把握这个度?尤其是滴滴这五年?
王刚: 如果创始人扮演父性的角色。投资人扮演的是母性的角色。夫唱妇随。总之就是看他的需要,缺钱就给钱,需要主意就一起讨论,融资有困难大家一起去面对,面对外界压力的时候一起扛。投资人和创业者是要能背靠背的信任,是无话不说的,可以讨论每个高管, 可以讨论与寡头的关系。这些都要有无以复加的信任。而信任的来源是爱,无条件的爱和一起曾经有过的经历。
第二个就是,需要的时候出现,不需要的时候就尽量不出现。不要对公司有干扰和影响。我从来没有参加过滴滴的一次年会,甚至去办公室的时间都是数得过来的。
信任是建立在爱的基础上
文厨:为什么退出滴滴董事会?
王刚:退出滴滴董事会是在苹果要进来的那一轮,需要一个董事席位。程维从公司大局角度考虑不想增加董事会席位。需要有其他的董事让席位出来。
程维在微信上问我能不能让出这个席位。我就没理他,我没说同意,也没说不同意。后来过了两天,他又来找我,他说这次他没有更好的选择,只能让我让出这一票。我原话是这么讲的,如果你对公司有足够多的安全感,你真正需要我退出,那我就退出吧。反正我这一票说白了也是用来支持你的。就这样,我退出了我发起的公司的董事会。
文厨:此处要有掌声。
王刚:投资人要明白这种微妙的关系。尽可能处理的比较艺术,孩子最终是他的,你可能抱了一下,亲了一口,这不能改变所属关系。最终还是需要成全公司,公司最后才会成全你。
文厨:总结一下,就是要信任。
王刚:信任是因为你爱他他才会信任你。老婆(投资人)和老公(创业者)之间的信任是因为你爱他,无条件的支持。信任不是凭空产生的。信任是无数次的事件中确认的,你真的是在为我考虑吗,真的是为公司考虑吗?双方往往是在拉锯过程中建立信任的。
如何评价朱啸虎
文厨:如何评价朱啸虎?
王刚:朱啸虎是我在投资界里评价最高的人之一,我们合作过很多次。很多项目大家都争取尽可能一起合作,要么我的项目推给他看,要么他的项目也会推给我看。争取一起投进去。
文厨:好的投资人的标准是什么?朱啸虎为什么是好的投资人?那我们来说一说好的投资人的标准。
王刚:第一条是正直。
这条看起来太普通了,其实 95% 的投资人都做不到。
你看滴滴,这么多轮投资,八折、七折、五折、八折,股份都是大比例稀释的,有的时候是会牺牲早期投资人利益的。很多时候很多创业者的决定如果没有投资人支持,那会是很痛苦的,会面临非常大的阻力和内耗。
很多投资人都是看不到整体的,关键时刻也不会承担。只知道单方面保护自己的利益。只要为了自己,创业者也可以牺牲,其他投资人也可以牺牲。这种投资人往往害死公司。最后自己也没有得到。
朱啸虎这个人极其正直。在公司层面做重大选择的时候,他能照顾大局,代表机构平衡所有投资人和创业者的利益。
第二个是专业,懂业务,有建议性意见。
朱啸虎投你只聊十分钟,不投你也是十分钟,十分钟期间还可能打盹。因为他见过很多项目,老司机做判断是很快的,只要合适的人,大概的方向和风口对不对,立刻就清楚了。后面就是尽职调查的事了,这就是他的风格。
在公司会遇到坑的时候,他会比你提前看到。我们在一个群里面,朱啸虎一天说三次话,而我是三天说不了一次话。他的信息和对公司的提醒非常必要。当然我们也有分工,他能告诉你哪些不行,我的任务是告诉你怎么可以。
他为项目站台这个我就不说了,为了 ofo 和马化腾互怼,因为他太正直了,不会委婉和隐晦。他们两个的争论其实都是对的,ofo 和摩拜这两个项目最早我都看过。两个不同的技术方案,各有优劣势。话说回来,最初就都做成了一样的,那还有什么乐趣呢?估计以后会越来越像。
ofo 和摩拜会不会合并?
文厨:ofo 和摩拜会不会合并?
王刚:我说了也没有任何权威性,从资本驱动的角度来看,两家合并肯定是最好的选择。其他小的公司就慢慢耗死了。市场逐步进入有序竞争。从社会资源来看,合并也是最好的,避免大量的浪费。在这个市场当中,滴滴最后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我今天也无法预测,一切都在动态竞争当中。
当初李斌(摩拜的董事长)最担心一件事情,就是你堆 5 万辆,我也堆 5 万辆,你堆 10 万辆,我也堆 10 万辆,后来发现大街都是车,资源都在浪费。大家总不希望一手创造了一个无序的市场。
当初我就给李斌出主意,摩拜就应该做国际市场,ofo 做中国市场。摩拜的车那么贵,去收美元最好,收人民币有点亏。两个都会做得挺快的,要合并最后再来合并。
文厨:ofo 也好,还是滴滴也好,据说你还投资了小电?共享充电宝?现在连共享雨伞都出来了。
王刚:共享雨伞我没有投,小电我投了,可见他们还是不一样的。基本上大家都有这样痛苦的经历,手机还差一个电话还没有打完就没电了。还有餐厅吃饭的时候,前台那里都是乱糟糟的充电线。所以手机没电肯定是痛点,然后这是所有大众的需求。
所以我们投资就几个原则:
第一个是大众
第二个是刚需
第三个是有没有痛点
第四个是不是小额
第五个是不是高频
符合上面要求的项目做了就会迅速的火。因为是痛点和刚需,接入手机的小额支付,起步会非常快。如果是隐形的需求,那就更好了。所以小额高频,支付的便利性是做租赁的前提,如果还用硬币支付那肯定不行。
一旦小额高频之后,寡头就非常喜欢,他们更在乎的是支付的市场。而且小电的创始人是连续创业者,靠谱,超级省心。我们投资核心就看两个点:方向对,人对,中间可能会震荡两下,没关系。
说到这里,任何行业做到最后都是靠口碑。名声是最后的资产,名声不好对你就是负债。最早小电的前身有投资人,唐永波还是冲着名声来找我和朱啸虎,说这个项目我们两个必须参与,原有股东也都在里面。
我们投了之后,腾讯的夏尧也找过来了。公司开始受到追捧。不断在融资,上一轮没有融完就接着融下一轮,从 8000 万估值到 20 亿估值。也就几个月时间。运营型的公司非常依靠资金实力的,打仗是需要军火商的。如果军火商都支持一方,那对方就歇菜了。短期小电变成了融资的奇迹。他们短期融了这么多钱,所以我们老盯他们的业务,目前看势头也不错。
什么是禅
文厨:什么是禅?
王刚:我以前经常看哲学的书。老子的《道德经》就那么薄,需要反复看。以前我见到寺庙是绕着走的,因为我是不信宗教的。克里希那穆提说过,“一旦有权威进入,人生就不再有自由了”。 当然现在我对宗教的态度也是一样。
后来我和蔡志忠去了少林寺,见了释永信,吃个饭。临走他送了我们个小册子。那本小册子叫《我心我佛》,对我有些影响。我后来慢慢明白,禅不只是打坐,一切行为都是禅。关键是正念和正行。
比如今天的对话,我全心投入也在对话,不全心投入也在对话;你们全然的听也是在听,漫不经心的也在听。这取决于我们自己当下的选择。所以这不仅仅是我和文厨在对话,是我们整个房间的人都在对话。你们在用眼神和心在交流。
所以,开一个会是禅,开一个车也是禅,吃一顿饭是禅,喝茶也是禅,所以才有禅茶一味的说法。很多领域都有背后的所谓的“禅”。从少林寺出来以后我知道了武术,武学,武道。武道的本质就是禅宗。
后来我特意去找了径山寺的戒兴方丈,问什么是禅茶?禅茶不是和尚开过光的才叫禅茶。
禅茶有几个基本条件:
首先是氛围,一个要环境安静,五六个人,人太多会过于喧闹。
其次,茶要对,水要对,最好是没有污染的茶,山泉水。
最重要的是人要对。聊的话题投不投机,聊的开不开心,是不是互相滋养?
所以就是和人和环境有没有合一?茶和水有没有合一?人和人的话题有没有合一?
当然径山茶的采摘和制作还是有一些法式,但这不是最根本的。
后来我就慢慢明白,一切行为皆是禅,不需要跑到深山老林里去修禅。所谓“大隐隐于朝,中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真的禅师往往不需要在深山老林里。躲在深山老林里的往往都是艺术家,而不是开悟的禅师。因为他们对环境的要求还有所拣择和苛求。
禅是属于每一个人的,不只是属于高僧大德的。他也是属于老百姓的,属于不同的职业和岗位的人,哪怕是看门的老大爷,也可以全然的投入和喜乐。他又是属于每一个当下的......
所谓的“自在欢喜”,我存在我就能自在,两个人就以欢喜,互相开心。互相愉悦。
禅就是一种你能够接纳自己的状态,接纳每一个时刻,接纳你身边的人,接纳你的环境……在一种全然合一的状态,每一个时刻,你在其中,你享受其中,我们就会有一个丰盈的人生。没有忧虑、懊悔、沮丧和妒忌,我们只是很平静的存在,我们很喜乐,给予的时候也是满心欢喜。
文厨:你最近遇见了什么有趣的人?
王刚:我觉得蔡志忠对我很有启发,以前在我的人生的词典里,没有“喜乐”这个词,更多的是逻辑和深度思考,我从他身上学到了“圆融”和“喜乐”。顶尖的人都是借假修真。
说到这里,再来和大家说一个体会,一个人做到顶尖,专业和经验的累积是假,背后的哲学思想是真。我见过的这些顶尖企业家、漫画家、园林大师等等,他们都是借假修真,一定是从哲学的高度来指导他们的专业,而不是简单的匠气十足。
我从来不和蔡志忠聊漫画。他经常给我讲数学,当然我是不懂的。大家在一起就是讲讲笑话,你调侃调侃我,我调侃调侃你,一个晚上可以笑三个小时,整个房间都是笑声。
蔡志忠家里的玩笑都是编号的。笑话 NO1 就是星云大师当司机。星云大师是个德高望重的人,当然这个笑话我这里就不讲了。
我最近最常讲的就是 12 个字:“圆融不二,心无挂碍,自在欢喜。”其实背后对应的就是佛陀的思想,就是“诸行无常,诸法无我,诸漏皆苦。” 这十二个字对我影响还是挺大的。
什么叫圆融?
圆融就把这个世界上貌似矛盾的问题看成不是矛盾。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矛盾其实都是貌似,因为你看不开就叫矛盾,看开了就是般若,就是智慧。
任何事情,都有他最积极的角度。我们要确保“帆永远向上”,因为心锚够重。无论风浪怎么拍打,哪怕贴到水面,最后帆还是会立起来。
有一天我老婆抱怨我周日跟蔡志忠去寺庙见方丈,而不是在家里陪孩子,这就是一个貌似的矛盾。后来我就带儿子和蔡志忠一起去寺庙,发现效果奇好,他们相处的融洽,从此蔡老师就悉心教授我儿子数学。
把“圆融”这两个字写在脑门上,发现人生从此再无矛盾。如果还是看不开,不是脑袋不够圆融,而且是心中的那个自我在作怪,自我的得失心在驱动你。这个时候需要的就是诸法无我,心无挂碍。
高科技也离不开商业本质
文厨:最近想见的人?
王刚:我最近想见芒格,想见脑科学家和基因领域的科学家。
文厨:找芒格是可以理解的,芒格是投资界大神级的人,还是和你投资的工作相关。最近你来找基因科学家和脑科学家是为什么?用你的说法,是因为觉得共享经济的这些公司没那么洋气?
王刚:见脑科学家和基因科学家其实这既是一个巨大挑战,又是能给人类带来深远影响的领域,更好的了解我们自己。我相信这对禅宗也会有所帮助。从本质上把我们自己解构掉:快乐和痛苦是怎么产生的?我们自己这台机器究竟是怎么运转的?这些是可以控制的吗?发现真理是需要依托和承载的,佛陀的思想是诞生在宇宙空性的基础上的。
共享经济并不 low,很接地气。共享经济的起步看上去都很 low。无论是滴滴,还是 ofo,小电等等,需要大量地推,产品最初很粗糙。最初建立地盘的时候,就是需要粗放的、甚至野蛮的,比如疯狂的补贴等等。国家的建立也是一样。那是靠革命、靠父辈的生命和鲜血换来的土地和主权。公司只要一旦拥有了自己的势力范围,就可以做技术储备了,就可以衍生到金融业务了,就可以上下游横纵联合了。如果第一天就阳春白雪,估计这个地盘就不是你的了。第一天的 LOW,就是为了以后的不 LOW。
很多新兴的领域,讲的技术和方案都很让人兴奋。但是别忘了,这毕竟是在做商业,还是不会离开商业本质。你究竟是 2B 的业务,还是 2C 的业务。每个模型有每个模型的关键点。不会因为的花哨而改变。最终都会回到你为客户创造的价值和你所消耗的成本是否成立。不会因为你很炫,你就可以走很远。
文厨:你下一件事情想做什么?我知道你还是要继续做投资。我之前听到过各种稀奇古怪的回答,比如 Elon Musk 说他的下一件事情是干飞机。我们听到都傻了,你火箭都发上天了,还做飞机干什么?Elon Musk 觉得民航行业几十年没有进步了。仔细想了想 Elon Musk 造电动车,颠覆了原来的汽车行业,其实是一样的道理。
王刚:我下一件事不太可能是自己干一家新公司。有些人适合自己操盘,有些人适合支持别人去操盘,通过成全别人的方式成全自己。用朱啸虎的话讲就是“扶上马,送一程”。个人投资是个“进可攻,退可守”的职业选择。
其次我也没有特别的欲望去建立自己的地盘,胜利者同盟不是“王刚系”。我们只是把这些 CEO 组织起来。尽管我孵化了好几家公司,但是我不控制任何一家公司。这些人是我的合作伙伴,是我生命中比较近的人,大家成了一辈子的朋友。更多的是个情感的纽带,其次才是资源共享。对商业我们追求的是“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
商业的成功往往都很短命
王刚:还有一点商业的成功往往都是短命的。为什么呢?因为商业的成功必须要满足大众的当下需求。最多提前半步你还能成功,提前三步,你自己把自己熬死了。
商业一直在转轮盘,因为人类的需求一直在变,技术一直在变。和抢凳子一样,裁判说开始抢,如果你很幸运你就抢到一个,可是屁股还没有坐热呢,就要站起来重新抢。如果对原来那个凳子你抱得越紧,抱得越死,往往你就最容易错过下一次机会。
为什么 CEO 都如履薄冰,CEO 都睡不着觉,就是太容易被时间洗刷掉,各领风骚三五年。科技领域的商业成功周期不太长久。
弘扬禅宗可以帮助所有的人
王刚:至少我现在最真实的想法是希望能去弘扬禅宗,其实这不是下一件事,而是希望者是下半辈子的事情。
为什么我想做这件事情?我就不需要去举乔布斯的例子,我对乔布斯的一手信息并不够了解。我只是觉得禅宗可以改变我和身边的人,我相信它也可以改变你。
对创业的好处至少有两点。
第一点是心态。
我们今天创业,所有东西都是迁流不住的,“诸行无常”,都在转化。所以你不能抱着固定的观点,不能抱着固定的优势,躺在优势和功劳簿上睡觉,因为一切都在转化嘛。所以你在顶峰的时候也不要骄傲,说不定危机已经在了,只是你没看到而已。
正因为一切在转化,在 BAT 眼前,你也不必要悲观。如果他们强大我们可以合作,可以借力打力。雅虎当年还是阿里第一大股东呢,现在又怎么样?所有的机会都是慢慢一步一步争取来的,只要我们自己内心足够强大。窘境当中不要低迷和颓废,在顺风顺水的也不要自大和骄傲,我们就永远有机会。
第二个对创业的好处就是:可以把“我”看“小”。
我们创业不够成功的重要原因就是把我们的“我”太大了。
如果一个产品经理,在一个一亿人用的产品中加入太强的自我烙印,那么这个产品一定是非常难用的。你不能做到无我,做不到心怀天下去关心用户,当然要失败。而一个商务去谈判为什么不成功呢?因为我们总想着自我的利益。你不考虑对方的利益,你怎么可能谈成交易呢。
所以无论是产品经理还是商务,还是 CEO,心中越无我,才能越看到事情的真相,才能找到事情的切入点,才能越容易成功。我们改变不了事情是否发生,我们只能改变自己的态度。坏消息都会来,怎么解读这个坏消息,怎么看到坏消息背后的机会点才是我们能做的。如果你能做到这点,是不是每天都过得很喜乐。
我为什么希望弘扬禅宗,如果我只是做投资的话只能帮到创业者;如果我们弘扬禅宗我们就可以帮助所有人,愉悦他们的精神世界。
科学复兴是时代脉搏
文厨:怎么看“科学复兴”?
王刚: 我觉得当下提科学复兴是非常符合时代的脉搏。科学复兴只会加速,因为技术的进步在加速。这也的确符合我们当下的国情,尽管我们之前的发展方式粗放了一点,因为那是必经的步骤,但是现在我们口袋鼓了,我们的眼光肯定会越来越长远,
科学代表了更长远的利益,科学家不仅仅会局限在国家的角度,而是全人类的角度,考虑的是宇宙更深层次的问题。他们会在超越国界,超越时间的追求真理的,他们最值得尊重。科学家这个群体很纯粹,有情怀,很多事情需要纯粹的人去做。从社会回馈机制上看,可能科学家的商业价值未必眼前最大化。总有一部分科学总是会找到和商业的完美的结合点,他们就变成了企业家。通过产品或者思想来服务大众。无论是否超越时代,最终检验你的还是带给这个社会的价值。
我相信中国的经济复兴一定会带来科技和文化甚至教育的复兴。我们希望在文化复兴上尽自己一点力量,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好东西是挺多的。所以这次我来美国有种感受,坚定的看好中国。跟美国比,中国的后劲会很足,我们的商业的成功一定带动技术的大力投入和发展,一定会抢全球的科技人才。现在我们还会因为孩子的教育来美国度假,我相信中国的商业的发展和技术进步也一定会带动中国本土教育的升级和中国文化的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