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多夸大 5.45 倍D轮融资并不存在" />
文|铅笔道记者杨茅
导语
美东时间 10 月 18 日,金融科技公司“趣店集团”正式登陆纽交所。一家众人眼中的独角兽,从成立到上市,仅用了 3 年零 7 个月:2014 年 4 月成立,2017 年 10 月上市,轻松打破此前神话——聚美优品保持的记录,4 年零 2 个月。
“趣店”成长于国内创投圈最焦躁、最疯狂的泡沫期。2014~2015 年间,几乎每天都有数家企业宣布融资消息,从融资额到企业估值,几个月中数度翻番,而“趣店”正是其中最头部的公司。
据公开数据统计,短短 3 年间(2 年零 3 个月),这家号称融资 6 轮(不含天使轮)、总融资额至少 51 亿人民币的公司,在资本、媒体的追捧下,屡屡挑战行业记录:公司未成立融资天使,1 个月后融资A轮,4 个月后完成B轮,再 4 个月后完成C轮……融资额度也是成倍翻翻,数百万美元、2000 万~3000 万美元、1 亿美元、2 亿美元、30 亿人民币……
数据引发圈内人思考,甚至怀疑其中水分。譬如,投资界一文《融资 30 亿?一文揭穿那些资本寒冬下行骗的创业者 !》指出,“趣店”可能以 VIE 拆解补贴款充公司现金。铅笔道成立之初发文《融资打假:14 大上市公司虚假融资最多注水 5.39 亿美元》,也曾将“趣店”纳入调研对象,但并未找到证据。
创业公司多少原罪,终将在上市敲钟那一刻揭开。“趣店”百亿美金的狂欢背后,更多公司历史信息对外披露,当年“巨额融资”的真相也随着招股书的披露浮出水面。
◆去年 8 月,就有媒体质疑趣分期融资造假。
铅笔道记者通过研读“趣店”招股书(2017 年 10 月 18 日更新文件,375 页)发现,“趣店”疑似融资额多次造假:A轮数百万美元,实际仅 200 万美元;B轮宣称 2000 万~3000 万美元,实际 550 万美元;C轮宣称 1 亿美元,实际 7700 万美元;D轮未披露具体金额,实际这一轮并不存在;E轮宣称 2 亿美元,实际约 1.047 亿美元;Pre-IPO 宣称 30 亿人民币,实际约 21.23 亿人民币。
截止发稿前,铅笔道记者已将基本事实向“趣店”当事方、投资人核实,面对这一切,他们会作何解释?
去年,一位创业者向铅笔道记者提出命题:创业,应该先论是非,还是先论成败?而今,这已成为所有创业者的命题:若已成功,讨论是非已无意义;但若不论是非,成功又有何意义?
趣店上市。是邪,非邪,成邪,败邪?
注:本文论据均来自企业招股书(地址 http://www.sec.gov/)。本文推理过程为:1、先找到招股书披露的历史融资数额;2、以此为准,再寻找当年趣店对外披露的数字(或媒体报道),两相对照即得出结论。考虑到招股书选择性披露的可能性,论据难免偏颇,不存在刻意误导。
B轮融资夸大 5.45 倍
“趣店”自 2014 年成立后,3 年的时间内(2 年零 3 个月)便完成 6 轮融资。公司成功上市后,蓝驰创投、源码资本、吴世春等一系列早期投资者也即将收获百倍乃至千倍回报。“昆仑万维”董事长周亚辉也分享了当年投资“趣店”全部细节。
“趣店”创始人罗敏曾对外透露,B轮融资最为艰难,在源码资本曹毅决定投资前,先后被 20 多个 VC 拒绝。据 36 氪报道,2014 年 8 月,“趣分期”通过发布会对外披露,B轮融资金额在 2000 万到 3000 万美金之间。
然而真实情况并非如此。数据被记录在“趣店”招股书 223 页“History of Securities Issuances”栏目中的“Securities Issuances by Qufenqi Inc., a Former Holding Company of Beijing Happy Time”表格(以下简称“Securities Issuances by Qufenqi Inc.”)。
对比融资发生时间与投资方,可以确定表中第3~7 行“Series A-2”数据既是对应媒体报道的B轮融资。在这一轮中,“BRV Lotus Fund 2012, L.P.”(蓝驰创投)以 0.24 美元/股价格注资 100 万美金后;“BRV Lotus Fund 2012, L.P.”、“Cornerstone Venture Limited”(源码资本)、“Golden Summit International Ltd.”又分别注资 50 万美金、300 万美金和 100 万美金。将 4 个金额相加,可得出本轮融资实际入账 550 万美金,数字被放大了 5.45 倍(3000 万美元除以 550 万美元计算得出)。
C轮稍作虚报,重复披露
周亚辉“投资笔记”讲述,正是B轮投资“趣分期”的曹毅将罗敏介绍给他,最终促成了昆仑万维在C轮领投“趣分期”5000 万美金。这一数据并未造假,实际总融资额 7700 万美金却以“1 亿美金”的口径出现在 36 氪等媒体的报道中。
同样是招股书 223 页的“Securities Issuances by Qufenqi Inc.”表格,记录了“趣分期”在“Series B”(即媒体报道的C轮)的详细情况。
本轮,蓝驰创投旗下“BRV Lotus Fund 2012, L.P.”和“BRV Aster Fund I, L.P.”两支基金各投 350 万美金,“Source Code QFQ Linkage L.P.”(源码资本)投资 2000 万美金,昆仑万维通过“Koram Games Limited”实体投资 5000 万美金,总计 7700 万美金。
C 轮融资金额不仅被虚报,还被作为两轮融资重复披露。2015 年 3 月,“趣分期”竞争对手“分期乐”获得京东投资的消息报出。十余天后罗敏通过内部邮件宣布公司在成立后已连续获得 4 轮融资。
然而查询公司招股书 223 页“Securities Issuances by Qufenqi Inc.”表格中记载,E轮融资前,公司仅获得过“Series A-1”、“Series A-2”、“Series B”三轮累计 8450 万美元融资,所谓的“第四轮融资”(D轮融资)并不存在。
E轮 2 亿美金,实际只有 1 亿
2015 年前后,在“趣分期”与“分期乐”的竞争中,成功引入蚂蚁金服的战略投资是重要转折点之一。也许是为了通过舆论放大事件影响力,E轮融资金额再次被大肆注水。腾讯科技在《趣分期罗敏如何一年捕获多轮融资》一文中报道,“趣分期”创始人罗敏在专访中透露公司E轮融资金额为 2 亿美元。
真相是,本轮各出资方总共出资 1.04 亿美元,与“2 亿美元”相差近一倍。这一信息同样被记录在了“Securities Issuances by Qufenqi Inc.”表中,位于在招股书 223 页、224 页交界处,表格第 12~17 行。
表中显示,“API (Hong Kong) Investment Limited”(投资 54,708,478 美金)、“Koram Games Limited” (投资 25,293,737 美金)、“SCC Lyra Venture Limited” (投资6,793,496 美金)、“Superb Bliss Limited” (投资 10,000,000 美金)、“BRV Lotus Fund 2012, L.P.” (投资4,500,000 美金)、“BRV Aster Fund I, L.P.” (投资3,412,768 美金)六个实体参与本轮融资,总金额共计 104,708,479 美金。
由于蚂蚁金服(通过“API (Hong Kong) Investment Limited”)入股的价格与本轮其他投资方不同,招股书将“E轮融资”拆分成“Series C-1”和“Series C-2”显示。但是对比融资时间和投资方,可知“Series C-1”和“Series C-2”同为媒体报道的“E轮融资”。
Pre-IPO 融资也存在注水
尽管数据被夸大,连续融资也着实为“趣店”输送了扩张推广的弹药。公司在 2016 年扭亏为盈,并于同年 7 月,在北京四季酒店召开发布会,公司宣布 “获得了约 30 亿人民币首期 PRE-IPO 系列融资”。
这一轮融资同样被严重注水。“趣店集团”招股说明书在 225 页“Securities Issuances by Us”表格中记录了 2016 年 12 月搭建 VIE 架构时各家的股份数,并于 226 页正文的第一行写明 2016 年 12 月每股价格为 3.87 美元。
将各家股份数加总后乘以每股价格,可以计算“趣店”出 Pre-IPO 融资总额为 318,455,132.76 美元(约合 21.23 亿人民币),距离发布会中的“30 亿元”少了近 10 亿。
各方声音:先论是非,还是先论成败?
针对以上发现,铅笔道记者于北京时间 10 月 19 日晚上 8 点,先发送短信、后多次拨打电话尝试联系“趣店”副总裁楼丽丽,但截至发稿前未得到回应。当晚 10 点,铅笔道记者向“趣店”市场公关、投资人关系邮箱发送邮件,除去自动回复外并未收到回信。
此外,北京时间 10 月 19 日晚 8 点,铅笔道记者通微信联系“趣店”多轮投资方“蓝驰创投”高层询问此事,截至发稿前未收到对方回复。当晚 10 点记者联系到“趣店”天使轮投资人吴世春。对方表示,媒体的信息不一定真实,应以趣店官方发布的消息为准。但铅笔道记者发现,媒体报道的信息也大多来自于发布会、内部信等“官方渠道”。对此问题,吴未给予回复。
◆趣店成功上市,吴世春投资回报超 1000 倍。
铅笔道记者同时采访了圈内其他创业者,大家纷纷表示,创业者虚报融资金额在圈内是很普遍的现象。一位共享雨伞公司创始人表示:“都上市了,至于融资过程多少还重要吗?”
同时,也有创始人对融资注水的行为发出声讨。在采访中,玩乐装备租赁平台“内啥”创始人杨威评论道:“如果虚报融资信息目的是为潜在客户树立信心,这种情况我认为有欺诈之嫌。”另一位知情投资人表示,对类似情况虽见怪不怪,但应该揭穿以示后来(创业)者,“你们应该客观报道一下”。
据招股书透露,2017 年上半年,“趣店”总营收已达到 18.33 亿元,实现净利润 9.74 亿元。公司上市首日,开盘价为 34.35 美元,市值达到了惊人的 110 亿美元。然而翻开历史,不知当喜当悲。
去年,一位创业者向铅笔道记者提出命题:创业,应该先论是非,还是先论成败?目前圈内的做法,二者皆有之。若已成功,讨论是非已无意义;但若不论是非,成功又有何意义?
显然,“趣店集团”已经走过最艰难的时刻,但面对历史,在一笑而过的同时,希望前赴后继的创业者引以为戒,将创投圈更为冷静真实的面貌呈现于公众。
附:记者计算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