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贷业务被叫停,趣店们转向了现金贷,然而,换汤不换药,该野蛮而暴力的发展模式依旧存疑,如同校园贷一样,在一系列恶果面前,政策监管开始临近。
在此背景之下,以现金贷为主业的趣店为了摆脱危机,选择登陆纳斯达克——2017 年 10 月 18 日,趣店在纽交所上市,开盘价为 34.35 美元,收盘报 29.18 美元,收盘价较之 24 美元的 IPO 价格上涨 21.58%,市值 92.26 亿美元。
或许,另外一个亿万富翁将诞生,但是作为背后推手,金钱的背后,无论是这些企业还是背后的基金,不知道这些人是否存在罪恶感?
出现过人命案的校园贷业务,他们还在继续——据媒体报道,9 月 24 日,正在上海读大四的学生小邹向《证券日报》记者透露,他刚开通支付宝账户发现了相关借贷平台趣店,随后小邹尝试向趣店借款 100 元,提交完借款申请之后,支付宝账户很快便收到了 100 元贷款,转入方为抚州高新区趣分期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在未还账单中显示着,该借款需要在 10 月 23 日之前还款 103 元,其中包含 3 元服务费。
什么叫做原罪?
风投的存在到底是让这个世界更美好还是加重了这个世间的罪恶?
趣店赚息差的暴利商业模式
在中国金融没有放开的背景下,趣店的息差现金贷模式可谓走在法律的灰色地带。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间借贷的相关规定明确,如果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年利率 36%,超过部分的利息约定无效。然而,据多名人士及媒体调查发现,趣店的现金贷产品“来分期”,年化利率高达 102%,可谓是典型的高利贷。
所谓的互联网现金贷,无非是高利贷的外衣而已。
趣店的主营业务正是高额息差贷款,并且突破了法律规定,可谓是走在法律的灰色地带。
凭借此业务,趣店犹如提款机,盈利速度惊人。
趣店的招股说明书显示,从 2014 年创立之初,到 2015 年末,趣店一直亏损。2015 年第四季度还净亏 1.03 亿,但是到了 2016 年第一季度便大幅扭亏为盈,实现 1932.9 万元净利润。
截至 2017 年 6 月末,趣店总营收为 18.33 亿元,净利润为 9.73 亿元,相比之下去年同期营收约 3.72 亿元、净利润约 1.22 亿元。短短半年时间内,趣店实现营收同比增长了 5 倍、净利润增长 8 倍。
可谓一天吃个胖子,至于是虚胖还是真实业务,恐怕只有自己清楚。
2014 年 3 月,趣店的前身“趣分期”正式上线。其主营业务就是后来“臭名昭著”的校园贷,即为大学生人群提供分期付款服务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注册并经过审核的大学生,可以用分期付款方式购买京东、天猫、一号店、携程等所有电商网站出售的商品或服务。
彼时,趣分期为了压倒竞争对手,曾在校园里疯狂展开的“地推”。彼时,趣分期大学生贷款的广告散布在校园寝室、厕所、公众的广告牌上。
而且,针对逾期还款,趣店跟许多校园网贷平台风险控制人一样实行催款“十部曲”:通过 QQ 给所有贷款学生群发逾期通知、单独发短信、单独打电话、联系贷款学生室友、联系学生父母、再联系警告学生本人、发送律师函、去学校找学生、在学校公共场合贴学生欠款的大字报,最后一步,群发短信给学生所有亲朋好友。
最终,野蛮生长之下,缺乏商业道德的高利贷业务的恶性结果开始出现——2015 年一段时间内,“裸条贷”、巨额贷款使大学生跳楼自杀等网贷丑闻不断爆发,这戳穿了趣分期所处的校园贷的行业泡沫。随即相关监管政策出台,千夫所指之下,校园贷行业一时万马齐喑,有的暂时营业、有的彻底关门。
换做是这些投资机构及趣分期创始人自己的儿女,出现了如此命案,不知道这些人是否知道痛惜?
人间悲剧无时无刻上演,然而,希望不是人为因素去推动。
成立两年,趣店就高速发展,背后的推手风投公司也不得不引人反思,难道风投投资的时候,除了利润回报,难道就没有投资标准?风投投资是为了让世界更美好,而不是让这个世界更邪恶。
让我们看到底有哪些风投参与了这场乱局,GPLP 君完全相信,身为董事会董事的这些人部分知情。
趣分期近两年融资表:
后来的趣分期为了活下来开始转换跑道,从校园贷市场转成非校园贷市场,改头换面为趣店,并在 2016 年 7 月推出了两个 APP,分别是主打商品分期的“趣店”和提供现金贷业务的“来分期”。
然而,本质上,主营业务依旧是传统的放贷业务,只是由大学生转移到了其他群体,比如,一些不被传统金融机构服务的“小产阶级”,他们的主要收入在 3000 元到 5000 元左右。
但是,从学生群体转向非学生群体谈何容易?
那就暗地里继续老业务,国家不让公开做,那就暗地里继续——无论是媒体调查还是其他多个层面验证,虽然趣店转向非校园市场,然而新系统并没有完全排除学生贷款,同时校园贷时代累积的用户仍然占据着巨大的借款比例。
另外一个方式就抱“大腿”,此时的趣店找到了干爹蚂蚁金服。蚂蚁金服子公司趁此成为趣店的股东之一,占股比例为 12.8%,是趣店唯一的战略投资者。
趣店官网显示:2015 年 9 月“趣分期”与蚂蚁金服旗下支付宝、独立第三方征信机构芝麻信用达成战略合作,完成支付体系和征信。也就是说,趣店的用户获取、资金托管、风险控制几乎全部依靠支付宝,等于把性命交给了大哥,放弃了独立自主的主权。
最后,该公司又开始了野蛮生长,据其招股书显示,趣店 2015 年第四季度平均月活(MAU)、季度活跃用户、新增用户、交易量及交易金额均实现了 200% 以上的环比增长,其中季度新增用户与交易量增长均达到了 360%。
借着模式转变,趣店不仅一扫学生贷时期的阴霾,还找到了一头流着金子的“奶牛”。据趣店招股书显示:2017 年上半年两项最主要收入来源中,主要由现金贷及分期购物平台产生的服务费贡献了整体营收的 83.32%。在利润方面,趣店稳占行业前列。
依靠上市逃离困境?
只是重新活起来的趣店依旧堪忧,因为他们的现金贷业务同样建立在野蛮之上,或许说,它的存在或许有价值,但是并不光明磊落,因为现金贷业务的疯狂发展之下,最基本的商业道德被这些人抛在了脑后,包括趣店,暴力催收之下,一个个惨案重倒了校园贷的覆辙。
据中国证券报记者调研获悉,为了获得流量和客户,某些平台用一些“黑暗法则”野蛮发展,如大量采购个人数据进行电话推销,而且把数据转卖给其他人。某些平台在客户逾期后,催收人员随意给客户的亲朋好友打电话,并将客户的个人重要信息在网上发布。
如同偷摸做校园贷一样,趣店的现金贷业务“来分期”一样野蛮而又粗暴,他们主要针对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而展开,方式方法与校园贷款基本差不多,据媒体调查,其利率也颇为惊人,高达 102%。
随后才有了趣店的高额利润及业务收入。
而且,即便野蛮,在其他竞争对手不断进逼之下,趣店模式也丧失了自己的优势。
据 GPLP 君了解,继腾讯、搜狐、网易之后,门户“老大哥”新浪开始试水消费金融。新浪不仅试水了线下分期,还推出了线上现金贷产品。而百度与农业银行合作,共同推出了网络现金贷的线上产品“AB 贷”。聚美优品则推出由陈欧亲自代言的现金贷产品“颜值贷”。此外,暴风金融、无秘、今日头条、映客直播平台等,也被曝推出现金贷产品。
相比于其他平台,趣店在贷款利率方面并不占据优势。以在京东白条、阿里、微信、趣店平台上各借 5000 元/月,所需支付的除本金外的费用比对来看,趣店的竞争力垫底。
最终,因为借款利息比其他公司高,在激烈的竞争当中,趣店的现金贷业务开始增长迟缓。
如下图所示,这是 5000 元贷款之下,各家平台的借贷成本:
一方面增长缓慢,另一方面,由于现金贷业务的野蛮生长,在一个个惨案之下,现金贷模式引起了监管层的注意。
早在 2017 年 4 月 10 日,银监会曾发布《关于银行业风险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做好“现金贷”业务活动的清理整顿工作,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应依法合规开展业务,确保出借人资金来源合法,禁止欺诈、虚假宣传。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法与金融研究室副主任尹振涛曾表示,不少平台把利息成本放低来规避监管,再收取各种费用,实际利率已突破监管红线。
国庆之后监管开始升级,央行副行长易纲近日公开表示,普惠金融必须依法合规开展业务,要警惕打着“普惠金融”旗号的违规和欺诈行为,凡是搞金融都要持牌经营,都要纳入监管。
在此之前,银监会就明确要求做好“现金贷”业务活动的清理整顿工作。随后,上海、北京、广州、深圳四地也连续发文整顿“现金贷”业务。
犹如达摩克里斯之剑悬在趣店头顶,强势的罗敏不焦虑显然不太可能。
全盘考虑之下,抢在监管及业务尚可的情况下登陆资本市场,提振人气,所以趣店选择了上市——2017 年 9 月 19 日,趣店(运营主体为:北京快乐时代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交 IPO 招股书,拟最高筹资额为 7.5 亿美元(约合 49.4 亿元人民币)。
只是,耐人寻味的是,在该公司上市前,众高管开始选择离职,其中包括 CRO 粘旻环、分管人力的 VP、财务总监陈青青、从 CapitalOne 挖来的分管风控的曹姓总监等。
回想起罗敏在愚人节第二天那封邮件提到的,“我一直认为人生短短几十年如同一捧沙,那么就让我们一起不枉费人生,一起去创造未来,一起去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吧!”
对比现在创业伙伴纷纷离去、危机四伏的趣店,即将亿万富翁的罗敏能否还能保持当初的激昂?
或许伴随着政策监管危机的临近,赶紧回馈给投资人这才是真正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