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外媒报道,跟生物一样,恒星也有它自己的生命周期:它生于气体和尘埃,然后经历数百万年或数十亿年的进化和改变,最终灭亡并留下它的星体残留物。这一演变过程对于天体物理学研究领域至关重要,而这跟一个叫做苏布拉马尼扬·钱德拉塞卡的男人息息相关。
今日,为了纪念这位天体物理学家所作出的杰出贡献,Google 在其诞辰这个日子上制作了一个以其为主题的 doodle。
钱德拉塞卡是一位印度裔美国天体物理学家,在 20 岁之前他就已经成名。当他在英国剑桥学习的时候就计算出了“钱德拉塞卡极限”,即当一颗恒星的质量少于太阳 1.4 倍的时候,它将瓦解成高温度、高密度的白矮星;而如果大于太阳 1.4 倍,那么它将不会变成白矮星,取而代之的则是超新星或黑洞。
一开始,这种理论并未成为主流,并且在 1935 年的皇家天文学会上还曾被著名天体物理学家亚瑟·斯坦利·爱丁顿讽刺。不过最终,钱德拉塞卡在 1983 年赢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后来,NASA 还曾用他的名字命名一个用于观测宇宙炽热部分发射出来的X射线的太空望远镜。此外,在钱德拉塞卡去世四年后,NASA 还发射了一颗其命名的卫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