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明华认为,如果谁能把一些垂直领域的服务机器人做好、做透,绝对就是一个百亿美金价值的公司。此次出山,他希望寻找“互联网 3.0 时代的腾讯”。
有不少成功的创业者转型成为投资人,而从投资人重新回到创业者群体的却不多,腾讯前联席 CTO、现任七海资本创始合伙人熊明华就是其中一个。
9 月 6 日,人工智能创业公司 ROOBO 宣布获得七海资本领投的 3.5 亿元B轮融资,光源资本为本轮融资独家财务顾问。公司当天还宣布熊明华加入 ROOBO,担任董事长一职。
熊明华此前最为人所熟知的身份,是腾讯前联席 CTO。他在 2005 年加入腾讯,一直到 2013 年正式去职,8 年的时间里见证了腾讯从 2000 人增长到 35000 人,成为中国最知名的互联网企业之一。
“当时去腾讯正好赶上中国整个互联网的爆发期。我们经历了很多的经验教训,腾讯有很多成功的例子,也有很多失败的例子,真可以写几本书。”熊明华说道。
从功成名就到再度进入创业企业,熊明华笑言“的确有风险”,不过这并没有成为他的“包袱”,ROOBO 创始团队萌生了邀请他担任董事长的职位后,在几个月里几次深谈下来,他决定接受这一邀请。
而作为投资人的熊明华,对于智能物联网,尤其是服务机器人的前景尤为看好。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他不止一次强调服务机器人市场将会爆发,七海资本也在美国、中国等投了 20 多家公司,“如果谁能把一些垂直领域的服务机器人做好、做透,绝对就是一个百亿美金价值的公司。”熊明华说。
熊明华加入 ROOBO 的“第一把火”,是与创始团队一起,将 ROOBO 从一家人工智能产品公司升级为人工智能平台公司,这家此前曾以智能机器人研发为主的公司,将开始向家电、汽车、机器人等领域企业提供芯片、模组、操作系统等一整套人工智能系统解决方案。
不过从产品下沉到技术,ROOBO 在每个技术领域,可能都要面对在该领域已耕耘许久的公司的竞争,如语音识别领域的科大讯飞、思必驰、云知声等等。ROOBO 会成为熊明华寻找的“互联网 3.0 时代的腾讯”吗?
以下根据熊明华的演讲整理:
虽然我是一个互联网老兵,但我主要就在三个公司工作过。1995 年在纽约我加入 IBM,那个时候 IBM 成立互联网事业部,做了他们第一款产品,相当于那个时候的今日头条,后来我觉得公司发展太慢,就跳槽到微软。
到微软去了做的第一款产品,就是网络浏览器 IE,从 3.0 开始做到 5.0,我在微软的头三年,IE 的市场份额从5% 做到后来的 90%。干掉了那个时候最牛的互联网公司——网景。
做的第二个产品是 windows2000,然后去了 MSN,2001 年左右 MSN 在全球应该是互联网的标志性的产品。2003 年因为 MSN 要进入中国,微软把我派回了中国,在上海组建了 MSN 的研发中心。
我到上海的第二个月,腾讯就找我,问我要不要加入腾讯。我当时只知道 QQ,还没听说过腾讯,又大概过了一年半他们又找我。在 2005 年我就去了腾讯。
刚去就发现,这个公司有很多问题,源代码管理都没有集中,代码的 bug 也没有集中管理。当时真是想帮腾讯的忙,因为在美国训练了很长时间,觉得还是帮中国人做点事情。
他们拉了我一年半我才去,我看了以后觉得他们的团队是非常接地气的团队,创造的产品、技术是非常接地气的,他们的确也需要我的帮忙,我也能帮上忙。
那个时候腾讯在中国互联网公司市值排不了前十名,15 亿美金,比很多现在的创业公司还要便宜,现在甚至有一家做机器人的公司就要 40 亿美金的估值。
在腾讯我没想到待八年,想待两三年就走了。八年走过来,我觉得非常有成就感。不论是我出了多大的力,至少我见证了腾讯从一个 2000 人的公司,到我走的时候变成 35000 人的公司。现在腾讯的不少同事都是我那个时候的下属,张小龙、卢山当时都是直接向我汇报。
当时去腾讯正好赶上中国整个互联网的爆发期,2005 年开始中国宽带入网,个人电脑价格下降,赶上时间了。我们经历了很多的经验教训,腾讯有很多成功的例子,也有很多失败的例子,真可以写几本书,但是现在不好意思写,有些话还比较敏感。
我 2013 年基本上就去美国了,正式离开腾讯是 2013 年底。我去腾讯的时候 40 岁,是腾讯年龄最大的员工,在腾讯干到 48 岁,每天工作十小时强度很大,干得很累,身体也不太好,觉得还是休息一下。休息两年以后发现不能老休息,还是想跟年轻人在一起,觉得会更年轻一点,所以开始做投资,也可以帮助很多人。
互联网的三个时代
我把互联网分得很简单,十年就是一个代。雅虎是第一家成立的互联网公司,也是第一家上市的互联网公司,是 1994 年 1 月份成立的。中国最早成立的互联网公司是搜狐。第一个十年,基本上以门户网站作为第一代互联网标志性的平台产品,就是所谓入口,它其实很简单,把原来的传统媒体,报纸放到网上,是很初级的。电子商务是那个时候开始,亚马逊 1994 年 7 月份成立。所以可以看出来,第一代互联网非常简单,说得简单点就是一个目录,雅虎是一个目录,电子商务也是一个目录。
那个时候就是微软的 IE 作为一个入口,所有的网站访问必须在你的个人电脑上装网络浏览器。在 1.0 时代,最基础的硬件平台就是 PC,就是两家公司,微软+英特尔。英特尔的芯片,微软的操作系统,微软的浏览器,整个生态就是这样。中国的三大门户那个时候是最牛的。
互联网 2.0 从 2004 年开始。这个时候,美国和中国都出现了完全新的、不同的互联网产品形态。谷歌的搜索,Facebook 的网络社交,再到 Twitter。
中国也是相应的,其实有些公司是在 1.0 时代成立的,但是 2.0 时代真正成为互联网的主流。这个时候就是搜索、社交,这是一个最主流的、代表这个时代的产品形态。
这个时候最底层的硬件载体除了 PC,已经开始出现移动终端设备,就是我们说的智能手机。在这个十年里面,智能手机的出现衍生出一些新的互联网产品形态。我们也是在 2010 年让张小龙启动微信这个项目。
操作系统基本上是谷歌的 Android,苹果的 iOS 主导。这十年大家可以看出来,从最底层的硬件到操作系统,到服务形态都已经产生了很多变化。
互联网 3.0,也就是第三个十年,会出现哪些新的互联网巨头?我总结出来大概两点,在互联网 3.0 的时代里,从硬件的角度来讲,肯定是智能物联网会变成一个新的载体。最新的标志就是亚马逊的 ECHO,它不是 PC,也不是手机,它是智能物联网设备。中国现在活跃手机数大概是 10 亿,但是在智能物联网的时代,至少在中国会有 100 亿个智能物联网的终端存在。所以我觉得要去找下一个互联网巨头的话,它一定是在智能物联网里面。
在智能物联网里,跟人打交道的是智能服务机器人。我觉得在下一代互联网里,to C 和 to B 都能通吃的肯定是巨头。
去年美国有 18 个大学给国会写过一个报告,就是讲从互联网到机器人。这个里面讲,美国在未来五年、十年要去发展互联网,其实就是发展服务机器人这个产业。欧盟下面一个智库也写了一个报告,最近中国政府也发了人工智能,这个趋势大家都是非常认可的。不管是美国、欧盟、中国来讲,大家赌下一个所谓技术的制高点,肯定就是在这里。
2014 年经过这些思考总结,我也在硅谷成立了七海资本,2015、2016 年我们在硅谷差不多投了 20 家公司,一半是人工智能相关的。我们在 2015、2016 年在国内外看了很多机器人公司,但是我没有找到我认为真正能成为巨头的。
以前我觉得美国人工贵,最需要服务机器人。但是下来发现,其实中国劳动力成本急剧上升,现在很多地方招不到工人,招不到阿姨,所以服务机器人在中国的潜力甚至会超过美国。如果谁能把一些垂直领域的服务机器人做好、做透,绝对就是一个百亿美金价值的公司。
下一个腾讯
对所有的投资人来讲,在考察一个投资项目的时候他必须要看的包括几个方面:首先当然是团队,现在信息这么发达,没有想法只有他有,别人想不出来,或者说保住秘密不告诉别人。但最后能不能做到,是靠团队的执行力。
我看好 ROOBO 第一是他们的互联网基因,主要的创始人都是互联网背景,这个比较符合我的口味,这个很重要。
第二是非常接地气。因为我们看了很多是以科学家的身份来创业的,没有做过公司,或者说没有真正做过互联网产品,他们有他们的优点,但我觉得他们普遍缺乏互联网基因。我观察这么多公司,往往创始人的基因决定这个公司将来能走多远、多高、多快。
基因很重要。为什么微软互联网没做起来,因为微软从比尔·盖茨,到下面的高管,其实是做系统软件出身的。他们做事的方法、思维不适合互联网这种快速迭代。腾讯的电子商务和搜索没做起来,这个跟腾讯的基因也是有关系的。腾讯是做 IM (即时通讯)出身的,IM 和电商还不太是一回事。所以马云、刘强东能做起来,跟他们的基因有关。基因就决定了(命运),所以有时还得认命,用力蹦也没用。
第二方面是核心能力。第三代互联网公司一定是软硬件、包括云,这些方面都要有能力,不是纯粹硬件。
第三个是突出成绩。我对他们C端做的印象非常深刻。
第四个是业务模式。ROOBO 从 to C 变成 to B 为主,是把公司变成一个平台公司,把过去三年通过软硬件整体协调开发,总结出来的很多路径,整理出来变成一个平台,给第三方去用,这个价值是非常独特的。
第五个是发展潜力。
我离开腾讯还是有一定的遗憾离开的,原因是我当时去腾讯的时候,挺想帮腾讯做成一个国际化的公司,也去了很多国际化的人才,做了很多努力,腾讯的国际产品部是直接向我汇报的。但是当时除了在东南亚有一些用户,腾讯从收入、用户还是一个典型的中国公司。
我希望通过投资,用我在中国、美国两边的经验来帮助打造一个国际化的中国公司,这是我的一个理想。而且经过这十年二十年,尤其最近这一两年,中国的很多创新是走在美国前面的。从这点来讲,我觉得中国应该能出现真正国际化的科技公司。在互联网、人工智能领域,中国是有机会的。
我希望我能在互联网 3.0 这个阶段,去发现、培养下一个腾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