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方的寒夜里四季如春”恐怕也是要付出代价的,入冬一个多月,北京已经迎来了两三次重度污染的雾霾天。
“其实我们可以为治理雾霾做点什么的。”在香港出生、美国上学、北京工作的伍毅恒一字一句地用普通话表达出了自己的愿望。这天早上7点,北京市刚刚正式启动了首次“雾霾红色预警”。“这座大楼里,有我们最新的物联网解决方案,供暖系统、空气净化和空调系统的所有数据我们都有,它们在云端被处理,在我的图表里可以清楚看到每个环节的能耗、效率。我们和物业部门一起进行布局和流程的优化,关掉不需要的部分,优化温度、流量的设置,实现成本效率的最大化。”伍毅恒所说的“这座楼”,指的是位于北京中关村腹地的“微软大厦”,大厦由18层和15层的南北两栋楼组成,建筑面积15万平米,可容纳超过5,000名员工。
微软中国云计算与企业事业部物联网操作系统的主任总监
伍毅恒
作为微软中国云计算与企业事业部物联网操作系统的主任总监,伍毅恒和他的团队一起设计部署了大厦里的物联网管控系统。一般楼宇里使用的水冷空调机是通过在一个封闭系统里产生和循环冷水来保持空气温度的,因此控制冷水的温度及其在管道里的水流量,就成为调节室内温度的关键因素。微软的智能能源管理系统通过结合物联网前端设备和后端数据分析服务,对整套空调运行系统进行优化,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节能减排,对老百姓是省了钱,对企业来说是担负起责任,对整个社会、整个城市,就是为保护环境做了积极贡献。”
在云端,开启物联网新世界
伍毅恒在2003年加入微软,最初是在美国负责MSN网站、MSN TV机顶盒和社交平台的内容相关工作,之后转到Windows嵌入式系统部门,参与开发了全球最早的车载智能系统FordSYNC。7年前,他回到中国,加入微软亚洲研究院继续嵌入式系统的研究,是微软最早投入和引领物联网相关项目研究的领头人之一。
“云计算为我打开了一个新世界。”伍毅恒说,“早期的嵌入式系统相对独立,像ATM机和福特车载系统那样,应用场景相对单一,对网络要求低,基本上都是各司其职的功能级应用,既没有大的数据需求,也不太可能实现高级的进阶应用。而云计算的出现,为所有联网设备提供了一个真正可用的大后台,创造了无限可能。”
因此,伍毅恒对微软CEO萨提亚?纳德拉所提出“移动为先,云为先”的世界观尤其感同身受。“2008年,微软首次发布了Azure云,让当时还在做嵌入系统的我眼前一亮。从2010年开始,我们就在中国推进Azure云服务的落地工作,更由此发现了在中国推进物联网的新机遇。我相信,物联网与云计算是最完美的组合,在云上能够构建出最理想的物联网应用。”
2009年,“物联网”的概念首先在中国的资本市场上现身,时至今日,更被“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的大潮推上了风口浪尖。那么,作为微软中国权威的物联网专家,伍毅恒怎么看待物联网呢?
“顾名思义,要实现万物互联,首先是把传感器、可穿戴设备、智能家电、计算机、数据中心都连接起来,构建起一个互联互通的物理和数字的网络。这个不难做到,当年开发Windows 嵌入式系统时,我们做的就是这件事,只是今天设备种类多了,网络质量高了——数据量也跟着‘爆发’了。”伍毅恒强调说:“物联网中真正关键的、也是最关键的一环,其实是人。前面的设备也好、网络也好、数据也好,所有一切都要为人服务,否则就没有意义。”
海量的设备产生了海量的数据,据预测,到2020年,仅中国就将有6,000亿设备接入物联网,数据量高达100ZB。“其中的绝大多数都是垃圾数据。”伍毅恒断言,“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设备log数据和网络社交媒体的真真假假的信息,这么多东西混在一起毫无头绪的话,数据是完全没有价值的。必须要把数据变成‘智能’才能体现物联网的价值。”从数据中发掘价值,这正是“微软智能云Azure”要做的事情。
用“智能云”发掘物联网中潜藏的价值
对来自物联网的海量数据进行分类、筛选、管理、分析,从中提取出有价值的业务洞察,并以直观的可视化图表展现出来,帮助生产流程中的每一个相关者与企业领导做出决策和改进——这是微软智能云Azure的强项。
过去,企业要管理终端设备的数据,需要购买服务器、搭建数据中心、设置软硬件环境,并开发出专门的系统、应用,由专职的IT人员负责运维——这不但是个高投入、高成本的大买卖,而且得到的数据很多时候是看不懂的,还要有专业的数据专家来解读。时间、资金、技术上的诸多制约意味着这样的数据缺少时效性,并且只能服务于少数人,难以发挥应有的价值。
而微软智能云Azure可以提供灵活扩展的运算、存储、数据分析服务,从不同区域、不同设备上采集的不同类型的数据都可以快速上传到云平台上,直接在云端进行管理和分析。灵活扩容、弹性扩展、按需付费的特性,让分布式的云计算可以满足几乎无限大的数据存储、处理的需要,让大规模的物联网应用成为可能,同时显著降低企业在IT运维上的投入和成本。正如伍毅恒所说:“微软智能云,让我们真正有可能从物联网中发现数据的价值。”
激活“你的物联网”
“我们相信,物联网是用来节约成本、创造价值的。因此,我们鼓励最大限度地发掘企业现有设备的潜力,尽可能减少新的投入。在微软,我们说这是‘你的物联网’,微软只是在帮助你激活它,发现隐藏其中的价值。”
举例来说,北京市正在推动冬季供暖热计量改造,截至上个采暖季,全市居民供热总面积的10%,即6700万平米的面积已经采用热计量收费,今年有望再增加3000万平米。作为热计量系统的关键终端节点,居民家中的热量表可以监测流入、流出暖气管道的水温、流速等数据,由此计算出居民消耗的热量是多少千焦,并以此作为收费依据,而居民则可以通过调节家中的恒温阀来控制暖气流量和室内的温度的高低。实际上,如果能在现有的热表上加入一些物联网思维,或许就可以带来更大的改变。“根据我们与合作伙伴一起实践的经验,简单地减少暖气中热水的流量和流速不一定是最省钱的方法。建筑物的结构、材质、散热片的布局、天气变化都会对供暖系统产生微妙的影响,相应进行动态调整才能实现效率最大化。”伍毅恒在他的电脑上展示出一副PowerBI动态图,微软大楼内各个楼层的温度和湿度都被直观表现出来,在管理界面中可以通过控制热交换机的工作状态实时调节。
“这就是数据的可视化,把看不懂的数据变成直观的洞察,然后用来指导决策行动。一目了然,行之有效,立竿见影。这背后有微软智能云Azure的实时流分析、机器学习的功劳,还有BI工具的图形化展现。我们开发的数据模板能够不断地自我完善、自我进化,因此能实现越来越准确、越来越快速的数据洞察。”
超大规模的云平台、对数据的发掘和管理、智能化的算法和直观的洞察展现,微软正在将这一整套物联网解决方案打包成Azure IoT套件,让更多客户和合作伙伴可以直接从中获益。伍毅恒介绍说,微软推出的IoT套件将针对不同的应用场景提供一系列的模板,例如可以提前发现潜在问题、防患于未然的“预防性维护”;可以对生产流程进行实时监控,并在第一时间发出警告的“异常监测”;以及可以实现基于位置信息的设备管理的“数字围栏”等。
“这些‘近成品’的解决方案将加速合作伙伴开发和定制物联网解决方案。在海外,世界电梯巨头蒂森克劳伯已经采用了我们的‘预防性维护’来照看世界上的百万部电梯。‘数字围栏’可以保证我的笔记本电脑不会离开我10米之外。我们希望尽快在中国正式推出IoT套件,给我们的生态圈合作伙伴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2007年,伍毅恒申请从美国调回到中国,他说自己是受到了当时微软的口号“YourPotential Our Passion”的鼓舞。“我觉得中国最有潜力,所以要回到这里来释放激情。”伍毅恒说,“今天,中国的成绩有目共睹。或许有些地方还不完美,但这里仍有潜力,我们仍有激情。”
最后,小编还有一个呼吁:
立即访问http://market.azure.cn